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成本管理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信誉,对成本控制理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当下,我国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成本控制研究虽有大量的论著,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无论是前期的策划、中期控制还是后期的总结都有待改善。本文就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
一、影响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
1、市场秩序不良,交易行为不规范
在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压级压价,最低价中标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严重,没有真正形成以市场供求变化为基础的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度;在合同签订阶段,业主有时存在提出一些不公平、不平等条款,比如签订阴阳合同、提出附加条件、要求垫资承包等;还有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利用其强势地位,拖欠工程款、指定分包、指定采购等做法也给施工企业造成成本增加的不良后果。
2、劳动力支付成本日益高涨,技能水平整体不高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一线工人供给不足,“民工荒”尤其是“技工荒”越来越严重,再加之各用工单位之间恶性竞争,水涨船高导致劳动力成本逐年推高;但是建筑业的劳动用工主要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专业的技能培训,生产过程中效率低下,造成工程造价中的人工费超支。
3、材料、机械采购方式落后,统筹计划缺少科学合理
项目采购方式单一,采购人员直接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材料设备价格、质量不易控制;材料、机械的进场时间、批量不能紧随工程进度超前或滞后,造成存储费用增加、延误施工、二次搬运等无形成本;项目材料领取方面管理粗放、没有精确的提料计划致使施工中损耗严重,机械日常维护保养不力导致延误工时、大修增多而耗资等,都会使工程造价在材料费、机械费方面成本增加。
二、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1、成本管理的观念更新
施工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施工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树立每一位职工自身的成本意识,让每一位职工都能从自身做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主动寻找降低施工成本的方式与方法,包括最细微处,如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动作分析等,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营造“自下而上”全员自主抓成本的良好氛围,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广阔途径。
2、成本管理内容的要全面、深入,方法要创新
一是突破惯性思维,综合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以系统的管理理念统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招投标到项目竣工验交全过程。施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項活动都与成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把降低施工成本的工作从单一的施工过程控制扩展到工程投标、项目组织、施工生产以及竣工验交各个环节,在企业形成全方位管理、全要素管理,全过程控制。二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编制和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从各成本因素的每一管理过程入手,对施工项目的技术方案作必要的经济技术论证,以确定较为经济的施工方案从而降低成本,同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安全、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推行策略性成本管理。根据市场状况,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测算企业各项目标成本或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本管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
3、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是建立成本约束激励机制,企业在修定了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成本管理制度后,必须形成企业内部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渗透到各项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都有帐可查、有人可控,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任何人、任何环节都不能避开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从事成本管理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成本管理网络,将成本管理与市场紧密衔接在一起,要对成本信息失真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同时可以纠正“以包代管”形成的许多弊端。二是加强成本考核,对成本指标的考核要贯彻严肃认真的原则,按规定进行考核,敢于动真碰硬,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部门和员工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按经济规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实施成本管理活动。
三、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
1、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定额动态控制工程造价
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施工企业应在主管单位和协会的指导和组织下,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数据库,包括综合项目及独立项目的工程量、综合单价和总价等。组织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在预算和已完工程数据的基础上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研究,并做到动态管理,以提高报价的速度和质量。施工应准确合理做好成本预测,而成本预测是根据实际市场价格和企业定额来合理地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最后再根据企业投标策略和企业自身的预期利润,做出最具有竞争的报价的。
2、施工企业应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和结算工作
验收和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熟悉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对工程项目的外观、结构、材料、设备、质量进度进行全面的考核,逐项核对工程量。根据核准的工程量,按照相应的工程计价类别、合适的定额和取费标准,结合政策性的文件,逐项计算工程费用,再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合理取费,计算出工程造价。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动态控制,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符合制度,及时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减少工程量清单中的差错率。
3、施工企业应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
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更是牵扯到方方面面,所有从事工程建设的各方都不同程度地关注者造价。如果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是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做好的工作。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工程造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工程造价人员并不具备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合同管理能力,根本不能与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造价人员在许多重要的造价管理环节缺位。为此,要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各类工程造价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要求他们了解施工技术,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预测市场风险,编制投标报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论证工程项目承包经营的经济合理性,参与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并对工程实施造价管理和现场施工的造价动态控制,充分发挥造价工作者的造价管理职能,从而能够为施工企业进行有效地动态造价控制。
四、结束语
总之,要想获得利润,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要重视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努力找寻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完善成本控管理系。付诸实践,寻找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玉芳.浅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12(13).
[2]李丽梅.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综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关键词】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
一、影响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
1、市场秩序不良,交易行为不规范
在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压级压价,最低价中标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严重,没有真正形成以市场供求变化为基础的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度;在合同签订阶段,业主有时存在提出一些不公平、不平等条款,比如签订阴阳合同、提出附加条件、要求垫资承包等;还有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利用其强势地位,拖欠工程款、指定分包、指定采购等做法也给施工企业造成成本增加的不良后果。
2、劳动力支付成本日益高涨,技能水平整体不高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一线工人供给不足,“民工荒”尤其是“技工荒”越来越严重,再加之各用工单位之间恶性竞争,水涨船高导致劳动力成本逐年推高;但是建筑业的劳动用工主要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专业的技能培训,生产过程中效率低下,造成工程造价中的人工费超支。
3、材料、机械采购方式落后,统筹计划缺少科学合理
项目采购方式单一,采购人员直接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材料设备价格、质量不易控制;材料、机械的进场时间、批量不能紧随工程进度超前或滞后,造成存储费用增加、延误施工、二次搬运等无形成本;项目材料领取方面管理粗放、没有精确的提料计划致使施工中损耗严重,机械日常维护保养不力导致延误工时、大修增多而耗资等,都会使工程造价在材料费、机械费方面成本增加。
二、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1、成本管理的观念更新
施工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施工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树立每一位职工自身的成本意识,让每一位职工都能从自身做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主动寻找降低施工成本的方式与方法,包括最细微处,如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动作分析等,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营造“自下而上”全员自主抓成本的良好氛围,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广阔途径。
2、成本管理内容的要全面、深入,方法要创新
一是突破惯性思维,综合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以系统的管理理念统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招投标到项目竣工验交全过程。施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項活动都与成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把降低施工成本的工作从单一的施工过程控制扩展到工程投标、项目组织、施工生产以及竣工验交各个环节,在企业形成全方位管理、全要素管理,全过程控制。二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编制和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从各成本因素的每一管理过程入手,对施工项目的技术方案作必要的经济技术论证,以确定较为经济的施工方案从而降低成本,同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安全、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推行策略性成本管理。根据市场状况,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测算企业各项目标成本或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本管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
3、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是建立成本约束激励机制,企业在修定了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成本管理制度后,必须形成企业内部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渗透到各项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都有帐可查、有人可控,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任何人、任何环节都不能避开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从事成本管理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成本管理网络,将成本管理与市场紧密衔接在一起,要对成本信息失真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同时可以纠正“以包代管”形成的许多弊端。二是加强成本考核,对成本指标的考核要贯彻严肃认真的原则,按规定进行考核,敢于动真碰硬,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部门和员工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按经济规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实施成本管理活动。
三、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
1、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定额动态控制工程造价
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施工企业应在主管单位和协会的指导和组织下,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数据库,包括综合项目及独立项目的工程量、综合单价和总价等。组织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在预算和已完工程数据的基础上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研究,并做到动态管理,以提高报价的速度和质量。施工应准确合理做好成本预测,而成本预测是根据实际市场价格和企业定额来合理地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最后再根据企业投标策略和企业自身的预期利润,做出最具有竞争的报价的。
2、施工企业应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和结算工作
验收和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熟悉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对工程项目的外观、结构、材料、设备、质量进度进行全面的考核,逐项核对工程量。根据核准的工程量,按照相应的工程计价类别、合适的定额和取费标准,结合政策性的文件,逐项计算工程费用,再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合理取费,计算出工程造价。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动态控制,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符合制度,及时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减少工程量清单中的差错率。
3、施工企业应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
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更是牵扯到方方面面,所有从事工程建设的各方都不同程度地关注者造价。如果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是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做好的工作。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工程造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工程造价人员并不具备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合同管理能力,根本不能与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造价人员在许多重要的造价管理环节缺位。为此,要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各类工程造价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要求他们了解施工技术,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预测市场风险,编制投标报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论证工程项目承包经营的经济合理性,参与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并对工程实施造价管理和现场施工的造价动态控制,充分发挥造价工作者的造价管理职能,从而能够为施工企业进行有效地动态造价控制。
四、结束语
总之,要想获得利润,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要重视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努力找寻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完善成本控管理系。付诸实践,寻找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玉芳.浅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12(13).
[2]李丽梅.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综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