谈语文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莽学生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展研究性阅读,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关键词:研究性 联想 创新 阅读 质疑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展开联想、想象。激发阅读创新意识
  
  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想象,是阅读创新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发挥丰富想象,再造作品境界。如读《孤独的收割人》时,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图画:在一望无垠的高原上,轻风吹動着白云,在蓝天上缓缓移动,成熟的庄稼泛起微微的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金色的光芒。这时,传来阵阵凄凉的歌声,循声而望。是位姑娘。她"SL割又捆”、“边干活儿边唱歌”……由于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更为丰富的作品的艺术境界,并将自己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所以使得学生们在感染、共鸣、激动中不能自已。
  (二)发挥丰富的想象,再造人物。《孤独的收割人》中的姑娘,诗中仅写到她的唱歌与收割,至于其他情况没有写及。阅读此诗可根据姑娘唱歌和收割的情况,对她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等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造一个完整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有如此再造人物,才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甚至“与之共语”。
  (三)发挥丰富想象,去填补艺术空白。如《孤独的收割人》中的姑娘家世如何?经历如何?她过去怎样?现在怎样?歌声为何,这般凄凉?为何这般哀伽……我们可发挥想象,去填补这些艺术空白。
  阅读中的联想主要有四种方式:
  1 接近联想。如读郦道元的《山峡》,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眼前呈现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景。
  2 相似联想。如读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梅此景,可联想到人的坚韧品质,不屈精神,顽强斗志。
  3 对比联想。如读欧阳修的《秋声赋》,从萧条凄凉的秋,联想到峻青《秋色赋》中所描写的丰收的秋。
  4 因果联想。如读鲁迅小说《孔乙己》,可根据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他自身的因素,联想到孔乙己的结局。
  运用阅读联想对读物进行理解、追忆和创造性的思考,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尽量形成广泛而多样的联想,以努力提高阅读创新能力。
  
  二、进行逆向、发散思考。挖掘创新潜能
  
  在阅读作品时,我们主张不但要顺思,而且要反思。如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对玛蒂尔德的解读就可以从正向与逆向两个方面去思考。可以说玛蒂尔德很虚荣、追求享乐;但用“人本”理论去分析,就可以看到她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坚强、纯真、质朴、讲信用、吃苦耐劳、与命运努力抗争等。人物形象的矛盾与复杂,构成了艺术典型。我们如果用固定的思维思考问题,那就只能看到一成不变的东西,假若在顺思之后,再进行一番逆向思考,就会领悟到意想不到的内容。
  此外,在阅读中还可进行发散思考。如阅读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对“落花时节”的理解就可进行发散思考:将“落花时节”与诗中“江南好风景”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指春天;将“落花时节”与李龟年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指李龟年昔盛今衰的境况;将“落花时节”与杜甫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指杜甫自身不幸的慨叹;将“落花时节”与唐代的状况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可视为对国运的感慨……
  
  三、鼓励质疑问难,唤起创新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阅读中的质疑表明阅读者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有了积极的思考,才会有深入的发现。那么,在阅读中怎样质疑呢?就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说主要有两种质疑方式:一种是由教师质疑,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引导、讨论获得新的见解。另一种是由学生质疑。学生在阅读中记下疑点,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本组共同的疑点提交全班。全班同学根据小组的疑问,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在各种意见的交汇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就质疑的性质来说,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1,对比质疑。它是将不同的文章加以对比:在比较中创新。如《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在叙事、描写、抒情上有什么异同?2因果质疑。它是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或由因析果,或由果探因,悟出新意。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恋爱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关联质疑。它是指就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作思考,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中,探究出新意。如《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恃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四、开展研究性阅读。培养阅读创新能力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有步骤的阅读行为。开展研究性阅读应力求做到:
  (一)由课本向课外读本的延伸。先阅读课本中所确定的内容,然后阅读与此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
  (二)由课本向社会的延伸。在阅读课本及其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调查,以丰富阅读的内容。
  (三)边读边悟边总结,培养阅读创新能力。如在阅读李煜《虞美人》时,可以布置“走进李煜”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组织学生阅读李煜其他的词。
  
  五、搭建平台。给以实践创新机会
  
  在近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如在教学《诗经·伐檀》时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先阅读后,询问学生有没有疑问,在我的鼓励下,一个学生提出:诗中三段都写到河水,描绘了河水“清、静、柔”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又如何与“愤怒”、“残酷”联系起来?我立即予以赞扬,肯定了该生敢于质疑、大胆冲破传统的樊篱。紧接着,展开课堂讨论,有的赞成传统观点,有的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描绘的是一位美丽少女坐在河边,看着心中爱慕的青年男子专注伐木,伐木声悦耳,进而联想到这位男子家庭殷富,可见他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哪!每段结尾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可以理解为:这位相公啊。可不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人哪!由此学生对《伐檀》有了更深入的意境,见解独到、别出心裁、有创造性。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我们炎黄子孙继承下来的无与伦比的瑰宝。而文言文承载着传统文化,既然如此,怎么能不掌握好它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快乐高效语文教学应是语文教师首先确立的教学理念,也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语文素养、净化精神感情的一个前提,还是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方式,展示独特个性,“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型的设计者,要使课堂快乐,激发学生兴趣,把学
期刊
摘要:由一次失败的作文讲评课,引发了对记录日常生活琐事的流水帐式作文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材料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这些素材又是大量的、粗糙的。但是。只要给它们一个恰当的形式,它们就可能成为艺术品。  关键词:生活素材 真情 恰当的形式 生活真味    一、一次失败的作文讲评课    我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会用到这句评语:材料陈旧,毫无新意。久而久之,我对这类文章嗤之以鼻,只要是写身边琐碎小事,题材陈
期刊
摘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关注三个环节:明确目标。定好标准;了解特点,找准方法;把握原则,作好评价。另外,还要注意学生“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要处理好评价技术的有效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只有关注这些环节,把这些环节落实到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现的构建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 构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试卷在遵循高考內容改革的总原则及依据《考试大纲》的基础上,题型、题量继续保持稳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不出现“繁、难、偏、旧”的试题,强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特别是有关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将物理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技的应用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物理学科特色,对现行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导向作用。    注: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同时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过去人们习惯于“讲——学——练”的教学思路,而自主学习则要大力主张“学——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以问题情景、自由讨论和
期刊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有校园和家庭,所谓生活就是上课和课堂内外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了那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扩展生括的外延,去品味生活的内涵。这样,学生的作文只能是闭门造车,空洞无物。为克服这种弊端,教师首先要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创新思想,给我们的课堂也来一次“改革开放”。    一、把课堂留给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严格控制课堂讲
期刊
现阶段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基层学校仍存在满堂灌、题海战术等诸多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要想真正使学生能在乐中求学,最主要的我认为是培养学生高超的解题技巧和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就要求从规范化的解题人手。规范化的解题包括审题、数学语言表达、答案规范和解题后的反思这四个方面。    一、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    首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找出由所给条件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做学习和行动的主人。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
期刊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德修养的光辉思想,在新时期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和极强的指导意义,这种奉献精神应该发扬光大。在“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现在有少数教师受到利益的驱动,不安心工作,甚至干脆不辞而别;有些教师敬业精神不强,不思进取,缺乏最基本的责
期刊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引发了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教学行为的更新。教师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结构的教学目标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度的开发。要真正贯彻实施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有效达成素质教育的“两全目标”,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追求缔造价值取向的实施策略,开展主体性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创生学生的智慧。    一、缔造课程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