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最先进的资本市场形态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交所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宣布成立,规格之高,绝无仅有,这是自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以来,这30年,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大事。
  为什么有了新三板,有了精选层之后,还要设立北交所呢?
  之前提到新三板,都是将其放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的,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至少包含了以下4层:最上层是沪深主板市场,第2层是创业板和科创板作为二板市场,第3层是新三板作为三板市场,第4层是地方的股权交易中心,也就是四板市场。
  也就是说我们一直是将新三板置于上交所和深交所之下,所以新三板市场的建设完善,各种制度设计,一定要低于沪深交易所,都是以非交易所为原则,交易所最主要的制度设计——公开发行、连续竞价交易,是一道新三板不能碰触的红线。
  长期以来我们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路是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新三板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等企业发展壮大了,再转板到上交所、深交所。
  这个想法很好,可是实践当中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新三板的非交易所的制度设计(股东人数限制、非公开发行、非连续竞价交易),能否完全满足投融资双方的诉求?二是在企业想要转板到上交所、深交所的时候,政策机制上能否做到无缝连接?以及两个交易所是否具有足够的承接能力?
  就在此关键时刻,宣布成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打破了资本市场改革的僵局。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一方面是IPO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新三板靠拢、并轨,只有改革了A股市场的IPO审核机制,才有可能实现与新三板的互联互通,才能顺畅转板。这个改革加上后面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解决了前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第二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一年以后,即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宣布的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增设精选层,实行公开发行和连续竞价交易,突破了新三板不能公开发行、不能连续竞价交易的制度红线,实际上从精选层推出的那一刻起,新三板市场就完成了质的蜕变,成为了一个包含“交易所”功能的“交易场所”。但是这样的改革却与现行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全配套,所以也带来了很多政策衔接上的问题。
  这次改革就是以“精选层”为基础成立北交所,而不是将整个新三板都改为北交所。这样一来就彻底理顺了各个市场之间的关系,精选层企业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上市公司,北交所就是與上交所、深交所起名的证券交易所,所有的政策法规都可以一致起来。
  国家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了新三板市场,让中小企业来挂牌融资。为了增加这个市场的运行效率,不断地改革创新,现在已经直接将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三板市场,建设成为一个包含基础层、创新层以及交易所的大市场,这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巨大创新。
  即将设立的北交所,既延续了新三板这8年以来摸索总结出来的服务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又吸收了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两年来注册制改革经验,在机制设计上完全可以建设成为最先进的资本市场形态。
  北交所的成立,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补足了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方面的不足,标志着中国开启了3个市场共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其他文献
媒体深度融合语境下,研究主流媒体如何做好重大题材报道十分必要。本文基于主流媒体2021年全国两会融媒体报道实践,对其特点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其创新之处表现在:大小屏赋能传播新场景,传统大屏+移动小屏深度融合;技术融合助力新闻生产,智能和虚拟化普遍运用;年轻态内容创新传播语态,动漫、游戏、说唱穿破“次元壁”;主持人IP化消融渠道壁垒,有颜值、有才华的记者引领话题。
感谢您对《文摘周刊》的关爱与支持!《文摘周刊》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大型综合类文摘报,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报刊”“安微省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等荣誉,自2008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
作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使国际涉华舆情呈现复杂状态。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武汉封城一个月后推出的英文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取得了显著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立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话语三维模式为框架分析《武汉战疫纪》,认为通过跨文化传播话语策略,灾难纪录片具有改善国家形象和建构民族认同的功能。
近日,《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据统计,202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25229.7亿元,同比增长6.51%。课题组表示,2020年传媒细分领域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报刊、图书、电影等传统领域业务受疫情影响收入有所下降,而居家“新常态”使用户线上服务需求扩大。
重作判决是我国理论认可的判决形式,其立足于行政行为实效性,督促行政机关及时依法履职。但重作判决制度本身存在诸多缺陷,立法及司法层面的不足,使司法实践中存在过度谦抑适用、“作与不作”边界模糊等问题,导致程序空转、相对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最终无法实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目的。本文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角度出发,对我国重作判决制度完善方向予以思考:应当明确判决拘束力对行政机关的法律效果,并明确区分撤销判决与重作判决适用情形或条件,以及重作判决的内容具体程度应基于裁量余地理论。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在上诉审制度中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至今仍未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该原则。本文通过对“电梯劝阻吸烟案”评析明确我国现有关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在司法实务中的实践情况,继而进一步从制度、理论层面探讨该原则在我国立法确立的可行性问题。
在动物侵权责任主体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的责任主体表述进行深入探讨。结合相关案例对不同情形下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主体认定标准进行司法实务上的总结,对于其中涉及的物权权属标准与实际管理控制标准的关系,以及未来运用实际管理控制标准的合理性基础进行思考。对实际管理控制标准下的具体认定因素进行讨论,以期对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中,合理性、正当性地认侵权责任主体。
法律域外适用是国家行使域外管辖权的过程,其后果是赋予本国法律以域外效力。当前,我国对法律的域外适用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在一些部门法中设置了域外适用条款,但现行我国法律域外适用的实践仍存在较多不足,主要原因是我国法律域外适用的指导原则并不明晰,重要领域的域外立法缺失或者规定较为模糊,法律责任形式也较为单一,对此,需要我国在现行的国际法规则的框架下积极构建法律域外适用体系,设置域外适用条款为我国法律的域外适用提供依据,通过司法解释对域外适用条款进行细化诠释,并借助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完善域外适用的责任承担形式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数据跨境流动的规模也日益增多。各国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的立法也呈现出扩张的趋势,其主张本国有关数据保护的法律可以域外适用。本文对跨境数据流动法律的域外适用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同时根据欧盟、美国的法律中的法律规定,阐述了其在有关域外适用的标准变化。最后,对我国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微信作为中国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代表,拥有庞大的用户及用户信息,故而大量应用程序采用微信账号登录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微信中的好友列表信息存在法律性质不明的问题,知情同意原则在第三方应用程序收集好友列表信息时几乎形同虚设,用户未被给予信息自决权。因此,应当判断好友列表信息的法律性质,在《民法典》的框架下,以规制应用程序平台方的收集、使用行为为切入口,结合《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不断完善必要个人信息的收集范围,赋予用户充分的信息自决权,探索微信用户好友列表信息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