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笔者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形成磁性课堂;二是创设演示情境,克服思维惯性;三是创设媒体情境,展现形象知识;四是创设探究情境,引导深入探究;五是创设开放情境,诱导发散思维;六是创设人文情境,营造心灵共鸣。
  关键词:问题;演示;媒体;探究;开放;人文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包括物理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人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在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创设具体、生动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内在学习需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执着的探索,积极的参与,就能让学生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磁性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良好的土壤,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形成磁性的课堂,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创问题情境故事化,增强趣味性
  笔者将问题故事化,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创设悬念,丰富感人的故事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动力和欲望。如在《动与静》教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个法国的飞行员碰到一件极不寻常的事件,这个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随即提问: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创设问题情境故事化,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引导学生探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2. 创问题情境活动化,提高实效性
  物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单靠教师讲,学生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因为学生总是相信自己体验过的活动及实验,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物理课堂中学习的主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如在《空气的“力量”》教学中,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取两个皮碗对接,挤出内部的空气,两个皮碗容易拉开吗?让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绪高涨,并从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且较大。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创问题情境生活化,体现实用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学的新理念。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如教学《惯性》时,结合北京奥运会,解释竞争激烈的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为何不能立即停下来的问题。又如今年北方旱灾,面临严重灾情,直接影响到全国粮食生产,各地政府为何择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情境,让学生学习人工增雨的条件及原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案例,诱导出学习物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即能服务于生活,又能改善民生,体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4. 创问题情境魔术化,设置悬念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不可思议性的魔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创问题情境魔术化,设置悬念性。笔者在《平面镜》教学中,表演小魔术“浇不灭的烛焰”。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后面的蜡烛放在大烧杯中,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后,在玻璃板后面的大烧杯中浇水,从前面看后面的蜡烛没有被“浇灭”。这样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很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
  笔者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形成一个强磁性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创设演示情境,克服思维惯性
  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努力创造条件,精心设计演示实验,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新颖性。千方百计多做演示实验,有目的的、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递增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情趣。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演示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而且被吹贴在漏斗中,即使不去吹,只要一松手,在重力作用下就会落下。实验观察的结果完全出乎学生的猜想,与日常生活“相悖”,感到不可思议,克服学生思维上的惯性。
  三、创设媒体情境,展现形象知识
  物理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生活中的情境,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等学生难以见到,更不能身临其境。笔者就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生活中的情境,科技发展的状况,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使物理知识更直观、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教学《物体的浮与沉》时,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人躺在死海看书和热气球上升的情境。展示索马里海盗猖獗,我国派舰艇对附近海域完成护航任务的情境,展示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能躺在水面上而不下沉?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并能完成护航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导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多媒体可以方便的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集在一起,优化创设情境的呈现方式,展现形象的物理知识。
  四、创设探究情境,引导深入探究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探求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笔者在物态变化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有:碎冰、不锈钢杯、食盐、勺子,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试管、烧杯等,首先让学生用酒精灯加热,用水浴法探究冰的熔化过程,并观察温度计示数;然后,引导学生把碎冰倒入不锈钢杯中,用干毛巾擦干杯壁外的水,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杯壁外的现象,学生观察到杯壁“下流”的现象;再把碎冰倒入杯中,并加入些食盐,用勺子迅速搅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杯壁外的现象,并让学生用手触摸白色的霜,最后让学生交流与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创设探究情境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熔化、液化、凝华的形成过程,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探究情境的创设者和引导者。   五、创设开放情境,诱导发散思维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设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寻找出与此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与此相关知识的网络,很快扣住同学们的心弦,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笔者在上实验复习课时,给学生提供一生一熟两个鸡蛋,两个烧杯,食盐、水、塑料片等器材,让学生托起两个鸡蛋约为多少牛;提供一生一熟两个鸡蛋举高1米,做功约为多少焦耳;同一鸡蛋放入水和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鸡蛋碰石头易破,手握鸡蛋不易破,为什么?利用惯性演示仪前放盛水烧杯,杯上放塑料片和蛋,用铁片弹出塑料片,观察到鸡蛋是否随塑料片一起运动出去?如何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课堂气氛活跃,纷纷要求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有的学生放在桌面上旋转,有的用手摇一摇,有的放在灯光下观察,有的用筷子夹取等方法来辨别。创设开放情境,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六、创设人文情境,营造心灵共鸣
  诗词是诗人对自然界有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恰当用诗歌引入教学,便于设悬立疑,创设出物理情境,在诗情画意中激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营造心灵共鸣。笔者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引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从中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用孟浩然“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揭示了产生彩虹的原因是光和小水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说明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温度变化显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解说在陆游那个年代,人们已经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的“热岛效应”;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包含力学的参照物、浮力、路程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热学中霜的形成等物理现象。教学中通过诗词创设人文情境,能使学生在心灵的共鸣中自然进入最佳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同时启发学生思维,调节学生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先立.物理新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蔡芝禾.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J].物理教学探讨,2005(5).
  [3]于树军.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创设物理教学情境[J].物理教学探讨,2009(2).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15年福建高考物理试卷中的部分试题进行了分析,这些试题突出了“五种能力”的考查,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始终。
摘 要: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要注重精读《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课堂教学要重视《物理学史》和美学教育,真正落实三维目标;要立足教育教学科研,坚持与时俱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课题研究;校本教研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要靠一大批学有专精、具有先进理念的优秀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新的课改形势,做
结合当前电镀行业的发展需求,从理论方面分析了电镀工艺参数对电结晶过程的影响,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分别从自动控制技术的角度,论述了自动控制技术在电镀中的应用问题,希望
目前,中考考场虽然无法直接考查“课题学习”的实践过程,但试题的设计可以呈现学生独立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课题学
生产中发生环境或事故灾害,需要快速应急进行救援。在大型设备无法到达或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实施人工救援,很难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中的救援效果。文章设计研发了一种便携式搬运
氯化氢的吸收与盐酸的解析化工过程设计需要大量物性参数和模型计算,应用工程软件高效的完成过程模拟和计算可节省大量时间、资金和人力。本文综述了Aspen Plus模拟软件在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