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九龙江入海口,因它西南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鼓浪石”,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而在明代得名“鼓浪屿”。
鼓浪屿上荟萃了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些建筑让鼓浪屿成为一座地地道道的万国建筑博览馆。2017年7月8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正式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鼓浪屿,一睹它的风采吧!
眼前这幢白墙红瓦的房子是英国领事公馆旧址。最初为两层,后来改建成现在的一层,为典型的单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砖石木结构,落地门窗,还饰有壁炉……
旁边白色的建筑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天主堂,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教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立面装饰哥特式小尖塔及玫瑰花窗,建筑周身白色,具有西班牙教堂建筑的特色。
四落大厝(cuò)是指岩仔脚聚落留存下来的四组红砖厝建筑物组合的民间建筑,它们于19世纪20至40年代,由黄氏祖孙三代及族人建设。布局上遵循着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是鼓浪屿现在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闽南红砖厝建群。这些古老民居——红砖墙、红筒瓦、红地板,处处洋溢着喜气。
著名的大夫第由一座二落五開间大厝和两排护厝组成,是鼓浪屿现存最古老的红砖厝民居之一。
看,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的金瓜楼,建于1922年,由工匠金奎设计,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私人住宅,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洋楼。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艺术的韵味;既有中式的厢房和公用的厅堂,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它反映了广大华侨浓浓的乡土情结与爱国之情。
菽庄花园坐落于鼓浪屿岛的南面海滨,建于民国初年,园主林尔嘉将园林设计为“藏海”和“补山”两大部分。飞檐翘角,琉璃粉墙,小桥流水……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
三落姑娘楼坐落在毓德女学校旧址建筑西侧山坡上,俗称三落住宅。屋顶形式特别有趣,由于屋顶跨度比较大,建筑采用了连续三座类似闽南红砖厝民居的坡屋顶组合而成,鼓浪屿人称其为“三落”。可以推测当时参与施工的中国工匠虽已经掌握了一些外来的近代建筑技术,从历史照片中可见,在当时的鼓浪屿这种大面积屋顶的方式很普遍,但留存至今的实例只有这一处。
瞧,八卦楼因其红色圆顶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十二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八角平台而得名。该楼的设计者是美国传教士,当时的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它占地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五千平方米,采用西方古典复兴的风格。红色圆顶模仿古伊斯兰建筑的石头房圆顶,四周大圆柱参照公元5世纪古希腊大石柱,石梁和线条的风格则取自古希腊。
鼓浪屿上荟萃了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些建筑让鼓浪屿成为一座地地道道的万国建筑博览馆。2017年7月8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正式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鼓浪屿,一睹它的风采吧!
眼前这幢白墙红瓦的房子是英国领事公馆旧址。最初为两层,后来改建成现在的一层,为典型的单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砖石木结构,落地门窗,还饰有壁炉……
旁边白色的建筑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天主堂,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教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立面装饰哥特式小尖塔及玫瑰花窗,建筑周身白色,具有西班牙教堂建筑的特色。
四落大厝(cuò)是指岩仔脚聚落留存下来的四组红砖厝建筑物组合的民间建筑,它们于19世纪20至40年代,由黄氏祖孙三代及族人建设。布局上遵循着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是鼓浪屿现在保存下来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闽南红砖厝建群。这些古老民居——红砖墙、红筒瓦、红地板,处处洋溢着喜气。
著名的大夫第由一座二落五開间大厝和两排护厝组成,是鼓浪屿现存最古老的红砖厝民居之一。
看,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的金瓜楼,建于1922年,由工匠金奎设计,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私人住宅,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洋楼。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艺术的韵味;既有中式的厢房和公用的厅堂,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它反映了广大华侨浓浓的乡土情结与爱国之情。
菽庄花园坐落于鼓浪屿岛的南面海滨,建于民国初年,园主林尔嘉将园林设计为“藏海”和“补山”两大部分。飞檐翘角,琉璃粉墙,小桥流水……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
三落姑娘楼坐落在毓德女学校旧址建筑西侧山坡上,俗称三落住宅。屋顶形式特别有趣,由于屋顶跨度比较大,建筑采用了连续三座类似闽南红砖厝民居的坡屋顶组合而成,鼓浪屿人称其为“三落”。可以推测当时参与施工的中国工匠虽已经掌握了一些外来的近代建筑技术,从历史照片中可见,在当时的鼓浪屿这种大面积屋顶的方式很普遍,但留存至今的实例只有这一处。
瞧,八卦楼因其红色圆顶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十二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八角平台而得名。该楼的设计者是美国传教士,当时的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它占地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五千平方米,采用西方古典复兴的风格。红色圆顶模仿古伊斯兰建筑的石头房圆顶,四周大圆柱参照公元5世纪古希腊大石柱,石梁和线条的风格则取自古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