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本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能力不足。教师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教师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计划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我市小学数学教师中绝大多数的原始学历是中师,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从我市中师毕业的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差,而这些学生如今都在小学一线教书育人。他们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就不牢靠,对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素材、一些数学概念的认识不充分,教学能力也相对欠缺。
2、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认识就不到位,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不比成绩,但好多学校还在对成绩排名。我想这也就是导致教师教学不到位的必然所在。另外脱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在课堂上、练习中也比比皆是。
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三、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法把枯燥的数字、符号以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愉悦性的教材。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能大大地激发其兴趣,启动其思维。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利用听音乐、猜谜语、做游戏和讲故事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从一个故事开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在讲故事,讲的是什么?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在讲故事,讲的是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接着故事找到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对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运用启发式教学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复习策略
1、重视课堂练习的选择。练习课中的习题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针对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学习的趣闻性十分重要。比如,我们可以在题目上进行改变。从原先的计算改变为比一比,看谁先到达高峰,应用题可以改变为我的空间,我做主,让学生随意发挥,还有数学题可以联系生活。比如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我让学生从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价钱,然后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提高了。练习要有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有差异。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
2、课后练习,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强化知识体验。课堂知识教授完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通过课后的实践操作体验来巩固强化课堂知识。比如,学习了“浓度”之后,要求学生回家根据家人的喜好程度亲手给他们泡一杯糖水,喜欢甜东西的放两勺糖,不太喜欢的放一勺糖,爷爷奶奶身体不允许吃大量糖的放一点点或者不放,分别尝一下每杯水的甜度,根据自己所放糖的多少与水的比例算一下浓度。类似的课后作业十分受学生喜爱,甚至不用监督都能圆满完成。
3、复习课要培养学生归纳解题方法的习惯。巧妙的解题的方法是通往数学王国的钥匙,在复习课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有一题用6,4,2,3四个数通过怎样运算得到24点的,学生每人都想出了几种,比如6×4×(3-2)=24,4×2×(6-3)=24,6×2+3×4=24等等,后来我这样引导:如果用乘法计算的话,哪些数相乘可以得到24?然后学生就开始罗列,比如1×24,212,3×8,4×6,然后我接着引导,如何把这四个数选择其中一个,两个或3个,通过四则运算变成乘积是24的两个因数呢?然后学生朝这个方向又想到好几个乘法的方法,然后老师接着引导,刚才是通过相乘得到24,还可以通过哪些运算得到呢?学生就很容易想到加法、减法、除法等,每一种运算拓展开来,就能得到更多的方法。老师的点拨通过点和面的结合,帮学生揭示了解题的规律,归纳了解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1、教师本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能力不足。教师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教师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计划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我市小学数学教师中绝大多数的原始学历是中师,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从我市中师毕业的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差,而这些学生如今都在小学一线教书育人。他们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就不牢靠,对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素材、一些数学概念的认识不充分,教学能力也相对欠缺。
2、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认识就不到位,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不比成绩,但好多学校还在对成绩排名。我想这也就是导致教师教学不到位的必然所在。另外脱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在课堂上、练习中也比比皆是。
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三、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法把枯燥的数字、符号以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愉悦性的教材。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能大大地激发其兴趣,启动其思维。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利用听音乐、猜谜语、做游戏和讲故事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从一个故事开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在讲故事,讲的是什么?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在讲故事,讲的是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接着故事找到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对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运用启发式教学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复习策略
1、重视课堂练习的选择。练习课中的习题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针对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学习的趣闻性十分重要。比如,我们可以在题目上进行改变。从原先的计算改变为比一比,看谁先到达高峰,应用题可以改变为我的空间,我做主,让学生随意发挥,还有数学题可以联系生活。比如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我让学生从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价钱,然后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提高了。练习要有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有差异。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
2、课后练习,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强化知识体验。课堂知识教授完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通过课后的实践操作体验来巩固强化课堂知识。比如,学习了“浓度”之后,要求学生回家根据家人的喜好程度亲手给他们泡一杯糖水,喜欢甜东西的放两勺糖,不太喜欢的放一勺糖,爷爷奶奶身体不允许吃大量糖的放一点点或者不放,分别尝一下每杯水的甜度,根据自己所放糖的多少与水的比例算一下浓度。类似的课后作业十分受学生喜爱,甚至不用监督都能圆满完成。
3、复习课要培养学生归纳解题方法的习惯。巧妙的解题的方法是通往数学王国的钥匙,在复习课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有一题用6,4,2,3四个数通过怎样运算得到24点的,学生每人都想出了几种,比如6×4×(3-2)=24,4×2×(6-3)=24,6×2+3×4=24等等,后来我这样引导:如果用乘法计算的话,哪些数相乘可以得到24?然后学生就开始罗列,比如1×24,212,3×8,4×6,然后我接着引导,如何把这四个数选择其中一个,两个或3个,通过四则运算变成乘积是24的两个因数呢?然后学生朝这个方向又想到好几个乘法的方法,然后老师接着引导,刚才是通过相乘得到24,还可以通过哪些运算得到呢?学生就很容易想到加法、减法、除法等,每一种运算拓展开来,就能得到更多的方法。老师的点拨通过点和面的结合,帮学生揭示了解题的规律,归纳了解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