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开展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了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最终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关 键 词】 课堂评价;科学;小学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课程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具体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这门作为培养科学素质启蒙课程,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我们今后走的路,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那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开展评价活动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处理得当就是意料外的精彩。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善于掌握教育契机,运用恰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分离混合物》第二课时,孩子继续汇报他们的方法和成果。一个孩子站起来边比划边说:“我分离面粉和米的时候,拿了两张餐巾纸,在中间滴了几滴彩色墨水,然后把米和面粉倒在一个杯子里混合,把那两张纸盖在杯子上面使劲儿摇,后来面粉就沾在纸上,米就在杯子里了!”他刚说完立刻有孩子指出:他用滴墨水的方法是偷看书上的!当我们一起翻书查看时,却发现餐巾纸上滴墨水其实是另一个活动:彩色墨水成分的分离。这孩子的方法完全是因为误打误撞造成的。此时我想继续听听其余小组的意见,没想到好多孩子纷纷嚷着坚决不相信,要求当堂验证!孩子和我都没带所需的工具,而且这样一来我就听不到更多的汇报了。我正犹豫着是否制止他们,却有好几个孩子居然自己跑上讲台,递来了杯子、彩色墨水、面粉和米。面对着孩子们这样“任性”的举动,看着孩子们渴望真相的眼睛,听到耳边一句句乞求实验验证的话语,我突然觉得我想听的汇报跟孩子们对真相的渴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于是我当场决定──现场实验!实验的结果是部分面粉粘在了纸上,米被染成了绿色留在杯子里。此时,学生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科学课的课堂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及时掌握和利用好教育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过去的评价,教师一直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如果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展示自身的才干,张扬他们的个性。如在教学《我们在生长》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变化说明我们在不断生长?学生提出:“我的手在长长”“我的个子在长高”“我的体重在增加”——接着我马上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些变化呢?”这时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红印泥拓印、可以用笔在纸上画下来、还可以拍成照片保存下来,可以用尺量,把数据记下来……学生的这些创意不但得到了我的表扬,我们师生还马上付诸行动,一起设计制作了一张“我的生长发育记录单”。这看似简单的设计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我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学生学会探究性地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和认识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意见,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地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的探究思维,尽力拓展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努力创造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如在课前创设氛围,在课堂中营造“多问”的环境,在课堂教学终结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如在《纸的研究》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前创设氛围:在你的身边,哪些物品是由纸做的呢?然后在课堂中提问:1. 你们小组一共带来了多少种纸?2. 对于纸你们想研究什么?3.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最后,课堂教学总结时我又提出:纸是由植物制造而来,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去探究新型环保纸张的制作及所需要的材料。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以获取科学知识为中心目标,它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科学探究方法的改进和提高,更有探究过程的丰富情感体验,同时还有力促进了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
四、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平衡学生各方面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环节有明确的规定:科学课的评价要从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关注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内容要全面、合理;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评价就不仅发生在学习过程的结束,而且贯穿和融合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业总评的成绩我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一)“平时成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评价情况
(1)自评和互评情况记录。我结合学生探究活动中的自评和互评情况表的评价,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入自评和互评汇总表,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2)杰出表现记录。对平时上课中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精彩回答、突发奇想、准备活动材料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我随机进行评价,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3)科学小制作完成情况。科学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制作活动,为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制作活动情况表,我对学生科学小制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4)单元学习评价。单元评价是经笔试、实验操作考查作为单元学习的终结性评价。我对学生评价时要采用灵活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单元知识、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二)期未知识能力测试
期未我对学生进行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方法能力。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测试”和“期未试卷检测”两项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测试”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未试卷检测”占总评成绩的40%。我对学生的科学期未总成绩最后以等级的形式出现,分为四个层次:A. 优秀;B. 良好;C. 合格;D. 要努力。这样平时观察评价和期未检测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总之,通过开展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了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最终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章本荣. 虚实融合的小学科学课程作业评价实施方案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冯新瑞,杨莉娟. 聚焦小学课堂:反思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志军.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论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
【关 键 词】 课堂评价;科学;小学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课程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具体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这门作为培养科学素质启蒙课程,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我们今后走的路,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那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开展评价活动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处理得当就是意料外的精彩。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善于掌握教育契机,运用恰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分离混合物》第二课时,孩子继续汇报他们的方法和成果。一个孩子站起来边比划边说:“我分离面粉和米的时候,拿了两张餐巾纸,在中间滴了几滴彩色墨水,然后把米和面粉倒在一个杯子里混合,把那两张纸盖在杯子上面使劲儿摇,后来面粉就沾在纸上,米就在杯子里了!”他刚说完立刻有孩子指出:他用滴墨水的方法是偷看书上的!当我们一起翻书查看时,却发现餐巾纸上滴墨水其实是另一个活动:彩色墨水成分的分离。这孩子的方法完全是因为误打误撞造成的。此时我想继续听听其余小组的意见,没想到好多孩子纷纷嚷着坚决不相信,要求当堂验证!孩子和我都没带所需的工具,而且这样一来我就听不到更多的汇报了。我正犹豫着是否制止他们,却有好几个孩子居然自己跑上讲台,递来了杯子、彩色墨水、面粉和米。面对着孩子们这样“任性”的举动,看着孩子们渴望真相的眼睛,听到耳边一句句乞求实验验证的话语,我突然觉得我想听的汇报跟孩子们对真相的渴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于是我当场决定──现场实验!实验的结果是部分面粉粘在了纸上,米被染成了绿色留在杯子里。此时,学生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科学课的课堂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及时掌握和利用好教育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过去的评价,教师一直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如果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展示自身的才干,张扬他们的个性。如在教学《我们在生长》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变化说明我们在不断生长?学生提出:“我的手在长长”“我的个子在长高”“我的体重在增加”——接着我马上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些变化呢?”这时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红印泥拓印、可以用笔在纸上画下来、还可以拍成照片保存下来,可以用尺量,把数据记下来……学生的这些创意不但得到了我的表扬,我们师生还马上付诸行动,一起设计制作了一张“我的生长发育记录单”。这看似简单的设计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我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学生学会探究性地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和认识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意见,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地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的探究思维,尽力拓展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努力创造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如在课前创设氛围,在课堂中营造“多问”的环境,在课堂教学终结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如在《纸的研究》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前创设氛围:在你的身边,哪些物品是由纸做的呢?然后在课堂中提问:1. 你们小组一共带来了多少种纸?2. 对于纸你们想研究什么?3.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最后,课堂教学总结时我又提出:纸是由植物制造而来,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去探究新型环保纸张的制作及所需要的材料。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以获取科学知识为中心目标,它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科学探究方法的改进和提高,更有探究过程的丰富情感体验,同时还有力促进了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
四、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平衡学生各方面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环节有明确的规定:科学课的评价要从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关注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内容要全面、合理;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评价就不仅发生在学习过程的结束,而且贯穿和融合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业总评的成绩我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一)“平时成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评价情况
(1)自评和互评情况记录。我结合学生探究活动中的自评和互评情况表的评价,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入自评和互评汇总表,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2)杰出表现记录。对平时上课中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精彩回答、突发奇想、准备活动材料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我随机进行评价,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3)科学小制作完成情况。科学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制作活动,为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制作活动情况表,我对学生科学小制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4)单元学习评价。单元评价是经笔试、实验操作考查作为单元学习的终结性评价。我对学生评价时要采用灵活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单元知识、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值占总评成绩的10%。
(二)期未知识能力测试
期未我对学生进行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方法能力。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测试”和“期未试卷检测”两项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测试”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未试卷检测”占总评成绩的40%。我对学生的科学期未总成绩最后以等级的形式出现,分为四个层次:A. 优秀;B. 良好;C. 合格;D. 要努力。这样平时观察评价和期未检测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总之,通过开展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了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最终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章本荣. 虚实融合的小学科学课程作业评价实施方案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冯新瑞,杨莉娟. 聚焦小学课堂:反思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志军.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论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