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黄金时期。基于新生视角,从“我在哪里?我是谁?我要干什么?”这些问题引发新生的思考与行动,促使新生更快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在“三W”认知模式运行过程中,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对新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李坤凤(1966-),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39-03
心理学首应效应认为,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持久而深刻,这种印象在人的脑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现象与印刻效应异曲同工。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无视第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印刻效应”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实验结果给笔者一种启示: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开始他们全新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如同那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教育者如能抓住此良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用一种贴近其认知图式的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跟随反应”, 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种认识,笔者在几年的大学新生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三W”认知模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谓“三W”认知模式,就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用“三W” 形式,即我在哪里(Where)、我是谁(Who)、我要干什么(What),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理想,担当责任,修养道德,培养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新生思想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随着角色的变化、要求的不同,他们会产生诸多问题。
(一)对大学的诸多不适应
据缪凯等(2008)研究,大学新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的不适应;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理想目标缺失造成的不适应;家庭及生理等因素造成的自卑感。[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够坚定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包括新生在爱国主义问题上,普遍存在知行矛盾,他们对爱国问题认知好,但行动上则以个人利益为中心,重小家轻大家。如对问题“国家需要时,你会——”,选择“积极响应,为国奉献”的占92.7% ;但对问题“你在校学习的动力——”,选择“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占37.5% ,选择“报答家人”占 32.5%,选择“报效国家”占12.5% 。此种情形同时在学生的理想中体现出来,其理想多为小家利益,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强,缺少为国家为人类奉献的远大理想 。如对问题“你的理想是----”,选择“为人类发展奋斗”占12.4%,“为中国进步奋斗”占12.5% ,“为家人幸福奋斗”占41.7%,“为自己前途奋斗”占33.4% ”。此种情形还表现在学生在择业等问题上自我中心比较严重。
(三)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中学教育的灌输式、家庭生活的保姆式、爱国主义教育停留在浅表层次、责任教育缺位等等。正确的思想是正确行动的指南,及时科学的新生认知教育,关系到社会和谐,学校质量,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解决大学新生思想问题十分迫切。
二、解决大学新生思想问题的途径
(一)我在哪里——方位认知教育
这是最基本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让新生对学校、班级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对新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1、地方认知。①介绍地方概况。学校所在地对新生是个陌生的地方,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就应对其介绍学校所在地的概况,包括地方的史况、现况。②挖掘地方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进行地方概况介绍时,除讲清这个地方“怎么样”之外,重点要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对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参观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教育成果和名人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我校位于广东茂名高州,笔者向学生介绍当代高州农业、教育、卫生三张名片,以唤起新生的爱乡之情。同时,重点介绍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爱国主义者冼太夫人和我国农业科学家丁颖的事迹,用冼夫人的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行为教育学生,用丁颖的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激励学生。此外,用革命遗迹教育学生。如冼太庙、广东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高州烈士陵园,这些遗址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通过对这些人与物的介绍,激发新生的爱国之情。
2、学校认知。①新生基本认知教育。一般情况下,新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对报读院校有所了解,入学后,学校根据新生教育目标,进行以下教育:一是入学适应性教育,包括校情校史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适应教育;二是奖励与资助教育;三是学务指导与学风教育。为了促使新生更好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采用 “辅导员+学生助理”的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由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学生助理,实现辅导员、学生助理和新生“三赢”局面。同时,延长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年限,把大学一年级作为一个教育期统筹管理,让新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情况。[2] ②挖掘学校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数新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憧憬着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但当他们踏进大学校园,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极易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可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展现学校辉煌与校友成就,让新生找到心理平衡点。
一是用革命史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间老校,或多或少都会有革命史迹,可利用此资源进行教育。如我校成立于1931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高州地下革命斗争、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策源地,革命事迹感人。1941年,我校有李嘉等10位地下党员。1943年至1944年,党组织发展的抗日游击小组成员,有梁德玉等16人。游击小组的同志大多数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分别到粤西各地农村参加1945年春节前后的武装起义,梁德玉、李嘉、罗淑英等在1945年至1947年领导粤西地区的武装起义中英勇就义。笔者利用身边教育资源,教育新生学习先烈,爱党爱国。
二是用校友事迹点燃创新火花。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培养新生创新精神时,可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如在校友中树立勇于创新的典型。笔者曾在新生教育中,利用校友事例:罗信熙,原茂名市信宜教育局局长,在20世纪90年代对信宜教育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使信宜教育发生质的变化,并主持创建了信宜教育城,该城的建造把科学性、艺术性、自然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教育部领导称赞他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称赞它是一大亮点、一大创举、一大奇迹、一大德政。笔者引导新生学习罗信熙校友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是用典型事例进行荣辱观教育。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教育法开展此项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光辉的旗帜,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笔者挖掘我校品德高尚的师生,如有拾重金不昧的职工,有社团组织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电脑协会、环保协会,他们为学校、为学生、为社区的种种义举,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身体力行。当然,还应该把新生教育与解决新生困难紧密结合。
(二)我现在是谁——角色认知教育
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对其大学生的角色、责任相当模糊,不能很好地从中学生身份转到大学生角色,不利于其学习与成长,要让新生明确身份,担负责任。
1、身份角色定位。可以请新生说说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主要区别,然后教师归纳:中学直接面对的是高考,大学直接面对的是就业,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主要区别是包括思想、学习、生活在内的自立要求有异,要尽快由中学生转到大学生的角色;可以举行“我的十八岁”、“我是大学生”征文,让新生总结旧我,认清新我,然后开展讨论,扬弃旧我,创造新我,使新生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学生。
2、职业角色定位。多数新生经过高考前的填报志愿已如愿选择了未来职业,学校要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如我校是师范院校,学生将来多数是人民教师,我们对新生进行教师职业教育,讲清人民教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本功要求和为人师表品格,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朝着职业要求努力学习。
3、责任角色定位。责任是每一个人成人成才、通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对大学新生进行责任教育。首先是社会责任教育。如教师须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责任,军人有保家卫国责任,科学工作者有科学兴邦责任……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其次是家庭责任教育。安徽调查资料显示,培养一名大学本科生需花费5.5万元,按时价折算,一位农民18年收入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引导新生思考:父母为培养我们耗费大量精力,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让新生明确今天的任务是练好本领,将来要肩负起赡养父母,扶持幼小的家庭责任。再次是自身未来责任教育。让新生明白,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大学生活是其人生最后在校求学阶段,要好好珍惜,学好本领,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我要干什么——目标认知教育
新生知道了“我是谁”后,进一步引导其思考“我要干什么?”使他们明确方向,为报效祖国打好基础。
1、健康身心。人生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注意作息、饮食规律,这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包括认知良好、人格健全、情绪乐观等。可以向新生侧重讲情绪问题,因为新生在这时期情绪最易受外界影响。告诉学生良好情绪对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要善于调控情绪。
2、获取知识。首先是专业知识,要学会最新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其次是课外知识,要注意课外书的选读,今天的出版物、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必须选择健康的课外读物,自觉抵制黄色、灰色、黑色读物。再次是社会知识,学生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在对社会的观察、思考与实践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
3、锻炼能力。①学习能力。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80.1%的新生不知道在大学里怎样学习,50.9%的大学新生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情况下无事可做,可见,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学习困惑。可采用老生交流学习经验、教师举办学习专题讲座等做法,让新生明确中学与大学学习方式的不同;在新生的学习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研究型、创新型学习方法教育,促进新生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培养新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②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将来上岗、服务社会的核心能力,要求学生要了解专业所要具备的能力,并通过训练培养专业能力。③交际能力。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调查表明,有76.4%的大学新生存在程度不同的人际交往困惑,所以大学新生可从以上因素入手培养交往能力,即责任、能力、真诚、善行、美好、赞赏、礼貌、谦虚、乐观、技巧。
4、规划成长。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成长规划。①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大学新生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目标定位,要对自身兴趣、爱好、学识、能力、个性等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实施策略。新生要根据自己的年级、专业、社会要求,动态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每一个阶段应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一步一个脚印,获得精彩人生。②思想成长规划。新生要规划好自己的思想成长,一要接受党团学组织的认知教育。通过学校的《新生手册》,全面认知学校党团学组织体系、品牌活动和参加流程。通过党课和团课,了解学生党建和学工组织情况。[3]二要提高理论水平。认真研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系统的认识。三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5、修养品德。孔子云:“君子怀德”。现在很多大学生功利性很浓,课程偏好技能类,如英语热、计算机热,对德育类课程如道德修养、马列理论十分冷漠。“范跑跑”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都折射出职业道德问题。新生要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职业道德要求方面加以训练,应当明白,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就如同人的两条腿,前者让人跑得快,后者使人跑得稳,二者不可偏废,要自觉修养品德,尤其是职业道德。
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给新生绘制了大学生活线路图:适应环境——确定目标——采取行动——迈向成功。线路图的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新生成为富于理想、担当责任、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缪凯等.启航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09).
[2]胡双美.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3]郝艳梅.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师范生入学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李坤凤(1966-),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39-03
心理学首应效应认为,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持久而深刻,这种印象在人的脑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现象与印刻效应异曲同工。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无视第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印刻效应”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实验结果给笔者一种启示: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开始他们全新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如同那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教育者如能抓住此良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用一种贴近其认知图式的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跟随反应”, 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种认识,笔者在几年的大学新生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三W”认知模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谓“三W”认知模式,就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用“三W” 形式,即我在哪里(Where)、我是谁(Who)、我要干什么(What),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理想,担当责任,修养道德,培养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新生思想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随着角色的变化、要求的不同,他们会产生诸多问题。
(一)对大学的诸多不适应
据缪凯等(2008)研究,大学新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的不适应;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理想目标缺失造成的不适应;家庭及生理等因素造成的自卑感。[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够坚定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包括新生在爱国主义问题上,普遍存在知行矛盾,他们对爱国问题认知好,但行动上则以个人利益为中心,重小家轻大家。如对问题“国家需要时,你会——”,选择“积极响应,为国奉献”的占92.7% ;但对问题“你在校学习的动力——”,选择“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占37.5% ,选择“报答家人”占 32.5%,选择“报效国家”占12.5% 。此种情形同时在学生的理想中体现出来,其理想多为小家利益,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强,缺少为国家为人类奉献的远大理想 。如对问题“你的理想是----”,选择“为人类发展奋斗”占12.4%,“为中国进步奋斗”占12.5% ,“为家人幸福奋斗”占41.7%,“为自己前途奋斗”占33.4% ”。此种情形还表现在学生在择业等问题上自我中心比较严重。
(三)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中学教育的灌输式、家庭生活的保姆式、爱国主义教育停留在浅表层次、责任教育缺位等等。正确的思想是正确行动的指南,及时科学的新生认知教育,关系到社会和谐,学校质量,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解决大学新生思想问题十分迫切。
二、解决大学新生思想问题的途径
(一)我在哪里——方位认知教育
这是最基本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让新生对学校、班级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对新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1、地方认知。①介绍地方概况。学校所在地对新生是个陌生的地方,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就应对其介绍学校所在地的概况,包括地方的史况、现况。②挖掘地方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进行地方概况介绍时,除讲清这个地方“怎么样”之外,重点要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对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参观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教育成果和名人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我校位于广东茂名高州,笔者向学生介绍当代高州农业、教育、卫生三张名片,以唤起新生的爱乡之情。同时,重点介绍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爱国主义者冼太夫人和我国农业科学家丁颖的事迹,用冼夫人的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行为教育学生,用丁颖的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激励学生。此外,用革命遗迹教育学生。如冼太庙、广东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高州烈士陵园,这些遗址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通过对这些人与物的介绍,激发新生的爱国之情。
2、学校认知。①新生基本认知教育。一般情况下,新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对报读院校有所了解,入学后,学校根据新生教育目标,进行以下教育:一是入学适应性教育,包括校情校史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适应教育;二是奖励与资助教育;三是学务指导与学风教育。为了促使新生更好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采用 “辅导员+学生助理”的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由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学生助理,实现辅导员、学生助理和新生“三赢”局面。同时,延长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年限,把大学一年级作为一个教育期统筹管理,让新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情况。[2] ②挖掘学校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数新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憧憬着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但当他们踏进大学校园,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极易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可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展现学校辉煌与校友成就,让新生找到心理平衡点。
一是用革命史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间老校,或多或少都会有革命史迹,可利用此资源进行教育。如我校成立于1931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高州地下革命斗争、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策源地,革命事迹感人。1941年,我校有李嘉等10位地下党员。1943年至1944年,党组织发展的抗日游击小组成员,有梁德玉等16人。游击小组的同志大多数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分别到粤西各地农村参加1945年春节前后的武装起义,梁德玉、李嘉、罗淑英等在1945年至1947年领导粤西地区的武装起义中英勇就义。笔者利用身边教育资源,教育新生学习先烈,爱党爱国。
二是用校友事迹点燃创新火花。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培养新生创新精神时,可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如在校友中树立勇于创新的典型。笔者曾在新生教育中,利用校友事例:罗信熙,原茂名市信宜教育局局长,在20世纪90年代对信宜教育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使信宜教育发生质的变化,并主持创建了信宜教育城,该城的建造把科学性、艺术性、自然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教育部领导称赞他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称赞它是一大亮点、一大创举、一大奇迹、一大德政。笔者引导新生学习罗信熙校友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是用典型事例进行荣辱观教育。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教育法开展此项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光辉的旗帜,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笔者挖掘我校品德高尚的师生,如有拾重金不昧的职工,有社团组织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电脑协会、环保协会,他们为学校、为学生、为社区的种种义举,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身体力行。当然,还应该把新生教育与解决新生困难紧密结合。
(二)我现在是谁——角色认知教育
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对其大学生的角色、责任相当模糊,不能很好地从中学生身份转到大学生角色,不利于其学习与成长,要让新生明确身份,担负责任。
1、身份角色定位。可以请新生说说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主要区别,然后教师归纳:中学直接面对的是高考,大学直接面对的是就业,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主要区别是包括思想、学习、生活在内的自立要求有异,要尽快由中学生转到大学生的角色;可以举行“我的十八岁”、“我是大学生”征文,让新生总结旧我,认清新我,然后开展讨论,扬弃旧我,创造新我,使新生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学生。
2、职业角色定位。多数新生经过高考前的填报志愿已如愿选择了未来职业,学校要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如我校是师范院校,学生将来多数是人民教师,我们对新生进行教师职业教育,讲清人民教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本功要求和为人师表品格,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朝着职业要求努力学习。
3、责任角色定位。责任是每一个人成人成才、通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对大学新生进行责任教育。首先是社会责任教育。如教师须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责任,军人有保家卫国责任,科学工作者有科学兴邦责任……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其次是家庭责任教育。安徽调查资料显示,培养一名大学本科生需花费5.5万元,按时价折算,一位农民18年收入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引导新生思考:父母为培养我们耗费大量精力,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让新生明确今天的任务是练好本领,将来要肩负起赡养父母,扶持幼小的家庭责任。再次是自身未来责任教育。让新生明白,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大学生活是其人生最后在校求学阶段,要好好珍惜,学好本领,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我要干什么——目标认知教育
新生知道了“我是谁”后,进一步引导其思考“我要干什么?”使他们明确方向,为报效祖国打好基础。
1、健康身心。人生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注意作息、饮食规律,这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包括认知良好、人格健全、情绪乐观等。可以向新生侧重讲情绪问题,因为新生在这时期情绪最易受外界影响。告诉学生良好情绪对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要善于调控情绪。
2、获取知识。首先是专业知识,要学会最新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其次是课外知识,要注意课外书的选读,今天的出版物、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必须选择健康的课外读物,自觉抵制黄色、灰色、黑色读物。再次是社会知识,学生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在对社会的观察、思考与实践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
3、锻炼能力。①学习能力。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80.1%的新生不知道在大学里怎样学习,50.9%的大学新生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情况下无事可做,可见,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学习困惑。可采用老生交流学习经验、教师举办学习专题讲座等做法,让新生明确中学与大学学习方式的不同;在新生的学习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研究型、创新型学习方法教育,促进新生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培养新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②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将来上岗、服务社会的核心能力,要求学生要了解专业所要具备的能力,并通过训练培养专业能力。③交际能力。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调查表明,有76.4%的大学新生存在程度不同的人际交往困惑,所以大学新生可从以上因素入手培养交往能力,即责任、能力、真诚、善行、美好、赞赏、礼貌、谦虚、乐观、技巧。
4、规划成长。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成长规划。①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大学新生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目标定位,要对自身兴趣、爱好、学识、能力、个性等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实施策略。新生要根据自己的年级、专业、社会要求,动态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每一个阶段应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一步一个脚印,获得精彩人生。②思想成长规划。新生要规划好自己的思想成长,一要接受党团学组织的认知教育。通过学校的《新生手册》,全面认知学校党团学组织体系、品牌活动和参加流程。通过党课和团课,了解学生党建和学工组织情况。[3]二要提高理论水平。认真研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系统的认识。三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5、修养品德。孔子云:“君子怀德”。现在很多大学生功利性很浓,课程偏好技能类,如英语热、计算机热,对德育类课程如道德修养、马列理论十分冷漠。“范跑跑”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都折射出职业道德问题。新生要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职业道德要求方面加以训练,应当明白,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就如同人的两条腿,前者让人跑得快,后者使人跑得稳,二者不可偏废,要自觉修养品德,尤其是职业道德。
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给新生绘制了大学生活线路图:适应环境——确定目标——采取行动——迈向成功。线路图的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新生成为富于理想、担当责任、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缪凯等.启航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09).
[2]胡双美.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3]郝艳梅.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师范生入学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