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握作文教学规律进行作文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从说到写的过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口头表达上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因为口语是局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抓好了“口语”表达,写话就会很自然地过渡得好。当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说话的形式必须多样,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写作联系好。例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习作题目,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如何审题、布局谋篇等,教师的指导方法可在学生发言完后作补充性的小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让学生对习作要求了解得更清楚。平时,还应注重听说课的训练,可让学生进行口述作文,也可让学生复述故事,听的人把故事梗概写下来。
二、抓好“读”“写”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事物、遣词造句呢?其实,只要注意了读写结合,作文时这些方法就会信手拈来,有些写作技巧,虽然在阅读教学中教给了学生,但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会在以后的习作训练中水到渠成地使用上。例如:教《鸬鹚》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学会运用词语造句,利用作者写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学会构思的方法等。
三、从“仿写”入手
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他都会有一个从模仿到独立的过程,就像初学书法者描红、临摹一样。刚开始进行习作训练,我们应尽量鼓励和肯定模仿成功的同学,使他们树立信心。但又不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下去,要抓好由“扶”到“放”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能把课文中的某一个词恰当地用在习作中,我就认为这是成功之笔。习作训练之初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用过高的要求去束缚孩子们的兴趣。当然,抄袭别人的文章是不行的。
四、通过阅读学会片断描写
在我们的习作训练中,有许多单项的训练内容,如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写一次对话;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观察一种事物、写一个片段等。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内容来进行。例如:记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如何来描写不同身份的人的外貌,抓住特点去写。记事的文章,可学习作者如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现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在平时的练笔中,我就会注意加强学生写片断的训练。虽然内容少,但对学生写作文时的帮助很多。
五、加强“从准备到修改”的训练
当前学校所进行的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的各个方面、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间接地也对我们旧的方法提出了挑战。现在,我们的学生习作时,审题、构思、布局、选材、修改等一系列环节都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这也改变了学生的习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效率。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利用“三点跳视法”(看开头、中间、结尾)、“语感检查法”(看语病、措词)对初稿进行修改的训练,效果不错,而且也让学生养成了仔细、认真的习惯。
六、 从课内到课外的训练
作文教学同阅读教学一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视野的开阔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的素材。因此,我一直坚持在课外开展各种形式的练笔活动,如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给校园广播站投稿等。我还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阅览室开放的便利条件,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课外书。现在,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用于摘录书中的优美的词句,而且不定时地让学生交流,这样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我一直要求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积累了材料,习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当然,在观察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要有序地、有目的地去观察,而不要杂乱无章地看。有了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学生就会做到有章可循,观察也有条理了。例如在一次描写《秋景》的习作训练中,由于我在此之前就布置了观察任务,让学生重点观察什么,学生在上课习作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了。而且许多学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让文章增色不少,如把落叶比作蚂蚁的大草帽、树叶飘落比作黄蝴蝶翩翩起舞。
责任编辑 邱丽
一、注重从说到写的过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口头表达上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因为口语是局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抓好了“口语”表达,写话就会很自然地过渡得好。当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说话的形式必须多样,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写作联系好。例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习作题目,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如何审题、布局谋篇等,教师的指导方法可在学生发言完后作补充性的小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让学生对习作要求了解得更清楚。平时,还应注重听说课的训练,可让学生进行口述作文,也可让学生复述故事,听的人把故事梗概写下来。
二、抓好“读”“写”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事物、遣词造句呢?其实,只要注意了读写结合,作文时这些方法就会信手拈来,有些写作技巧,虽然在阅读教学中教给了学生,但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会在以后的习作训练中水到渠成地使用上。例如:教《鸬鹚》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学会运用词语造句,利用作者写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学会构思的方法等。
三、从“仿写”入手
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他都会有一个从模仿到独立的过程,就像初学书法者描红、临摹一样。刚开始进行习作训练,我们应尽量鼓励和肯定模仿成功的同学,使他们树立信心。但又不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下去,要抓好由“扶”到“放”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能把课文中的某一个词恰当地用在习作中,我就认为这是成功之笔。习作训练之初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用过高的要求去束缚孩子们的兴趣。当然,抄袭别人的文章是不行的。
四、通过阅读学会片断描写
在我们的习作训练中,有许多单项的训练内容,如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写一次对话;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观察一种事物、写一个片段等。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内容来进行。例如:记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如何来描写不同身份的人的外貌,抓住特点去写。记事的文章,可学习作者如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现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在平时的练笔中,我就会注意加强学生写片断的训练。虽然内容少,但对学生写作文时的帮助很多。
五、加强“从准备到修改”的训练
当前学校所进行的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的各个方面、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间接地也对我们旧的方法提出了挑战。现在,我们的学生习作时,审题、构思、布局、选材、修改等一系列环节都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这也改变了学生的习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效率。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利用“三点跳视法”(看开头、中间、结尾)、“语感检查法”(看语病、措词)对初稿进行修改的训练,效果不错,而且也让学生养成了仔细、认真的习惯。
六、 从课内到课外的训练
作文教学同阅读教学一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视野的开阔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的素材。因此,我一直坚持在课外开展各种形式的练笔活动,如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给校园广播站投稿等。我还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阅览室开放的便利条件,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课外书。现在,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用于摘录书中的优美的词句,而且不定时地让学生交流,这样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我一直要求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积累了材料,习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当然,在观察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要有序地、有目的地去观察,而不要杂乱无章地看。有了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学生就会做到有章可循,观察也有条理了。例如在一次描写《秋景》的习作训练中,由于我在此之前就布置了观察任务,让学生重点观察什么,学生在上课习作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了。而且许多学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让文章增色不少,如把落叶比作蚂蚁的大草帽、树叶飘落比作黄蝴蝶翩翩起舞。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