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
《天国的本屋》(《天国の本屋》)
松久淳田中涉著鎌仓春秋社出版
本书简历:
2000年12月31日初版
119页B6开本
定价1050日元(包括税款在内)
截至2005年11月,发行35万册
认定这是“绝对畅销的书”
某地方书店店长慧眼识珠
尽管是无名作家的作品,最后还拍成了电影
本书2000年12月由地方上的出版社出版
属于无名作家的作品
出版发行之初就面临严峻的现实
幸亏地方某书店店长极力推荐
在作为化浆处理之前转为重印
2002年3月推出本书的第2部——
由木乐舍出版了《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
紧接着由小学馆出版了本书的第3部——
《天国的本屋恋火》
2004年本书被拍成以竹内结子为主要演员的电影
鎌仓春秋社出版的《天国的本屋》(第1部),作者是松久淳、田中涉;编辑者是田中爱子。在2002年实实在在地感到了“书店的实力”,《天国的本屋》尽管临近库存清理,却由于爽屋书店伊藤清彦店长努力扩大销售而“起死回生”——这在出版行业内已传为佳话。事实上,《天国的本屋》2000年12月初版首印1万册,在卖出1000册以后出现滞销,2001年全年销售不见起色;在2002年上半年依然没有改观。为此,鎌仓春秋社决定,在属于决算月的7月份,对《天国的本屋》进行库存清理,即准备人为绝版。而在2002年4月,伊藤清彦店长采取促销策略,《天国的本屋》的销售行情渐好。8月份,《朝日新闻》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加以报道。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12月份,发行册数达到25万册。
通过熟人的介绍,田中爱子拿到《天国的本屋》的原始稿件,是在2000年春天。鎌仓春秋社一直以神奈川县的鎌仓、湘南为中心,出版“扎根地方”的图书以及像月刊《鎌仓春秋》那样的杂志。《天国的本屋》的内容,对鎌仓春秋社而言无疑是别具风格的。该社正处在新领域、新品种的摸索开拓期,这本书也成了“试验品”。
田中爱子说:“翻着书稿,竟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从总体上看,书稿还不够十全十美,但我当时觉得,这本书对那些不习惯读书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经过几次修改,很快就出版了。
然而,由于是无名作者写的小说,书店和图书交易公司的反应很冷淡。各家图书交易公司从鎌仓春秋社进货的册数,合计仅有3000册。
《天国的本屋》的销售行情从一开始就很糟糕。“我觉得是失败了。因为作者没有名气,其作品也就没有人气。”田中爱子坦诚地说道。
接下来,两位作者准备出版《天国的本屋》第2本。当时,他们又找到鎌仓春秋社,社长建议他们去“其他条件好的出版社问问……”等于是婉言拒绝。
《天国的本屋》的两位作者对《天国的本屋》的销售行情看得很淡,“我们是无名之辈,书能出版,还能摆在书店里卖,我们就满足了”。以《天国的本屋》为契机,2002年2月他们在木乐舍出版了《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松久淳是自由撰稿人和出版社兼职编辑;田中涉是广告代理店的员工,二人各自从事不同的职业,二人又进行“组合式”创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是在做“天衣无缝的游戏”。进入2002年以后,他们认为作为第1本的《天国的本屋》,“已经成为过去的话题”。
然而,编辑田中爱子与书店一次偶然的交流,不仅使《天国的本屋》第1本“火”起来,而且还拉动了《天国的本屋》第2本、第3本的销售行情。2002年3月,田中爱子与爽屋书店的伊藤清彦店长电话联系,谈其他事情的时候顺便说起对《天国的本屋》的苦恼。伊藤清彦店长当时斩钉截铁的一席话,让田中爱子至今难以忘却。
“这肯定是一本好书,只要是书店店员,绝对会买这本书。像把‘本屋’(即‘书店’)描写得这么美妙的书,以前还没有过。因为没有把握住这个卖点,所以书卖得不好。”
围绕《天国的本屋》的行情,从此发生了变化。不仅爽屋书店预订这本书,而且伊藤清彦店长在一些讲演会上也大力推荐这本书。不久,其他书店的预订也纷至沓来。
(一)在作为“多余库存”准备化浆处理前夕,意外地转为重印
2002年8月,作为“多余库存”的9000册,社里准备化浆处理。可因为行情一下火起来,9000册不但很快卖完,而且首次开始重印(增印、加印)。也在8月份,《朝日新闻》报道:“即将化浆处理的书,在盛冈的书店复活。”这一则报道,很像是“火”上浇油,第一次重印不久,又第二次重印了。10月份,日本电视早晨的“多内容串连电视节目”以同样的意思介绍了《天国的本屋》,销售势头更加强盛。
《天国的本屋》在全国性报纸和电视台“闪亮登场”,成为提升销售行情的根本转折点。不过,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报社,并没有进行什么特别的策划。比如,《朝日新闻》介绍《天国的本屋》,文章最初是登在“地方版”上,后来才“波及”“全国版”的。那位把文章登在“地方版”的记者,是爽屋书店的常客,因为风闻有关《天国的本屋》的行情,就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伊藤清彦店长。
作者松久淳和田中涉把《天国的本屋》简称为《天本》。两人动情地说道:“《天本》是伊藤清彦店长的书。”事实上,没有爽屋书店,就没有《天国的本屋》的火暴。
当然,作为编辑的田中爱子,也有相同感受。不过,田中爱子又有自己的疑问:“即便这样,还是弄不清从滞销转为畅销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天国的本屋》(又叫《之1》)的“商品力”究竟在哪里?比如,书店的店员们通读了《天国的本屋》系列,大家一致认为,内容充实要数《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艺术性强要数小学馆在2002年9月出版的《恋火天国的本屋之3》。但是,《之2》、《之3》的发行册数分别达到2万册的时候,木乐舍和小学馆在重印的问题上都十分谨慎,与《之1》的情形明显不同。
从读者寄给鎌仓春秋社的“读者卡片”中也许能找到一些原因。有的读者写道:“读了这本书,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哭泣。”有的读者写道:“今后不光是业务书,就是小说也想阅读了。”有的读者则写道:“逛本屋(即书店)使人快乐。”
《天国的本屋》的第1本,对不习惯阅读图书的人而言,具有传达快乐的吸引力。
(二)复兴出版的中心人物是书店店员
截至目前,在使《天国的本屋》火暴起来的爽屋书店,仅《天国的本屋》就销售(零售)出去1600册;《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销售500册;《恋火 天国的本屋之3》销售400册,三卷本共销售2500册。《天国的本屋》刚刚发行销售时,书架上的其他书卖得很快,惟有这本书“走”得慢。伊藤清彦店长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然后推荐给店里年轻的员工,员工们的“读后感”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这样,店长就决定展开扩大销售的策略。“如果仅仅是报纸和电视报道了,行情也不会火爆。偶然之间,无名的作者、地方的出版社和地方的书店幸会,三方联手才获得了成功”。
“以出版社为主的广告宣传已经不通用了。光靠电视和报纸,也不能制造火暴行情。要把书卖好,主要靠书店。书店经营者或书店店长,应当多给年轻员工以空间,激发他们想卖书、想多卖书的热情。今后,书店同仁之间,应当多交流销售现场的信息。也期待图书交易公司给予配合”。
2001年,新潮社以“新潮文库”推出的《白色的狗与华尔兹舞》(《白い犬とワルツを》),成为“百万册畅销书”。其中,一家书店的店员采取行之有效的扩大销售措施,使《白色的狗与华尔兹舞》的销售册数不断攀升,因此,这本“出版就发行的畅销书”又叫作“书店发行的畅销书”。书店决定图书畅销与否的倾向,在今后将越来越加强。
这里不妨再补充一个例子。
其实,还有的书店比爽屋书店更早采取扩大销售的措施。例如,千叶县成田市的未来书店成田店,在《天国的本屋》正式发行销售时,虽然只配送了一本,但店员藤崎理惠“慧眼识珠”,认为“只要是书店店员,都能把这本书卖好”。藤崎理惠进店刚刚一年,得到店长的亲笔签名合同,向出版社进货50册。书到以后,藤崎理惠对书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展示和陈列,过了1个多月,50册仅剩下5册。
然而,藤崎理惠并没有在《天国的本屋》上就此止步。她不断寻找独特的“这一个”图书商品,不断创造好的业绩。像片山恭一创作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世界の中心で、愛をさけぶ》),是上年(2001年)4月发行的“老”书(已出版图书)。藤崎理惠为这本书的招贴广告引起出版商小学馆的关注,小学馆以此大力开展促销,最后销售量呈现“井喷现象”。原来的说法是“出版社发行的畅销书”,后来变成“书店发行的畅销书”,现在又有了“个人销售的畅销书”的说法。
《天国的本屋》应当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复兴出版的中心人物、最重要的人物,也许是站在全国书店店堂中的店员吧!
《天国的本屋》(《天国の本屋》)
松久淳田中涉著鎌仓春秋社出版
本书简历:
2000年12月31日初版
119页B6开本
定价1050日元(包括税款在内)
截至2005年11月,发行35万册
认定这是“绝对畅销的书”
某地方书店店长慧眼识珠
尽管是无名作家的作品,最后还拍成了电影
本书2000年12月由地方上的出版社出版
属于无名作家的作品
出版发行之初就面临严峻的现实
幸亏地方某书店店长极力推荐
在作为化浆处理之前转为重印
2002年3月推出本书的第2部——
由木乐舍出版了《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
紧接着由小学馆出版了本书的第3部——
《天国的本屋恋火》
2004年本书被拍成以竹内结子为主要演员的电影
鎌仓春秋社出版的《天国的本屋》(第1部),作者是松久淳、田中涉;编辑者是田中爱子。在2002年实实在在地感到了“书店的实力”,《天国的本屋》尽管临近库存清理,却由于爽屋书店伊藤清彦店长努力扩大销售而“起死回生”——这在出版行业内已传为佳话。事实上,《天国的本屋》2000年12月初版首印1万册,在卖出1000册以后出现滞销,2001年全年销售不见起色;在2002年上半年依然没有改观。为此,鎌仓春秋社决定,在属于决算月的7月份,对《天国的本屋》进行库存清理,即准备人为绝版。而在2002年4月,伊藤清彦店长采取促销策略,《天国的本屋》的销售行情渐好。8月份,《朝日新闻》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加以报道。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12月份,发行册数达到25万册。
通过熟人的介绍,田中爱子拿到《天国的本屋》的原始稿件,是在2000年春天。鎌仓春秋社一直以神奈川县的鎌仓、湘南为中心,出版“扎根地方”的图书以及像月刊《鎌仓春秋》那样的杂志。《天国的本屋》的内容,对鎌仓春秋社而言无疑是别具风格的。该社正处在新领域、新品种的摸索开拓期,这本书也成了“试验品”。
田中爱子说:“翻着书稿,竟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从总体上看,书稿还不够十全十美,但我当时觉得,这本书对那些不习惯读书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经过几次修改,很快就出版了。
然而,由于是无名作者写的小说,书店和图书交易公司的反应很冷淡。各家图书交易公司从鎌仓春秋社进货的册数,合计仅有3000册。
《天国的本屋》的销售行情从一开始就很糟糕。“我觉得是失败了。因为作者没有名气,其作品也就没有人气。”田中爱子坦诚地说道。
接下来,两位作者准备出版《天国的本屋》第2本。当时,他们又找到鎌仓春秋社,社长建议他们去“其他条件好的出版社问问……”等于是婉言拒绝。
《天国的本屋》的两位作者对《天国的本屋》的销售行情看得很淡,“我们是无名之辈,书能出版,还能摆在书店里卖,我们就满足了”。以《天国的本屋》为契机,2002年2月他们在木乐舍出版了《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松久淳是自由撰稿人和出版社兼职编辑;田中涉是广告代理店的员工,二人各自从事不同的职业,二人又进行“组合式”创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是在做“天衣无缝的游戏”。进入2002年以后,他们认为作为第1本的《天国的本屋》,“已经成为过去的话题”。
然而,编辑田中爱子与书店一次偶然的交流,不仅使《天国的本屋》第1本“火”起来,而且还拉动了《天国的本屋》第2本、第3本的销售行情。2002年3月,田中爱子与爽屋书店的伊藤清彦店长电话联系,谈其他事情的时候顺便说起对《天国的本屋》的苦恼。伊藤清彦店长当时斩钉截铁的一席话,让田中爱子至今难以忘却。
“这肯定是一本好书,只要是书店店员,绝对会买这本书。像把‘本屋’(即‘书店’)描写得这么美妙的书,以前还没有过。因为没有把握住这个卖点,所以书卖得不好。”
围绕《天国的本屋》的行情,从此发生了变化。不仅爽屋书店预订这本书,而且伊藤清彦店长在一些讲演会上也大力推荐这本书。不久,其他书店的预订也纷至沓来。
(一)在作为“多余库存”准备化浆处理前夕,意外地转为重印
2002年8月,作为“多余库存”的9000册,社里准备化浆处理。可因为行情一下火起来,9000册不但很快卖完,而且首次开始重印(增印、加印)。也在8月份,《朝日新闻》报道:“即将化浆处理的书,在盛冈的书店复活。”这一则报道,很像是“火”上浇油,第一次重印不久,又第二次重印了。10月份,日本电视早晨的“多内容串连电视节目”以同样的意思介绍了《天国的本屋》,销售势头更加强盛。
《天国的本屋》在全国性报纸和电视台“闪亮登场”,成为提升销售行情的根本转折点。不过,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报社,并没有进行什么特别的策划。比如,《朝日新闻》介绍《天国的本屋》,文章最初是登在“地方版”上,后来才“波及”“全国版”的。那位把文章登在“地方版”的记者,是爽屋书店的常客,因为风闻有关《天国的本屋》的行情,就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伊藤清彦店长。
作者松久淳和田中涉把《天国的本屋》简称为《天本》。两人动情地说道:“《天本》是伊藤清彦店长的书。”事实上,没有爽屋书店,就没有《天国的本屋》的火暴。
当然,作为编辑的田中爱子,也有相同感受。不过,田中爱子又有自己的疑问:“即便这样,还是弄不清从滞销转为畅销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天国的本屋》(又叫《之1》)的“商品力”究竟在哪里?比如,书店的店员们通读了《天国的本屋》系列,大家一致认为,内容充实要数《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艺术性强要数小学馆在2002年9月出版的《恋火天国的本屋之3》。但是,《之2》、《之3》的发行册数分别达到2万册的时候,木乐舍和小学馆在重印的问题上都十分谨慎,与《之1》的情形明显不同。
从读者寄给鎌仓春秋社的“读者卡片”中也许能找到一些原因。有的读者写道:“读了这本书,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哭泣。”有的读者写道:“今后不光是业务书,就是小说也想阅读了。”有的读者则写道:“逛本屋(即书店)使人快乐。”
《天国的本屋》的第1本,对不习惯阅读图书的人而言,具有传达快乐的吸引力。
(二)复兴出版的中心人物是书店店员
截至目前,在使《天国的本屋》火暴起来的爽屋书店,仅《天国的本屋》就销售(零售)出去1600册;《尘世的梦想天国的本屋之2》销售500册;《恋火 天国的本屋之3》销售400册,三卷本共销售2500册。《天国的本屋》刚刚发行销售时,书架上的其他书卖得很快,惟有这本书“走”得慢。伊藤清彦店长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然后推荐给店里年轻的员工,员工们的“读后感”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这样,店长就决定展开扩大销售的策略。“如果仅仅是报纸和电视报道了,行情也不会火爆。偶然之间,无名的作者、地方的出版社和地方的书店幸会,三方联手才获得了成功”。
“以出版社为主的广告宣传已经不通用了。光靠电视和报纸,也不能制造火暴行情。要把书卖好,主要靠书店。书店经营者或书店店长,应当多给年轻员工以空间,激发他们想卖书、想多卖书的热情。今后,书店同仁之间,应当多交流销售现场的信息。也期待图书交易公司给予配合”。
2001年,新潮社以“新潮文库”推出的《白色的狗与华尔兹舞》(《白い犬とワルツを》),成为“百万册畅销书”。其中,一家书店的店员采取行之有效的扩大销售措施,使《白色的狗与华尔兹舞》的销售册数不断攀升,因此,这本“出版就发行的畅销书”又叫作“书店发行的畅销书”。书店决定图书畅销与否的倾向,在今后将越来越加强。
这里不妨再补充一个例子。
其实,还有的书店比爽屋书店更早采取扩大销售的措施。例如,千叶县成田市的未来书店成田店,在《天国的本屋》正式发行销售时,虽然只配送了一本,但店员藤崎理惠“慧眼识珠”,认为“只要是书店店员,都能把这本书卖好”。藤崎理惠进店刚刚一年,得到店长的亲笔签名合同,向出版社进货50册。书到以后,藤崎理惠对书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展示和陈列,过了1个多月,50册仅剩下5册。
然而,藤崎理惠并没有在《天国的本屋》上就此止步。她不断寻找独特的“这一个”图书商品,不断创造好的业绩。像片山恭一创作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世界の中心で、愛をさけぶ》),是上年(2001年)4月发行的“老”书(已出版图书)。藤崎理惠为这本书的招贴广告引起出版商小学馆的关注,小学馆以此大力开展促销,最后销售量呈现“井喷现象”。原来的说法是“出版社发行的畅销书”,后来变成“书店发行的畅销书”,现在又有了“个人销售的畅销书”的说法。
《天国的本屋》应当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复兴出版的中心人物、最重要的人物,也许是站在全国书店店堂中的店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