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65210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要求是全球性的。综合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和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新课标 农村 中学 语文 教师
  
  
  我国对教师角色有着种种的隐喻,有的将教师隐喻为“蜡烛”角色,有的将教师隐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角色,有的将教师隐喻为“园丁”角色,有的将教师比作“一桶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也自然而然地起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要求是全球性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向国际教育局提供的报告中提及教师角色发展的一般趋势为:“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着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新的知识资源;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更多地参与社区生活;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1]
  综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课程的发展要求,以及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今天的农村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应产生较大的转换。
   1.从灌输者转换为引导者
   反思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师灌输得太多,将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碎尸万段"的分析,术语、概念灌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老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会生存”的境界。
  鉴于这一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尽量改变“灌输者”的角色,尽量做到“五不讲”:其一,破碎的分析不讲;其二,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其三,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其四,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其五,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
  在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守“不干涉”的原则。所谓“不干涉”,指的是不给学生增添心理压力,不去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教师应当做一名促进者,以“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来促进每一位同学的学习。
   2.从主宰者转换为交流者
  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者”的角色,转而以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参与课堂讨论。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表现为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合,并不存在谁为了谁的利益关系,也没有谁主谁次的权力不均衡。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进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师生关系的升华——由师生之间的事际关系上升到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取决于师生彼此之间的依赖,“信赖在多大程度上不可避免,也就在多大程度上不可否认,只有当人们不能获得自己所依赖的东西时,就会倾向于信赖;而在人们能支配事物的地方,大概就不会有人去赞同一种总是需要冒险的信赖关系,而是更喜欢保障自身,所以人们总力争以支配代替信赖。然而一个人想支配另一个人的那种人际关系,必然走向终结,只有作为信赖关系,只要尊重同类的不可支配的人格,人际关系才能够存在”。这种关系的质的飞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情绪:教师由此对其职业生活充满热情,并对学生富有同情心和宽容、谅解的情怀;而学生则变得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从而提高了创造性和增强了智力效应。
  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识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3.从传授者转换为合作者
   在新课程的形式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要学会合作。我们的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同样需要合作。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合作,要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前进。
  互动的合作是多方面的。
   3.1 与学生合作
   与学生合作,最重要的是信任学生,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你必须相信学生一定会成功,而你对他们的成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教师功效”。如果学生知道你信任他们,就更容易取得成效。
   好的教师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课堂,而是把课堂看成师生有限生命的重要构成,课堂是知识的汇集,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是智慧的使者,文明的化身。当教师以民主的精神,以开放的态度,以合作的方式,以宽松的环境进行课堂管理,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土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我发展的组成”。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還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是,学生便从与教师的合作中焕发了热情,激起了勇气,寻得了力量,他们的漫长人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3.2 与其他教师合作
  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满足新课标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 3.3 与家长合作
   由于新旧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或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家长对新课程可能不理解。这时教师应注意与家长密切合作,同时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合作。教师有责任向他们解释新的教学观念以及自己的改革意图,以便学生在一个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困惑和生疏。教师必须与学生的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和他们共商教育问题。
   4.从经验者转换为创新者
  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新课程的形势下,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从事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接受新理念,继而研究新教学,逐步成为教学的创新者。
   4.1 语文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进行“教育创新”,首要的是自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语文教师的“创新精神”,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4.1.1 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4.1.2 不断改革,勇于探索。
  4.1.3 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 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如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视、网络等),来超越时空,培养学生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利用现代传播媒体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现代传播媒体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 4.2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
   语文教师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具有挑战性的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对此,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要成为教学的创新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
  一些实践性强的、无法事先预见的、从未遇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这种情境所表现出来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联系能够形成新的经验、新的知识。语文教师在这种情境中能够体验到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性冲动的欣喜。
   4.3 语文教师的创新体现于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
  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这就是一个创新的教学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运用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激活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教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再次,教学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七年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为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给自身带来乐趣,给学生带来希望,让教师天天上课而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合作,争做教育教学的创新者。
  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 N•戈培尔、英国 波特著 《教师角色转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2] 施方良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 德国 潘能伯格 著,李秋零、田微译《人是什么——從神学看当代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4] 叶澜 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1999年
  [5] 苏霍姆林斯基 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
  [7] 倪文锦 主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其他文献
【摘要】 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形体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及业务水平;了解学生有针对性教学;讲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知识更新。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体育课 积极性 教学质量            近年来,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几乎所有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几个要求看起来简单,但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仍需分步落实。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要求是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的要求。而有的老师则急于求成的在一年级就想一一完成。笔者认为在一年级应该着重落
期刊
1.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勇气  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应有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观点、认识,相互启发补充。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经常给学生以关爱和赞
期刊
【摘要】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学习水平与其现阶段段应达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级里,总是有部分学困生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培养优秀生又要注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这才能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   【关键词】 化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1.学困生具有的特征   自制能力差。学困生普遍自我控制能力弱,注意稳定性较差,
期刊
【摘要】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决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规划中,与学校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是时代所需,是教育的必然选择。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益,有助于促进师生心灵共同成长。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探索 
期刊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 1、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
期刊
【摘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识字教学搞好了,我们才能进行其他教学。那么,应该如何搞好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呢?我认为一是兴趣,二是学习的方法,三是记忆要牢固,特别是那些易混淆的字。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识字 兴趣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教学最基础的阶段。只有搞好识字教学,学生能够识字、认字,我们才能继续进行教
期刊
【摘要】 对于一门学科的教学,使用何种教学法将会对教学的组织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对《药事法规》课程尝试新的教学法,并通过实践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教学探究        《药事法规》是中等职业学校药学、药品营销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考试中相关专业知识科目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融合了药
期刊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期刊
【摘要】 山区小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师资匮乏,条件简陋。本文根据课堂调研,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问题 建议 教学观 思路      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从2002年开设、2005年普及至今已走过了九个年头。虽起步较晚,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们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为今后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