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酒有罪?
西不入川”,这句被白酒界营销人士奉为圭臬的金玉良言正悄然被颠覆。近两年,江苏的洋河、湖北的稻花香、北京的二锅头都在试图向四川挺进,以合作、合资、参股等方式在四川建厂—尽管这些企业都打着要攻占四川市场的旗号,但知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这些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四川的市场,而是原酒。
白酒市场的黄金十年造就了一批知名企业的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不少快速增长的企业也出现了产能扩张跟不上市场销售额的增长的情况,由此产生的“原酒缺口”正在成为东部企业的难言之隐。而在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经过数年发展,这里的原酒生产已成气候,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以江苏、河南、安徽、山东为代表的酒企业大规模采购四川、贵州原酒已经是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川酒勾天下”也并非哗众取宠的夸张之语。
虽然是事实,但由于秦池当年的前车之鉴,东部的白酒企业谁也不敢轻易承认自己的酒里灌的是四川、贵州的原酒,而被专家们认可的“原酒+勾兑”工艺消费者更是无法接受,白酒原酒从一出生似乎就带着“原罪”,原酒何时能洗刷身上的罪名,真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大光明地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
和白酒企业的遮遮掩掩相比,葡萄酒行业的情况似乎略显明朗。
近5年来,以张裕为首,行业前4位的企业都是高调布局西部,虽然企业都以“葡萄种植基地”为名,但实际上,包括这些大企业在内,东部葡萄酒企业直接购买西部原酒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虽然直到现在依然不愿承认直接购买原酒,但“葡萄酒种植基地”的概念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假以时日,葡萄酒原酒概念也会慢慢被“洗白”。
当然,葡萄酒企业同样有不能说的秘密,那就是从国外进口原酒——由于物美价廉,以南美的智利、阿根廷为主的新世界国家一直是中国国产葡萄酒企业的“大供应商”。
为什么直到现在,采购原酒企业和原酒生产企业,在原酒问题上都集体失语?
很久以来对于原酒,白酒界都讳莫如深。原酒价格、利润以及外销给哪些酒企,一度都是业界十分敏感的话题。对于普通消费者更是谈原酒色变,有的企业更把它列为回避话题,说起来摭摭掩掩、含糊其辞。今年,洋河面对基酒不足的质疑,首度公开承认从五粮液购买基酒。不过,洋河股份董事长杨廷栋随后进行了一长串地解释:“洋河确实公告了从五粮液购买基酒,但公司一定会依靠自己来支撑自己主导的产品。大家从市场上也可以看到洋河的产品质量反馈好,没有发现问题。洋河大量中低档酒确实需要从外面拾遗补缺,但洋河主导品牌是靠自己的原酒保证的。”
虽然从四川购买原酒对于白酒企业已经不再是那么难以启齿,可面对消费者还需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还被贴上中低档酒的标签。不过,从秦池因在四川购买原酒轰然倒下到同样在四川购买原酒的洋河成为中国白酒第一股,我们不难看出,十多年间,原酒一直与中国白酒业前行,并且发生了质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与四川原酒建立紧密联系,到四川投资建厂,甚至股权置换,明目张胆地与原酒企业捆绑在一起。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消费者还停留在秦池事件的阴影里,对原酒仍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时常将原酒与“劣质酒”联系到一起。四川汉窖酒厂总经理李世银非常感慨:目前,把四川原酒作为一个整体品牌推出,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在四川除了多家著名白酒品牌外,还有一支强有力的知名品牌,就是四川原酒。
揭开原酒的神秘面纱,还原酒一个清白,让消费者知道原酒的价值和优势,或许是时候了!
认识原酒
据了解,原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酒:经发酵蒸馏工序后得到的尚未按相关标准确定等级的半成品酒,不具有规定的包装形态,简称基酒;另一类是成品原酒:经过了贮存、组合并按相关标准确定了等级和香味风格的产品,不具有规定的包装形态,也称为散酒。原酒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粮酿制,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非自然发酵物质。原酒是生产白酒的基础,它的品质和口感直接决定着所出产白酒的优劣。四川作为全国最大的原酒产地,出产的原酒主要是作为浓香型白酒的酒基销往全国各地。这些原酒都可以根据各地消费者的不同口感偏好调制。成酒的口感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为:“绵甜净爽,尾净香长”。
业内专家指出,四川原酒在全国白酒行业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四川原酒产量大、质量优、外销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流通”造就了今天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地位,国内许多白酒生产企业都和四川原酒企业有着较深的合作。但是,有一些原酒企业,竞争意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尤其是一些作坊式小厂,只看到眼前利益,粗制滥造,产品质量差,给四川原酒抹了黑。
勾兑之祸
白酒的勾兑,原本是一种很正常、很有学问的工艺,没有精心的勾兑就没有好酒和名酒,但是为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酒企对白酒的勾兑工艺避而不谈、羞羞答答呢?原来中国白酒史上曾出现了山西和广东等地发生的几起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致人死伤的恶性案件,以至于消费者闻“勾”色变,于是,就有企业出来宣称自己的酒是从来不经勾兑的。
还有一说就是白酒“勾兑”,人们认为是酒精加水。其实把白酒“勾兑”单纯的认为就是酒精加水,这是狭义的理解,非常不准确。白酒生产核心部分就是勾兑,它在白酒生产中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其实质就是通过调配手段,使含量占2%左右的白酒中众多香味成分达到理想的组合平衡。不论是“五粮液”、还是“茅台”都得经过勾兑这一程序。不经过任何勾调(勾兑)工艺的原酒,酒度一般都在60˚以上,酒液呈无色,气味辛辣浓烈。通常我们喝的都是经过勾调的酒。
国外的名酒都是酒精勾兑酒,诸如伏特加和日本的清酒,对酒精纯度要求都非常高,是勾兑工艺特别细致的酒。国内名酒也多是用高品质基酒勾兑。想当年秦池因从四川购买原酒进行勾兑被新闻媒体曝光后渐渐日薄西山每况愈下最终倒闭。秦池当年究竟是对还是错?有专家指出,秦池通过与四川春泉集团和其他酒厂建立联营关系,由春泉集团提供原酒,秦池进行科学勾兑,从而迅速扩大规模,这种模式现在看来,应该符合经营规律。
重在建立原酒文化
为什么直到现在,采购原酒企业和原酒生产企业,在原酒问题上都集体失语?洋河承认购买五粮液原酒,也是情非得已。时任秦池总经理王卓胜一语中的:由于白酒是一种嗜好品,消费者消费它实际上消费的是酒背后的东西(包括产地、历史、工艺、文化内涵等)。一旦消费者发现所喝的酒实际上是川酒,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消费者尤其是酒类消费者并不都是理性的。生产白酒不是生产矿泉水那么简略,白酒不仅要有品质过硬的基酒,并且还要有酒文化这个“魂”。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指出,虽然现在很多酒厂是在四川进基酒,但四川各酒厂提供的基酒本身在酒质上就不一样,再加上各地水质的差异,下游的产品当然也就形态各异了。白酒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手工操作因素较多,机械化程度相当少的过程,要经过发酵、蒸馏、贮藏、勾兑几个环节,原料、用水、窖池、气候等因素都对其口味产生影响。此外,白酒的勾调靠勾调人员来把关,这个过程也是非常个性化的。
让消费者走出原酒认知误区,学会理性消费,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原酒要想真正赢得消费者芳心,其实也不难,正如四川省原酒质量鉴评中心主任吴亚东所言:创立原酒文化,要让原酒“散而不乱”,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中国原酒市场发展环境,这将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不入川”,这句被白酒界营销人士奉为圭臬的金玉良言正悄然被颠覆。近两年,江苏的洋河、湖北的稻花香、北京的二锅头都在试图向四川挺进,以合作、合资、参股等方式在四川建厂—尽管这些企业都打着要攻占四川市场的旗号,但知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这些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四川的市场,而是原酒。
白酒市场的黄金十年造就了一批知名企业的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不少快速增长的企业也出现了产能扩张跟不上市场销售额的增长的情况,由此产生的“原酒缺口”正在成为东部企业的难言之隐。而在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经过数年发展,这里的原酒生产已成气候,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以江苏、河南、安徽、山东为代表的酒企业大规模采购四川、贵州原酒已经是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川酒勾天下”也并非哗众取宠的夸张之语。
虽然是事实,但由于秦池当年的前车之鉴,东部的白酒企业谁也不敢轻易承认自己的酒里灌的是四川、贵州的原酒,而被专家们认可的“原酒+勾兑”工艺消费者更是无法接受,白酒原酒从一出生似乎就带着“原罪”,原酒何时能洗刷身上的罪名,真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大光明地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
和白酒企业的遮遮掩掩相比,葡萄酒行业的情况似乎略显明朗。
近5年来,以张裕为首,行业前4位的企业都是高调布局西部,虽然企业都以“葡萄种植基地”为名,但实际上,包括这些大企业在内,东部葡萄酒企业直接购买西部原酒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虽然直到现在依然不愿承认直接购买原酒,但“葡萄酒种植基地”的概念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假以时日,葡萄酒原酒概念也会慢慢被“洗白”。
当然,葡萄酒企业同样有不能说的秘密,那就是从国外进口原酒——由于物美价廉,以南美的智利、阿根廷为主的新世界国家一直是中国国产葡萄酒企业的“大供应商”。
为什么直到现在,采购原酒企业和原酒生产企业,在原酒问题上都集体失语?
很久以来对于原酒,白酒界都讳莫如深。原酒价格、利润以及外销给哪些酒企,一度都是业界十分敏感的话题。对于普通消费者更是谈原酒色变,有的企业更把它列为回避话题,说起来摭摭掩掩、含糊其辞。今年,洋河面对基酒不足的质疑,首度公开承认从五粮液购买基酒。不过,洋河股份董事长杨廷栋随后进行了一长串地解释:“洋河确实公告了从五粮液购买基酒,但公司一定会依靠自己来支撑自己主导的产品。大家从市场上也可以看到洋河的产品质量反馈好,没有发现问题。洋河大量中低档酒确实需要从外面拾遗补缺,但洋河主导品牌是靠自己的原酒保证的。”
虽然从四川购买原酒对于白酒企业已经不再是那么难以启齿,可面对消费者还需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还被贴上中低档酒的标签。不过,从秦池因在四川购买原酒轰然倒下到同样在四川购买原酒的洋河成为中国白酒第一股,我们不难看出,十多年间,原酒一直与中国白酒业前行,并且发生了质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与四川原酒建立紧密联系,到四川投资建厂,甚至股权置换,明目张胆地与原酒企业捆绑在一起。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消费者还停留在秦池事件的阴影里,对原酒仍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时常将原酒与“劣质酒”联系到一起。四川汉窖酒厂总经理李世银非常感慨:目前,把四川原酒作为一个整体品牌推出,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在四川除了多家著名白酒品牌外,还有一支强有力的知名品牌,就是四川原酒。
揭开原酒的神秘面纱,还原酒一个清白,让消费者知道原酒的价值和优势,或许是时候了!
认识原酒
据了解,原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酒:经发酵蒸馏工序后得到的尚未按相关标准确定等级的半成品酒,不具有规定的包装形态,简称基酒;另一类是成品原酒:经过了贮存、组合并按相关标准确定了等级和香味风格的产品,不具有规定的包装形态,也称为散酒。原酒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粮酿制,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非自然发酵物质。原酒是生产白酒的基础,它的品质和口感直接决定着所出产白酒的优劣。四川作为全国最大的原酒产地,出产的原酒主要是作为浓香型白酒的酒基销往全国各地。这些原酒都可以根据各地消费者的不同口感偏好调制。成酒的口感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为:“绵甜净爽,尾净香长”。
业内专家指出,四川原酒在全国白酒行业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四川原酒产量大、质量优、外销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流通”造就了今天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地位,国内许多白酒生产企业都和四川原酒企业有着较深的合作。但是,有一些原酒企业,竞争意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尤其是一些作坊式小厂,只看到眼前利益,粗制滥造,产品质量差,给四川原酒抹了黑。
勾兑之祸
白酒的勾兑,原本是一种很正常、很有学问的工艺,没有精心的勾兑就没有好酒和名酒,但是为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酒企对白酒的勾兑工艺避而不谈、羞羞答答呢?原来中国白酒史上曾出现了山西和广东等地发生的几起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致人死伤的恶性案件,以至于消费者闻“勾”色变,于是,就有企业出来宣称自己的酒是从来不经勾兑的。
还有一说就是白酒“勾兑”,人们认为是酒精加水。其实把白酒“勾兑”单纯的认为就是酒精加水,这是狭义的理解,非常不准确。白酒生产核心部分就是勾兑,它在白酒生产中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其实质就是通过调配手段,使含量占2%左右的白酒中众多香味成分达到理想的组合平衡。不论是“五粮液”、还是“茅台”都得经过勾兑这一程序。不经过任何勾调(勾兑)工艺的原酒,酒度一般都在60˚以上,酒液呈无色,气味辛辣浓烈。通常我们喝的都是经过勾调的酒。
国外的名酒都是酒精勾兑酒,诸如伏特加和日本的清酒,对酒精纯度要求都非常高,是勾兑工艺特别细致的酒。国内名酒也多是用高品质基酒勾兑。想当年秦池因从四川购买原酒进行勾兑被新闻媒体曝光后渐渐日薄西山每况愈下最终倒闭。秦池当年究竟是对还是错?有专家指出,秦池通过与四川春泉集团和其他酒厂建立联营关系,由春泉集团提供原酒,秦池进行科学勾兑,从而迅速扩大规模,这种模式现在看来,应该符合经营规律。
重在建立原酒文化
为什么直到现在,采购原酒企业和原酒生产企业,在原酒问题上都集体失语?洋河承认购买五粮液原酒,也是情非得已。时任秦池总经理王卓胜一语中的:由于白酒是一种嗜好品,消费者消费它实际上消费的是酒背后的东西(包括产地、历史、工艺、文化内涵等)。一旦消费者发现所喝的酒实际上是川酒,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消费者尤其是酒类消费者并不都是理性的。生产白酒不是生产矿泉水那么简略,白酒不仅要有品质过硬的基酒,并且还要有酒文化这个“魂”。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指出,虽然现在很多酒厂是在四川进基酒,但四川各酒厂提供的基酒本身在酒质上就不一样,再加上各地水质的差异,下游的产品当然也就形态各异了。白酒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手工操作因素较多,机械化程度相当少的过程,要经过发酵、蒸馏、贮藏、勾兑几个环节,原料、用水、窖池、气候等因素都对其口味产生影响。此外,白酒的勾调靠勾调人员来把关,这个过程也是非常个性化的。
让消费者走出原酒认知误区,学会理性消费,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原酒要想真正赢得消费者芳心,其实也不难,正如四川省原酒质量鉴评中心主任吴亚东所言:创立原酒文化,要让原酒“散而不乱”,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中国原酒市场发展环境,这将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