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小林茂彦的采访约在了初夏的一个上午,进入采访间时,他已在约定地点等候了。谦和,是他给《经济》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随行翻译告诉我们,其实小林茂彦的中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了能够将观点表达得更准确一些,他还是请了翻译帮忙。
改变消费模式
采访中,小林茂彦告诉记者,他的母亲今年刚刚入住日本养老院,说实话,对此记者还是比较惊愕的,因为就日立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而言,小林茂彦完全有条件为母亲选择更好的养老方式。
“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养老发展的探索阶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子女也不愿意把父母送入养老机构,而日本已进入老年社会很多年了,养老设施和理念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小林茂彦解释道。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预计2033年前后该数字将上升至4亿,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与之不对称的是,近两年来我国新建养老机构的空床率高达30%。小林茂彦告诉记者,据一些数据显示,北京郊区养老院的入住率也只有16%左右。
对此,他认为,要改变老人的观念是比较困难的,政府、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企业应该通过倾听老人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来逐步改变他们的消费模式。“以日本的老年人保险制度为例,政府评估机构会对需要护理的老人进行评估定级,并给予相应的保险费用,鼓励其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同时也减轻了老人的经济负担。同时,日本的养老机构也有明确的分类,有的只接收不需要护理的老人,有的只接收需要护理的老人,对于后者,日本政府会为养老机构提供相应的支援,给出相关建议。”
作为给养老服务运营方提供智能化IT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小林茂彦看来,在服务的标准化方面,中国和日本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日本而言,其南北方虽然在饮食上各具特色,但是基本食材和口味都是差不多的,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后,为其提供的饮食大部分都是平时吃过的,标准比较好统一。但在中国,南北方不仅在主食、食材上有所不同,口味更是千差万别,要将这些形成标准,实现起来很难。”小林茂彦告诉记者,鉴于此,日立系统采纳了中国合作伙伴研发的饮食管理模块,该系统会以差异较小的部分为标准,例如大家都吃的蔬菜、肉类等,然后再根据不同地区老人的需求进行分类改善。“同时,我们还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对其饮食进行调整,比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会在系统中设定其每天的糖分摄取量,老人可以从菜单中选取自己想吃的食物,系统会根据所选食物进行计算,确认总摄取量是否超标,一旦超标,系统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互联网+居家养老
除了为老人提供、优化养老机构服务外,居家养老也是未来养老发展的一大趋势。早在2011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了“9073”的养老引导方针,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居家养老的风险也在一步步降低,可行性在一步步提高。
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网络摄像头与两公里外乌镇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老人的“隔空”会面,让人们将关注点聚焦在了乌镇的“互联网+养老体系”上。据了解,该服务中心的运营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平台采用了日立系统协助提供的服务交互平台,通过在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到与报警定位等,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如果发现老人12个小时未有移动时,线下紧急呼叫中心和老人家属就会收到警报,服务人员会及时上门查看。也许只是老人忘记佩戴设备了,但是这种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据小林茂彦介绍,该中心设计的服务半径是周边3个社区和一个村,总人数约4000人,自2015年8月试运营以来,已有2200余人接受需求评估登陆系统,提供设备160多台,接到的报警及通知700多次,提供服务1800余次。目前这种“乌镇模式”将在浙江桐乡市进行推广,未来或有望在其他地区普及。
小林茂彦告诉记者,此次与桐乡市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是,与该机构的运营企业理念相同,即关注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在他看来,中国的养老从业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养老行业一无所知,基本不了解,这部分人多为政府人员、养老房地产商和新进军养老市场的大企业;另一类人是对养老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尚未形成自己的理念。“这是目前中国养老市场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就居家养老而言,中国护理人员的数量、专业度和相关技能培训也都比较欠缺,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专业护理人员教育及人才留存机制,以便在生活上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和科学建议。”
改变消费模式
采访中,小林茂彦告诉记者,他的母亲今年刚刚入住日本养老院,说实话,对此记者还是比较惊愕的,因为就日立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而言,小林茂彦完全有条件为母亲选择更好的养老方式。
“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养老发展的探索阶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子女也不愿意把父母送入养老机构,而日本已进入老年社会很多年了,养老设施和理念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小林茂彦解释道。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预计2033年前后该数字将上升至4亿,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与之不对称的是,近两年来我国新建养老机构的空床率高达30%。小林茂彦告诉记者,据一些数据显示,北京郊区养老院的入住率也只有16%左右。
对此,他认为,要改变老人的观念是比较困难的,政府、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企业应该通过倾听老人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来逐步改变他们的消费模式。“以日本的老年人保险制度为例,政府评估机构会对需要护理的老人进行评估定级,并给予相应的保险费用,鼓励其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同时也减轻了老人的经济负担。同时,日本的养老机构也有明确的分类,有的只接收不需要护理的老人,有的只接收需要护理的老人,对于后者,日本政府会为养老机构提供相应的支援,给出相关建议。”
作为给养老服务运营方提供智能化IT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小林茂彦看来,在服务的标准化方面,中国和日本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日本而言,其南北方虽然在饮食上各具特色,但是基本食材和口味都是差不多的,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后,为其提供的饮食大部分都是平时吃过的,标准比较好统一。但在中国,南北方不仅在主食、食材上有所不同,口味更是千差万别,要将这些形成标准,实现起来很难。”小林茂彦告诉记者,鉴于此,日立系统采纳了中国合作伙伴研发的饮食管理模块,该系统会以差异较小的部分为标准,例如大家都吃的蔬菜、肉类等,然后再根据不同地区老人的需求进行分类改善。“同时,我们还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对其饮食进行调整,比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会在系统中设定其每天的糖分摄取量,老人可以从菜单中选取自己想吃的食物,系统会根据所选食物进行计算,确认总摄取量是否超标,一旦超标,系统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互联网+居家养老
除了为老人提供、优化养老机构服务外,居家养老也是未来养老发展的一大趋势。早在2011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了“9073”的养老引导方针,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居家养老的风险也在一步步降低,可行性在一步步提高。
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网络摄像头与两公里外乌镇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老人的“隔空”会面,让人们将关注点聚焦在了乌镇的“互联网+养老体系”上。据了解,该服务中心的运营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平台采用了日立系统协助提供的服务交互平台,通过在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到与报警定位等,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如果发现老人12个小时未有移动时,线下紧急呼叫中心和老人家属就会收到警报,服务人员会及时上门查看。也许只是老人忘记佩戴设备了,但是这种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据小林茂彦介绍,该中心设计的服务半径是周边3个社区和一个村,总人数约4000人,自2015年8月试运营以来,已有2200余人接受需求评估登陆系统,提供设备160多台,接到的报警及通知700多次,提供服务1800余次。目前这种“乌镇模式”将在浙江桐乡市进行推广,未来或有望在其他地区普及。
小林茂彦告诉记者,此次与桐乡市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是,与该机构的运营企业理念相同,即关注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在他看来,中国的养老从业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养老行业一无所知,基本不了解,这部分人多为政府人员、养老房地产商和新进军养老市场的大企业;另一类人是对养老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尚未形成自己的理念。“这是目前中国养老市场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就居家养老而言,中国护理人员的数量、专业度和相关技能培训也都比较欠缺,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专业护理人员教育及人才留存机制,以便在生活上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和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