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日本老人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zhu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日本旅行,接触了这样几位日本老人,印象深刻。
  开出租车的银发“小伙”
  接我们的出租车到了,快步走下一位银发老者,我有点吃惊:至少70了吧,咋还开出租?老先生白衫黑裤暗红领带,黑皮鞋铮亮,银亮的短发齐整,戴一副黑框眼镜,腰板直挺。他笑盈盈打招呼,打开车尾,手脚利索上来提拎拉杆箱。爷爷辈的人怎好意思麻烦他?我们忙说自己来,老先生用汉语连说“我来,我来”,敏捷“抢”了去。安顿好行李,老先生打开车门,伸出右手请我们上车,提醒系好安全带,确认系好后他点点头,稳稳发动车子匀速前行,一路和我女儿及闺蜜谈笑,到目的地后抢先一步卸行李。这老司机活力四射不输小伙,又专业又敬业,我默默为他打100分。
  做乌冬面的“西施”奶奶
  我们去京都见女儿初中的同桌好友聪,受她妈之托带东西给她,她在京都大学读博,来日已三年。傍晚她请我们去吃乌冬面,店主是她熟识的老太,一身绣花麻布裙,盘着银发,白肤红唇,好优雅,资深西施一个。我们喝茶聊天,老太去门帘后小厨房一阵忙碌,不久,三碗乌冬面一一端上。乌冬面真好吃,汤汁鲜香,我们慢慢吃轻轻聊。又有客人来了,老太放下捧读的书,笑着倒茶请入座,又去布帘后忙碌了。步履轻盈,哪像年满80的耄耋老人?本该安享天年,这位西施奶奶却独自打理面店,轻松应对游刃有余,似乎還乐在其中,不简单!
  经营家庭旅社的老夫老妻
  两位“80”后,一栋两层乡间别墅,客房不多,洁净雅致。有个花木葱郁的庭院,大红太阳伞下是白色大理石的圆桌藤椅,用手一抹纤尘不染。客房简洁大方,两张榻榻米,木桌木椅,淡蓝墙纸,白色系的被子、浴衣(和服)、方巾。水壶空了,我去吧台询问,儒雅的老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和气气让我回客房等,一转身忙着招呼刚进门的一拨房客。没几分钟,老太把两壶水送上门。我双手合十说“阿里嘎多”,亲和的老太又点头又弯腰说着“多一他西吗西特”,弄得我不好意思,又暗暗佩服:一大把年纪如此敬业。
  从都市到乡野,活跃着银发一族的身影,日本老人退而不休,像年轻人一样兢兢业业。在乌冬面店时,我们聊起过这个话题: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老人还在工作?除了日本社会老龄化高居全球第一这个客观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主观因素:首先,“不工作,会变老”是日本人信奉的生存法则,于是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日本老人不愿放弃工作,他们相信自己还能干。其次,活出自我、活出尊严是日本老人的生活态度,“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理念根深蒂固,他们不想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聪博士不愧读的是“人类综合生存专业”,谈起来头头是道,我和女儿频频点头。
  我接触的几位日本老人似乎真的不老,让我信服“工作着是美丽的”。“不工作,会变老”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可敬可爱的日本老人,他们真的活到老学到老。
  “不工作,会变老”,我信了,不想变老就显得年轻态,不会那么快变老。“不老”的心态令人肃然起敬,向“不老”的日本老人学习。
  (晓晓竹摘自《劳动时报》2020年10月15日)
其他文献
时隔六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推出了最新的皮卡兄弟的故事。  《皮卡兄弟15·拖把军团》2020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皮达和皮卡的故事,是当下中国孩子童年生活、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是能让孩子们铭记心中,陪伴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的那种极其珍贵又独一无二的故事。  曹文轩与作家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室主任左昡进行了一场对谈。谈到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后写作心态的变化
如果看总数额,加拿大的自行车拥有量绝对排不到世界前几名。但若看人均占有量,加拿大绝对是世界冠军。加国的小孩子,三岁左右就开始骑车。家家车库里,大小自行车挨挨挤挤,甚至吊半空,挂墙头。  在加拿大,骑自行车不戴头盔,被视为违法。有一次,我们老夫妇差点遭罚。那天,我们晨练归来,见一家前院草地边两辆自行車并肩而立。车座上各贴一纸条:“Free”。(赠送)我戏谑地朝房屋里根本看不见的主人挥挥手,骑上就走。
你能想象学生不用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而是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田间地头上课的情景吗?  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有这样一位老师,不仅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把飞鸟虫鱼变成了教材,还和学生们玩起了过家家,带着他们一起捉虫子。  他就是振兴第一小学的科技教师黄俊彬,潜心于农村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工作11年,培养了一批批热爱科技的“小发明家”,指导300多名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科技创新比赛并获奖,50多件学生发
2020年2月20日,结束重症监护室查房之后,护目镜和口罩在李兰娟院士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医者仁心,大爱有‘痕’,看着心疼!”这道印痕深深打动了网友,让人直呼心疼。  73岁的李兰娟,自2月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达武汉,就开启了十几天如一日的作息模式:赴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她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连续几天都是凌晨2点睡觉。  其实,李兰娟1月份曾赴武汉研判疫情,回
3个脚印  一只乌龟从一堆大便上走过,却只在上面留下了3个脚印,为什么?  跨不过去  一本书放在地上的什么地方,你从它上面跨不过去?  愈生气愈大  什么东西愈生气,它便愈大?  谁厉害  黑鸡厉害还是白鸡厉害?为什么?  有嘴无舌  什么东西嘴里没有舌头?
返乡创业两年多来,24岁的张辉泽带领乡亲将百香果变成了致富的“金果果”。  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一个小山村的张辉泽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15年,他独自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来到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求学。2018年,他毕业回乡与合伙人成立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踏上了绿色种植的创业之路。目前,张辉泽除了种百香果还种牧草和甘蔗,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100余万元,带动当地100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的吗?A型、B型、O型还是AB型?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都不知道血型的存在。  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首例人体间输血的尝试。可是在大量的输血实践中,不断出现一些令医生头痛的问题——有的病人输血后,会无缘无故地出现畏冷发热、头疼胸闷、呼吸急促和心力衰竭等症状;有些病人往往因此而死亡。  陷入窘境的医生们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兰特斯坦纳也投入了这场旷日
哎呀,你要是再丢三落四,估计笔袋都不会理你了。  在家做饭,总免不了有剩菜剩饭。城市里的居民一般会把它们倒入垃圾桶中,不仅浪费了,而且第二天会发出异味,严重污染了环境。  对于吃剩的饭菜,你一般会如何处理呢?  我想发明一种剩余饭菜转换机,它长得跟筷子消毒机差不多,不过头上有两只可爱的耳朵,其中一只耳朵是控制开关,另一只是报警提示器。  当家里有吃剩的饭菜时,我们只要将这些饭菜放到剩余饭菜转换机中
冬日的阳光暖暖的,闲居家中,泡上一杯香茗,静静地品味书之韵味,怡然惬意。书,是心灵的翅膀,承载着我们翱翔蓝天;书,是梦想的风帆,带领着我们畅游四海。  我从小就对书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母亲喜爱读书,幼时受母亲影响,我也钟情于阅读。至今还清楚记得当初“追”书的情景。有一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向往已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是令人兴奋不已。随后,我就迷上了这本书,不论白天黑夜,都捧着这本书看,
一个朋友上初中的儿子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妈妈,你可别只有朋友圈,没有朋友啊。”  如今朋友圈当道,同时也“挡道”。每天早晨打开朋友圈,仿佛打开了整个世界,其实那只是一个“二手的世界”。  曾经有人问我,有几个微信号?我说“一个啊”,他表示不信;也有朋友教我如何将微信朋友分类,以分享不同的内容。我倒是分了,但是每次发言都要选择,太累人。  对于微信朋友圈,我的心态就是阿庆嫂的那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