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治疗人工终止妊娠术(ATP)后宫腔内残留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产科收治的116例初次接受ATP,并于术后诊断为宫腔内残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治疗者)和对照组(n=58,接受缩宫素治疗者)。统计学分析2组受试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阴道流血情况、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及宫腔内残留物直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失血量,以及血清β-hCG浓度恢复正常时间等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同治疗时间段宫腔内残留物直径缩小值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本研究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在接受ATP前,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孕次、体重、本次ATP时的孕龄、治疗前血清β-hCG浓度、治疗前宫腔内残留物直径、子宫肌瘤发生率、ATP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46/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P=0.041)。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失血量分别为(6.3±1.2) d与(53.2±10.3) mL,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的(8.1±1.4) d与(62.7±13.1) m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6、3.167,P=0.046、0.021)。④观察组患者血清β-hCG浓度恢复正常时间为(8.3±3.3)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0)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6,P=0.041)。⑤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6天、7~12天、13~18天、19~24天,宫腔内残留物直径缩小值分别为10.2 mm(3.7~14.6 mm)、8.5 mm(3.6~13.9 mm)、8.1 mm(3.1~2.5 mm)、7.2 mm(3.1~12.0 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6.3 mm(2.7~12.4 mm)、5.8 mm(2.8~10.1 mm)、5.5 mm(2.4~10.0 mm)、4.9 mm(2.3~9.8 mm),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22、5.340、5.788、6.011,P<0.001)。
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治疗后,可促进ATP患者宫腔内残留物排出,缩短阴道流血时间,降低失血量,促进血清β-hCG浓度恢复正常。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该方案治疗ATP后宫腔内残留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