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是逢年过节、朋友聚会必不可少的东西,古往今来,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饮酒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酒既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适量饮酒可以使人消除疲劳、心情舒畅,可以增加社交活动和节日中欢聚喜庆的气氛,而且适量饮酒对健康有益的,尤其是干红葡萄酒对健康的益处已得到公认。但是,过量喝酒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是由于不健康饮酒造成的,如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胃溃疡、糜烂、出血、酒精性急性胰腺炎、酒精中毒性脑病、酒精性心肌病等。这里主要谈谈与酒精有关的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毒害心脏致心力衰竭
酒精性心肌病是指长期持续过量饮酒引起的心肌病变,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心肌病,是一种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该病是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戒酒和治疗,就会发展至心力衰竭,危害严重。随疾病进展,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酒精损害心脏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酒精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引起心肌损害:
(1)乙醇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心肌细胞损害;
(2)乙醇破坏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致使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减退;
(3)乙醇代谢产物乙醛损伤心肌;
(4)乙醇可促进儿茶酚胺释放,长期受儿茶酚胺刺激可使心肌肥厚,并发心律失常;
(5)长期饮酒可造成营养障碍、B族维生素及叶酸不足,造成硫胺素缺乏而引起心肌病变;
(6)可能与酒精饮料中的添加剂(钴)所致的心肌毒性作用有关。
总之,长时间大量饮酒终致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纤维化,使得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导致心力衰竭。
早期症状易忽略
酒精性心肌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甚至可以无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渐渐出现疲乏无力,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但往往容易被忽略,通常发展到心功能不全阶段才来就诊。
临床常见情况如下:
1.心脏增大: 往往是酒精性心肌病最早的表现。多在体检、胸透、做彩超时发现心脏呈普大型。
2.心力衰竭: 常缓慢出现,早期偶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继而出现明显的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即白天轻体力活动则感呼吸困难,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严重者也可以合并右心衰竭,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胸腔积液等。
3.心律失常: 房颤、室早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室速、甚至室颤。有酗酒猝死者,多为室颤所致。
4.体检可发现心脏扩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舒张期奔马律、心律不齐、两下肺湿性啰音及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辅助心电图检查常为非特异性的ST-T改变、房性心律失常,以房颤最常见。超声心动图检查很重要,可见全心扩大、弥散性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
诊断标准分4类
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有4个:
(1)长期大量饮酒史或反复大量酗酒史(一般指白酒150毫升/天以上,啤酒4瓶/天以上,持续6~10年以上)。
(2)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示心室扩大、心功能减低、肺淤血征。
(3)既往无其他心脏病病史,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4)酒精性心肌病早期,戒酒3~6个月后,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可以逐渐逆转。
治疗关键是戒酒
在早期,酒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是可逆的,停止酒精摄入可阻止损害进展。因此,病程早期及时戒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可以消除,心脏大小也可逐渐恢复正常。即使心脏明显扩大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者,戒酒治疗仍可使预后得到改善。
有轻度心力衰竭时,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及适当利尿治疗即可使心功能得以改善;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其治疗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利尿药、洋地黄、血管扩张药和ACEI 为主,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包括低血钾和低血镁。
有单纯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时,可不必处理;但若出现快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因儿茶酚胺在酒精致心律失常中起重要作用,故可首选β受体阻滞药。
当合并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并发症时,除了戒酒,还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饮食,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预后喝酒要适度
酒精性心肌病的预后优于扩张性心肌病。为了好理解,用数字描述:即,1996年有人随访了23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其1、5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81%和81%;而对照组52例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分别为89%、48%和30%,两者差异则很大。1974有人对64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做了4年的随访,发现戒酒者病死率为9%,而没有戒酒者病死率为50%。因此,能否戒酒明显影响酒精性心肌病的预后。
最后,以美国医学营养保健指南颁布的适量饮酒标准供读者参考:按人体对酒精的最大耐受能力或代谢能力计算,以12克酒精为1个饮酒单位。1个饮酒单位相当于啤酒270 毫升、红酒100毫升、40度白酒30 毫升。男性1次可饮2个单位的酒精含量的酒类,女性1次可饮1个单位的酒精含量的酒类,每周最好有2~3天完全禁酒。饮酒量要参考体重、家族史、疾病史、种族、性别、心理等因素。
酒精毒害心脏致心力衰竭
酒精性心肌病是指长期持续过量饮酒引起的心肌病变,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心肌病,是一种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该病是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戒酒和治疗,就会发展至心力衰竭,危害严重。随疾病进展,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酒精损害心脏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酒精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引起心肌损害:
(1)乙醇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心肌细胞损害;
(2)乙醇破坏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致使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减退;
(3)乙醇代谢产物乙醛损伤心肌;
(4)乙醇可促进儿茶酚胺释放,长期受儿茶酚胺刺激可使心肌肥厚,并发心律失常;
(5)长期饮酒可造成营养障碍、B族维生素及叶酸不足,造成硫胺素缺乏而引起心肌病变;
(6)可能与酒精饮料中的添加剂(钴)所致的心肌毒性作用有关。
总之,长时间大量饮酒终致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纤维化,使得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导致心力衰竭。
早期症状易忽略
酒精性心肌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甚至可以无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渐渐出现疲乏无力,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但往往容易被忽略,通常发展到心功能不全阶段才来就诊。
临床常见情况如下:
1.心脏增大: 往往是酒精性心肌病最早的表现。多在体检、胸透、做彩超时发现心脏呈普大型。
2.心力衰竭: 常缓慢出现,早期偶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继而出现明显的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即白天轻体力活动则感呼吸困难,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严重者也可以合并右心衰竭,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胸腔积液等。
3.心律失常: 房颤、室早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室速、甚至室颤。有酗酒猝死者,多为室颤所致。
4.体检可发现心脏扩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舒张期奔马律、心律不齐、两下肺湿性啰音及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辅助心电图检查常为非特异性的ST-T改变、房性心律失常,以房颤最常见。超声心动图检查很重要,可见全心扩大、弥散性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
诊断标准分4类
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有4个:
(1)长期大量饮酒史或反复大量酗酒史(一般指白酒150毫升/天以上,啤酒4瓶/天以上,持续6~10年以上)。
(2)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示心室扩大、心功能减低、肺淤血征。
(3)既往无其他心脏病病史,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4)酒精性心肌病早期,戒酒3~6个月后,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可以逐渐逆转。
治疗关键是戒酒
在早期,酒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是可逆的,停止酒精摄入可阻止损害进展。因此,病程早期及时戒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可以消除,心脏大小也可逐渐恢复正常。即使心脏明显扩大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者,戒酒治疗仍可使预后得到改善。
有轻度心力衰竭时,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及适当利尿治疗即可使心功能得以改善;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其治疗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利尿药、洋地黄、血管扩张药和ACEI 为主,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包括低血钾和低血镁。
有单纯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时,可不必处理;但若出现快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因儿茶酚胺在酒精致心律失常中起重要作用,故可首选β受体阻滞药。
当合并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并发症时,除了戒酒,还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饮食,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预后喝酒要适度
酒精性心肌病的预后优于扩张性心肌病。为了好理解,用数字描述:即,1996年有人随访了23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其1、5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81%和81%;而对照组52例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分别为89%、48%和30%,两者差异则很大。1974有人对64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做了4年的随访,发现戒酒者病死率为9%,而没有戒酒者病死率为50%。因此,能否戒酒明显影响酒精性心肌病的预后。
最后,以美国医学营养保健指南颁布的适量饮酒标准供读者参考:按人体对酒精的最大耐受能力或代谢能力计算,以12克酒精为1个饮酒单位。1个饮酒单位相当于啤酒270 毫升、红酒100毫升、40度白酒30 毫升。男性1次可饮2个单位的酒精含量的酒类,女性1次可饮1个单位的酒精含量的酒类,每周最好有2~3天完全禁酒。饮酒量要参考体重、家族史、疾病史、种族、性别、心理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