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探索了高校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被试为华南某高校学生40名。实验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应用自我和谐量表、情绪智力量表、治疗关系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前后测量,同时使用团体气氛自评量表对实验组进行前后测量。测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自我和谐、情绪智力、治疗关系态度性条件和团体气氛都有显著的改善。结果说明高校朋辈辅导员会心培训模式能够促进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的形成,提高朋辈辅导员自我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朋辈辅导 会心团体 培训模式 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钟向阳(1975- ),男,湖南耒阳人,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人本主义视野下高校朋辈辅导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jk214)、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大学生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体验式培训课程研究”(项目编号:JG12077)和华南农业大学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校朋辈辅导培训课程及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14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90-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60年代始,直到90年代,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简称“朋辈辅导”)在西方学校教育的运用到达高峰。90年代中后期,朋辈辅导被引入我国大陆。至2009年全国已有超过60%的高校建立了朋辈辅导员制度。朋辈辅导员具有信任、理解、情感以及时空的优势,使得朋辈辅导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特点。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朋辈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教育模式。朋辈辅导在我国高校迅速推广,但也存在发展瓶颈。首先,科学系统的理论培训和督导工作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朋辈辅导的发育不良和整个朋辈项目的成长挫折。其次,团体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朋辈团体人数众多,又是专业性很强的组织,因此,团队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朋辈辅导课程培训的设计,但是在内容上,主要是从培训者所擅长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出发组织培训内容,而且在形式上和时间设置上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管理上,普遍采取传统的学生组织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缺少对成员人际交往和心理成长的关注。因此,在高校朋辈辅导模式被广泛应用的形势下,高校亟待解决朋辈辅导员的培训督导和团队管理上的发展瓶颈。
国外的朋辈辅导员训练模式相对成熟,已经发展出20多种教育课程。Vincent 和Peter(1983)对美国122所高校咨询中心负责人的调查发现,在朋辈培训中运用最广的是Carkhuff和Ivey的模式,其次是罗杰斯(Carl Rogers)的人本主义培训程序和基于Egan研究的系统。Carkhuf(1967)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人际关系训练模式。Ivey(1971)将Carkhuff模式中的语言行为转成行为反应,而且增加了非语言的向度,发展出微格咨询模式。Egan(1975)提出了现实主义“来访者为中心”的方法,强调依靠当事人内在资源,并聚焦当下的问题,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正如Thorne(2003)指出,Carkhuff和Egan将罗杰斯的核心态度性条件化解成结构化的便于操作训练的步骤。
因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就是朋辈辅导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早在1951年,罗杰斯提出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将辅导视为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成长过程。他还提出帮助者的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对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非常重要,称之是促使求助者积极改变的核心态度性条件。到了19世纪60~70年代,罗杰斯将来访者中心理论从个别咨询扩展到团体咨询,发展出个人成长团体——“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也称“交友”小组)。所谓会心就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真实自我的链接与交流。他假设在一个彼此尊重、彼此以诚相待,大家有感同身受的理解的环境下学习时,自身的积极性能得到调动。本研究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框架,采用会心团体的方式构建朋辈辅导员培训模式,即会心团体的培训模式,旨在提高组员经验的开放性和自我觉察敏感性,进而促进自我的和谐发展;同时,创建良好的氛围,增强团队交流和归属感,使组员在体悟中学习和提高建立咨询关系的核心态度性条件。
二、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的实验
(一)研究对象
华南地区某高校朋辈辅导员经过自愿申请和面试,最终20人参加培训,其中男生2人,女生18人,一年级10人,二年级9人,三年级1人,来自10个不同的学院。同时,随机抽取每位参加者的同专业同年级同宿舍的一位同学组成对照组。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研究工具
1.自我和谐量表(SCCS)。用于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因子。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可以得出SCCS总分。SCCS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2.情绪智力量表(SEI)。用来测量个体的情绪评价、表达、调节和利用,共含有33个条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含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4个分量表。SEI得分高者更少出现情绪障碍和抑郁,更倾向于乐观和善于冲动控制。
3.治疗关系量表(TRI)。 用来从治疗师的角度评价人本主义辅导关系中的态度性的条件,共含有20个条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含辅导者对求助者的共情理解、积极关注、无条件关注、真诚以及辅导者心理可接近性5个分量表。TRI得分高者说明在辅导关系中态度性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求助者出现积极的人格发展。 4.团体气氛自评量表(SRGCQ)。用于评定团体的凝聚力,包括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四个因子,共16道题,按5级评分。总分越低,说明团体气氛越佳。
(三)程序
整个课程依照罗杰斯“会心”团体模型设计,每单元不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固定结构。主持人在团体中创造安全、信任和真诚的气氛,努力做到移情式理解每个成员在团体中的“此时此刻”的交流。团体课程共6个单元,2.5小时/单元/周,广泛采用自我描述、定睛对看、盲人散步、信任练习、“热座”和正负反馈等常用方法,以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知识串联等形式。整个课程由一位心理老师担任主持,配置两位学生助理,而学员随机分成两小组。实验采用前—后测一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接受团体培训,控制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所有的学员在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进行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7.0整理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朋辈辅导员的自我和谐和情绪智力的发展。从SCCS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SCCS总分以及自我刻板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参与者的自我和谐度提高,而自我刻板性下降了,自我概念得到积极的发展(见表1)。从SCI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SCI总分以及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参与者的情绪智力整体上得到提高,情绪的觉察、利用和管理能力也都得到发展(见表2)。
可见,会心团体促进朋辈辅导员的自我和谐和情绪觉察的发展。罗杰斯将自我概念视为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基础。在自我发展变化中,首要表现就是个体经验的开放性。经验的开放性意味着个体不会采用僵硬刻板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经验开放性强的人,心理防御自然没有用武之地,能够觉察当下瞬间的体验。随着经验开放性增强,体验更加敏锐与丰富,面对各种刺激都能自我觉察,包括对人际交往中知觉力和敏感性的迅速发展。这样的个体会创造性地促进人格整合,达到自我和谐。
2.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和团体气氛的发展。从TRI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无条件关注、可接近性上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显示参与者在态度性条件中的无条件关注和开放性因素上,以及态度性条件整体上都得到了提高(见表3)。实验组SRGQ前后测相比,在尊重、接纳和总分都有显著提升。这表示参与者互相接纳和尊重得到增强,团体整体气氛也得到积极的发展(见表4)。
可见,会心团体能促进朋辈辅导员的团体气氛和态度性条件的发展。会心团体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特别是在尊重和接纳方面,为参与者创造了安全、信任的氛围。这样,参与者就更容易放开自己,更愿意让别人接近自己,对别人更容易表现出无条件关注,整体上态度性条件也提高了。正因为参与者有了良好团体气氛和辅导态度性条件的提高,自我和谐和情绪智力也才会得到促进。正如罗杰斯所言:“小组成员的态度会从僵死刻板转向灵活变通,他们的生活方式会从一成不变转向寻求发展,从依赖他人转向依靠自己,从墨守成规转向富有创新精神,从谨小慎微转向接受自身的现实。”
三、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的推广性
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学院,培训只有6个单元(15小时),相处时间相对少,而且也没有对共情和真诚等开展系统深入的培训,只是在活动中自然而然链接人本主义理论而展开讨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在真诚和共情、了解和关注等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变化。但本研究整体上结果显示,会心团体培训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促进了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的形成,而且也提高其自我的和谐发展,达到了培训督导和团队建设两大目标,这证明该培训模式是有效的。会心团体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都注重此时此地的情感问题,其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在协助人们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罗杰斯看来,会心团体能够创造一种关爱、尊重、宽容、理解、安全、自由、支持、鼓励的心理氛围,参与者就能自然勇敢地表现出真诚和开放,能够完全探索和表达自己所有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即可做出回应,最终达到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灵敏度。正如Kirschenbaum(1989)指出,对于罗杰斯的工作,广为人知的是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和冲突解决的技术,然而最为影响深远的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和以这种理念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当然,会心团体也被运用在朋辈辅导中的训练与督导中,并收到积极的效果。Gourdine(1974)等人还利用会心团体培训成功培养出朋辈辅导员促进者。会心团体可运用于朋辈辅导员的培训督导和团队管理中,有效推动朋辈辅导工作的持续发展。
首先,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提供心理成长和人际交往新途径。会心团体帮助参与者变得“更主动、更灵活,更理解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接受的态度,与别人更加接近,更能表达出亲密之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首任主席布根塔尔(Bugental)在总结会心团体的经验时指出,在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社会里,会心团体是使“人际关系重新具有人性”的一条大道,也是“针对当代生活的隔绝而进行的一种文化尝试”,进入会心团体的人不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他们感受人际关系带来的惊奇与兴奋、充实与满足、激动与成长。
其次,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提供持续有效的培训与督导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主要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咨询方法主要强调帮助者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由于人本主义的贡献,几乎所有的辅导理论都强调确立辅导关系是决定辅导成功的第一要素。但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建设性的心理气氛放在了首位,帮助者的态度第一,技术其次。本研究结果证明,会心团体培训促进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发展。这种在会心团体获得的积极的经验可以迁移到实际朋辈辅导工作和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去,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三,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加强内部交流创建一个共同平台。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一般由校级—院(系)—班级—宿舍等层级组成,人数众多,有些学校多达几千人。除了专业老师的督导相对缺乏之外,朋辈辅导员不同层级之间、同层级之间也急需加强交流。如按照会心团体的基本要求,将朋辈辅导员团体合理划分为不同的“会心”小组,每个小组配置1~2位优秀的朋辈辅导员担任组长(促进者)。促进者是经过系统的会心团体的训练和精心挑选的,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并能按照会心团体的基本原则安排小组的聚会的次数和频率,形成交流的共同平台,为每个成员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这样,朋辈辅导队伍就形成了有层次结构稳定的充满凝聚力和人文关怀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会心团体也可能被误用,特别是由没有受到训练和相应资格的人来担当促进者更容易使团体偏离方向,甚至导致参与者严重和持久的心理伤害。在团体成员的筛选过程中,Hartley等人认为应先考虑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加以筛选(screening for psychopathology),精神病患者、特定的神经病患者、歇斯底里症患者、处于危机中的个人等皆不适合参加团体。这就要求会心团体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促进者的素质培养以及专业老师的督导等方面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使其在合乎职业伦理和法律的气氛中有序地进行。
朋辈辅导员的督导培训和团队建设是长期的和全面系统的工程。在培训督导方面,一方面,要将团体的和个体的培训督导有机结合。Phillips(1962)等人发现在督导过程中,督导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管理整个面谈个案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并强化更多的面谈技巧。另一方面,还能将核心态度、辅导技能以及伦理规范的培训督导有机结合。Myrick(1992)认为培训要注重辅导朋辈所需要的技能。Lewis(1996)认为要注重保密、双重关系、风险评估、建立界线、清楚能力范围等方面监管。在团队建设方面,高校既有利用会心团体强化团队的归属感和满足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还要提供朋辈辅导员团队足够的物质和制度的保障,如充足资金的投入、制度建设的完善,以及齐全设施的配置等。
[参考文献]
[1]黄建刚,包陶迅.心理委员工作的发展报告——第四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美)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卡尔·R.罗杰斯.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M].张宝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英)索恩.人本心理学派代言人——罗杰斯[M].陈逸群,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6](美)文森特·J.丹德列亚,彼得·萨洛维.朋辈心理咨询:技巧、伦理与视角[M]. 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译.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8]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9](美)夏洛特·布勒,埃伦.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M].陈宝铠,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10]Hartley,D.,Roback,H.B.,Abramowitz,S.I..Deterioration effects in encounter group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6(31).
[11]Sehutte.N.S.,John M. Malouff,Lena E. Hall,et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easure of emotional inelligene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ees,1998(25).
[12]Yalom I.D.,Lieberman M.A..A Study of Encounter Group Casualties[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71(25).
[关键词]朋辈辅导 会心团体 培训模式 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钟向阳(1975- ),男,湖南耒阳人,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人本主义视野下高校朋辈辅导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jk214)、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大学生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体验式培训课程研究”(项目编号:JG12077)和华南农业大学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校朋辈辅导培训课程及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14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90-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60年代始,直到90年代,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简称“朋辈辅导”)在西方学校教育的运用到达高峰。90年代中后期,朋辈辅导被引入我国大陆。至2009年全国已有超过60%的高校建立了朋辈辅导员制度。朋辈辅导员具有信任、理解、情感以及时空的优势,使得朋辈辅导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特点。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朋辈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教育模式。朋辈辅导在我国高校迅速推广,但也存在发展瓶颈。首先,科学系统的理论培训和督导工作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朋辈辅导的发育不良和整个朋辈项目的成长挫折。其次,团体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朋辈团体人数众多,又是专业性很强的组织,因此,团队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朋辈辅导课程培训的设计,但是在内容上,主要是从培训者所擅长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出发组织培训内容,而且在形式上和时间设置上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管理上,普遍采取传统的学生组织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缺少对成员人际交往和心理成长的关注。因此,在高校朋辈辅导模式被广泛应用的形势下,高校亟待解决朋辈辅导员的培训督导和团队管理上的发展瓶颈。
国外的朋辈辅导员训练模式相对成熟,已经发展出20多种教育课程。Vincent 和Peter(1983)对美国122所高校咨询中心负责人的调查发现,在朋辈培训中运用最广的是Carkhuff和Ivey的模式,其次是罗杰斯(Carl Rogers)的人本主义培训程序和基于Egan研究的系统。Carkhuf(1967)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人际关系训练模式。Ivey(1971)将Carkhuff模式中的语言行为转成行为反应,而且增加了非语言的向度,发展出微格咨询模式。Egan(1975)提出了现实主义“来访者为中心”的方法,强调依靠当事人内在资源,并聚焦当下的问题,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正如Thorne(2003)指出,Carkhuff和Egan将罗杰斯的核心态度性条件化解成结构化的便于操作训练的步骤。
因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就是朋辈辅导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早在1951年,罗杰斯提出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将辅导视为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成长过程。他还提出帮助者的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对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非常重要,称之是促使求助者积极改变的核心态度性条件。到了19世纪60~70年代,罗杰斯将来访者中心理论从个别咨询扩展到团体咨询,发展出个人成长团体——“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也称“交友”小组)。所谓会心就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真实自我的链接与交流。他假设在一个彼此尊重、彼此以诚相待,大家有感同身受的理解的环境下学习时,自身的积极性能得到调动。本研究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框架,采用会心团体的方式构建朋辈辅导员培训模式,即会心团体的培训模式,旨在提高组员经验的开放性和自我觉察敏感性,进而促进自我的和谐发展;同时,创建良好的氛围,增强团队交流和归属感,使组员在体悟中学习和提高建立咨询关系的核心态度性条件。
二、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的实验
(一)研究对象
华南地区某高校朋辈辅导员经过自愿申请和面试,最终20人参加培训,其中男生2人,女生18人,一年级10人,二年级9人,三年级1人,来自10个不同的学院。同时,随机抽取每位参加者的同专业同年级同宿舍的一位同学组成对照组。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研究工具
1.自我和谐量表(SCCS)。用于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因子。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可以得出SCCS总分。SCCS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2.情绪智力量表(SEI)。用来测量个体的情绪评价、表达、调节和利用,共含有33个条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含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4个分量表。SEI得分高者更少出现情绪障碍和抑郁,更倾向于乐观和善于冲动控制。
3.治疗关系量表(TRI)。 用来从治疗师的角度评价人本主义辅导关系中的态度性的条件,共含有20个条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含辅导者对求助者的共情理解、积极关注、无条件关注、真诚以及辅导者心理可接近性5个分量表。TRI得分高者说明在辅导关系中态度性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求助者出现积极的人格发展。 4.团体气氛自评量表(SRGCQ)。用于评定团体的凝聚力,包括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四个因子,共16道题,按5级评分。总分越低,说明团体气氛越佳。
(三)程序
整个课程依照罗杰斯“会心”团体模型设计,每单元不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固定结构。主持人在团体中创造安全、信任和真诚的气氛,努力做到移情式理解每个成员在团体中的“此时此刻”的交流。团体课程共6个单元,2.5小时/单元/周,广泛采用自我描述、定睛对看、盲人散步、信任练习、“热座”和正负反馈等常用方法,以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知识串联等形式。整个课程由一位心理老师担任主持,配置两位学生助理,而学员随机分成两小组。实验采用前—后测一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接受团体培训,控制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所有的学员在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进行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7.0整理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朋辈辅导员的自我和谐和情绪智力的发展。从SCCS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SCCS总分以及自我刻板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参与者的自我和谐度提高,而自我刻板性下降了,自我概念得到积极的发展(见表1)。从SCI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SCI总分以及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参与者的情绪智力整体上得到提高,情绪的觉察、利用和管理能力也都得到发展(见表2)。
可见,会心团体促进朋辈辅导员的自我和谐和情绪觉察的发展。罗杰斯将自我概念视为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基础。在自我发展变化中,首要表现就是个体经验的开放性。经验的开放性意味着个体不会采用僵硬刻板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经验开放性强的人,心理防御自然没有用武之地,能够觉察当下瞬间的体验。随着经验开放性增强,体验更加敏锐与丰富,面对各种刺激都能自我觉察,包括对人际交往中知觉力和敏感性的迅速发展。这样的个体会创造性地促进人格整合,达到自我和谐。
2.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和团体气氛的发展。从TRI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无条件关注、可接近性上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显示参与者在态度性条件中的无条件关注和开放性因素上,以及态度性条件整体上都得到了提高(见表3)。实验组SRGQ前后测相比,在尊重、接纳和总分都有显著提升。这表示参与者互相接纳和尊重得到增强,团体整体气氛也得到积极的发展(见表4)。
可见,会心团体能促进朋辈辅导员的团体气氛和态度性条件的发展。会心团体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特别是在尊重和接纳方面,为参与者创造了安全、信任的氛围。这样,参与者就更容易放开自己,更愿意让别人接近自己,对别人更容易表现出无条件关注,整体上态度性条件也提高了。正因为参与者有了良好团体气氛和辅导态度性条件的提高,自我和谐和情绪智力也才会得到促进。正如罗杰斯所言:“小组成员的态度会从僵死刻板转向灵活变通,他们的生活方式会从一成不变转向寻求发展,从依赖他人转向依靠自己,从墨守成规转向富有创新精神,从谨小慎微转向接受自身的现实。”
三、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的推广性
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学院,培训只有6个单元(15小时),相处时间相对少,而且也没有对共情和真诚等开展系统深入的培训,只是在活动中自然而然链接人本主义理论而展开讨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在真诚和共情、了解和关注等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变化。但本研究整体上结果显示,会心团体培训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促进了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的形成,而且也提高其自我的和谐发展,达到了培训督导和团队建设两大目标,这证明该培训模式是有效的。会心团体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都注重此时此地的情感问题,其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在协助人们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罗杰斯看来,会心团体能够创造一种关爱、尊重、宽容、理解、安全、自由、支持、鼓励的心理氛围,参与者就能自然勇敢地表现出真诚和开放,能够完全探索和表达自己所有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即可做出回应,最终达到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灵敏度。正如Kirschenbaum(1989)指出,对于罗杰斯的工作,广为人知的是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和冲突解决的技术,然而最为影响深远的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和以这种理念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当然,会心团体也被运用在朋辈辅导中的训练与督导中,并收到积极的效果。Gourdine(1974)等人还利用会心团体培训成功培养出朋辈辅导员促进者。会心团体可运用于朋辈辅导员的培训督导和团队管理中,有效推动朋辈辅导工作的持续发展。
首先,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提供心理成长和人际交往新途径。会心团体帮助参与者变得“更主动、更灵活,更理解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接受的态度,与别人更加接近,更能表达出亲密之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首任主席布根塔尔(Bugental)在总结会心团体的经验时指出,在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社会里,会心团体是使“人际关系重新具有人性”的一条大道,也是“针对当代生活的隔绝而进行的一种文化尝试”,进入会心团体的人不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他们感受人际关系带来的惊奇与兴奋、充实与满足、激动与成长。
其次,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提供持续有效的培训与督导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主要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咨询方法主要强调帮助者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由于人本主义的贡献,几乎所有的辅导理论都强调确立辅导关系是决定辅导成功的第一要素。但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建设性的心理气氛放在了首位,帮助者的态度第一,技术其次。本研究结果证明,会心团体培训促进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发展。这种在会心团体获得的积极的经验可以迁移到实际朋辈辅导工作和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去,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三,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加强内部交流创建一个共同平台。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一般由校级—院(系)—班级—宿舍等层级组成,人数众多,有些学校多达几千人。除了专业老师的督导相对缺乏之外,朋辈辅导员不同层级之间、同层级之间也急需加强交流。如按照会心团体的基本要求,将朋辈辅导员团体合理划分为不同的“会心”小组,每个小组配置1~2位优秀的朋辈辅导员担任组长(促进者)。促进者是经过系统的会心团体的训练和精心挑选的,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并能按照会心团体的基本原则安排小组的聚会的次数和频率,形成交流的共同平台,为每个成员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这样,朋辈辅导队伍就形成了有层次结构稳定的充满凝聚力和人文关怀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会心团体也可能被误用,特别是由没有受到训练和相应资格的人来担当促进者更容易使团体偏离方向,甚至导致参与者严重和持久的心理伤害。在团体成员的筛选过程中,Hartley等人认为应先考虑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加以筛选(screening for psychopathology),精神病患者、特定的神经病患者、歇斯底里症患者、处于危机中的个人等皆不适合参加团体。这就要求会心团体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促进者的素质培养以及专业老师的督导等方面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使其在合乎职业伦理和法律的气氛中有序地进行。
朋辈辅导员的督导培训和团队建设是长期的和全面系统的工程。在培训督导方面,一方面,要将团体的和个体的培训督导有机结合。Phillips(1962)等人发现在督导过程中,督导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管理整个面谈个案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并强化更多的面谈技巧。另一方面,还能将核心态度、辅导技能以及伦理规范的培训督导有机结合。Myrick(1992)认为培训要注重辅导朋辈所需要的技能。Lewis(1996)认为要注重保密、双重关系、风险评估、建立界线、清楚能力范围等方面监管。在团队建设方面,高校既有利用会心团体强化团队的归属感和满足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还要提供朋辈辅导员团队足够的物质和制度的保障,如充足资金的投入、制度建设的完善,以及齐全设施的配置等。
[参考文献]
[1]黄建刚,包陶迅.心理委员工作的发展报告——第四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美)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卡尔·R.罗杰斯.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M].张宝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英)索恩.人本心理学派代言人——罗杰斯[M].陈逸群,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6](美)文森特·J.丹德列亚,彼得·萨洛维.朋辈心理咨询:技巧、伦理与视角[M]. 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译.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8]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9](美)夏洛特·布勒,埃伦.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M].陈宝铠,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10]Hartley,D.,Roback,H.B.,Abramowitz,S.I..Deterioration effects in encounter group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6(31).
[11]Sehutte.N.S.,John M. Malouff,Lena E. Hall,et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easure of emotional inelligene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ees,1998(25).
[12]Yalom I.D.,Lieberman M.A..A Study of Encounter Group Casualties[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