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天上人间,风花雪月,草木虫鱼……无不包含其中,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笔丰厚财富。召之即来,取之不尽。在教学中只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就能更好地活跃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努力追求艺术性,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艺术之美,让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本文就对什么是审美教育、教学环节设计的艺术美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如何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做了如下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特色观念简单化。教学方法简单,固有的惰性思维,陈旧的观念让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高中语文就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积累,不需要有多么强的特色性。在这一观念之下,高中的语文课无形的变成了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让人感觉不到任何语言文学的美感。
唯实用论,过分强调工具性。在语文教学单纯强调工具性的大环境中,现代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追求升学率和应试的教学评估。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高中的语文教学缺乏了对其应有的深度。
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还是承袭旧法,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用的还是应试教育的僵硬模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仅停留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之内,即使一些语文活动也在窄狭的师生范围内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敢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行为,对一些教学活动不敢革新。也许新课改带来的改革会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的需要。建国至今,我国的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按照文理两条线同时进行的。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学生根据高考的需要文理分家,考文的主攻政、史、地,考理的主攻数、理、化。进入大学后,随着专业定向,学生的文理知识进一步分离,逐渐形成单一性的知识结构,学文的不懂自然科学知识,学理的不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种状况,在高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知识状况的评价统计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师生之间的感情存在着不易察觉的鸿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配合是搞好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与老师之间都存在着沟通的障碍。
二.如何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准确提示作品美的主题,指的是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作者主要写作意图的体现。而美的主题是作者用美的情感和巧妙的方法感受提炼生活的结果。
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进行审美教育。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这种语言也是感染力强的语言。
认真揣摩作品美的意境。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眼前景物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意”,这“情”与“景”天衣无缝般的融合就构成作品的艺术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各自独特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认真揣摩作品美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
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一篇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和能力各方面水平的综合运用和集中反映。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实也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写文章精熟的技巧固然重要,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美育是关系到人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贯彻审美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等一起,关注了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秀的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吕燕灵,教师,现居山东枣庄。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特色观念简单化。教学方法简单,固有的惰性思维,陈旧的观念让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高中语文就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积累,不需要有多么强的特色性。在这一观念之下,高中的语文课无形的变成了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让人感觉不到任何语言文学的美感。
唯实用论,过分强调工具性。在语文教学单纯强调工具性的大环境中,现代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追求升学率和应试的教学评估。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高中的语文教学缺乏了对其应有的深度。
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还是承袭旧法,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用的还是应试教育的僵硬模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仅停留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之内,即使一些语文活动也在窄狭的师生范围内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敢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行为,对一些教学活动不敢革新。也许新课改带来的改革会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的需要。建国至今,我国的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按照文理两条线同时进行的。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学生根据高考的需要文理分家,考文的主攻政、史、地,考理的主攻数、理、化。进入大学后,随着专业定向,学生的文理知识进一步分离,逐渐形成单一性的知识结构,学文的不懂自然科学知识,学理的不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种状况,在高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知识状况的评价统计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师生之间的感情存在着不易察觉的鸿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配合是搞好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与老师之间都存在着沟通的障碍。
二.如何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准确提示作品美的主题,指的是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作者主要写作意图的体现。而美的主题是作者用美的情感和巧妙的方法感受提炼生活的结果。
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进行审美教育。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这种语言也是感染力强的语言。
认真揣摩作品美的意境。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眼前景物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意”,这“情”与“景”天衣无缝般的融合就构成作品的艺术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各自独特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认真揣摩作品美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
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一篇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和能力各方面水平的综合运用和集中反映。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实也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写文章精熟的技巧固然重要,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美育是关系到人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贯彻审美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与德、智、体等一起,关注了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秀的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吕燕灵,教师,现居山东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