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所具有的透水性相对较差,而正是这种低透水性的存在,就使我们在实际施工时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开展排水固结施工,以此对软土的强度进行提升。同时,软土地基也具有着较强的压缩特性,非常容易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长时间受力而出现沉降以及变形等问题,对于市政道路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其还具有着触变性以及固态性的特征,如果受到外力的破坏,就可能出现从固态到流态的转变,进而使地基出现了不均匀以及沉降等问题。并由于公路的塌陷以及沉降而对过往行人的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通过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保障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在本文中,将就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软基加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市政道路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建设,而在我国很多的地区,往往分布着面积较大的软土,如果市政道路经过这部分地区,就很可能因为软土性质的原因对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城市的市政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城市通过市政公路的建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到软土地基的施工建设。
加大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力度是当前市政道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对于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是确保人们安全出行的直接因素,同时还会保障市政道路的应用年限,所以加固软土地基对于市政道路建设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要加大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力度,在道路实际施工中,依据当地的基础条件,在对施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要不断革新加固技术,确保施工质量。
1.软土地基的介绍
1.1软土地基的涵义
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主要由淤泥以及淤泥质土、杂填土、吹填涂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组成的地基。它会导致结构物的沉降和涵管弯曲现象的发生,并使沉降量超出工后允许范围。在这样路基上修建的公路,由于路基的沉降作用容易使路堤失稳,并且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跳车现象。因此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处理在整个公路建设中显得非常重要。
1.2软基地基的特点
第一,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由于软土主要是由粉土粒和黏土等构成的,而这些土表面都或多或少地会带有负电荷,负电荷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导致土粒表面的水含量上升,降低的土粒之间的粘结性,使土变得松软,土粒的孔隙比变大,降低了道路的抗压性。第二,坚固性低。道路建成并通车后,道路就会受到重力和外来车辆的压力,如果该路段是软基路段,且没有做好相应的加固措施,那么该路段的坚固性就会明显降低,道路也极易发生变形。此时如果有车辆在该路段上行驶,就有发生道路下沉的危险,不仅会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还可能会给驾驶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1.3软土地基的危害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软土地基的问题不解决,将会给施工方造成很大的困扰。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和坚固性都达不到道路施工本身的要求,就比较容易发生路面下沉或者路面断裂,道路变形率也比较高。由于它的承载力也较低,一旦有较多车辆在该路段行驶时,路面很有可能会发生坍塌,甚至对车辆和驾驶人员产生损伤。
2.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措施
2.1利用土木合成材料进行加固
针对深层软土地基,需要采用土木合成材料来进行加固。首先,在正式施工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对土体特征、密实程度等数据加以采集。在加固过程中,需要用到专业化的振动设备,将设备的振动频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再在振动的位置添加土木合成材料,使二者因为振动而充分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与韧性。但是这一技术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基本情况加以详细而全面的调查,导致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因此在规模较大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是不适用的。
2.2利用混凝土管桩进行加固
用混凝土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操作简单、普适性较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加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直接在软土地基中浇筑混凝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控制好管桩的硬度和高度,使之与施工实际相适应,一般说来,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管桩的直径应当是1.5m,其浇筑在土层中的长度应当达到25m,保证其符合工程建设的实情,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工程的质量。
2.3利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加固
在这项加固技术中,其关键在于则要将管桩投放到软土地基,而要保证投放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就应当对地基特点与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调查与分析。在利用预应力管桩加固之前,应当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软土地基范围、具体位置进行调查,保证加固的有效性,避免对资源的浪费。在明确范围与位置之后,需要进行放线测量,并根据施工方案找准预应力管桩的投放地点,再展开打桩作业,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当管桩投放完成后,应当在施工地点设立明显的标志牌,防止因为车辆、行人的误入而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以保证预应力管桩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4利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
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固化剂来提高软土地基的韧性与稳定性。利用搅拌机混合了固化剂的水泥和软基相搅拌,在二者充分结合之后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软基结构更加牢固稳定,进而提升其强度与韧性,使之符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要求。这一方法对施工工艺要求不高,操作较为简单,但是从经济性方面来说相对较差,会导致施工成本上升。
2.5利用塑料排水板进行加固
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一方面是长期吸收空气水分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雨水、雪水下渗,导致部分软基中的水分较多,不利于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般可以采用塑料排水板来进行加固。在加固过程中,采取专业的插板机来将排水板投放进软基结构中,再向其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作用力,使土层中的水分因为受力而通过排水板进入预设的通道中,最后再将之排除,以减少土层中水分。通过塑料排水板能够减少软基中的水分含量,使其固结效率得以提升,从而优化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在施工中或者在使用中出现沉降、塌陷等问题。再加上塑料排水板的购入与施工成本较低,经济性加高,在具体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
2.6强夯加固
针对浅层软土地基,一般可以采用强夯加固的方法。这一加固方法主要是借助强夯机上重锤自由落地而形成的力量使地基得以密实,其所需要的施工时间较短,且施工范围较大。再加上施工程序简单,能够有效提升软基的夯实程度,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常常用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前期勘查中发现土层中含有垫层,则这一方法不适用,可能会致使垫层破裂、地下水上涌,从而增加修复成本,得不偿失。
2.7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实际上就是排水固结法,如图1所示,是指在原地基上開挖出一条排水通道,然后填入适当的填料对软基荷载进行强化,这样可以充分挤压软土当中的水分,再促使水从预先设置好的排水孔中流出。排空水分后,软土孔隙变小,达到固结的效果。另外砂袋固结起效以后,还可使用超静压水对孔隙进行消除,提升土层应力,对地基进行进一步强化。
3.结论与认识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对柔软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道路的软基加固处理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每种技术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施工对象采用合适的软基加固处理方法,制定良好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安全隐患,对各个细节都要严格观察,仔细考虑,在施工工期内完成施工过程,并保证施工质量。另外,现代世界是科技的世界,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积极研发新的软基加固技术,努力提高道路的承载力,促进市政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魏进泉;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6,(1)
[2]任凤;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0)
关键词:软基加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市政道路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建设,而在我国很多的地区,往往分布着面积较大的软土,如果市政道路经过这部分地区,就很可能因为软土性质的原因对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城市的市政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城市通过市政公路的建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到软土地基的施工建设。
加大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力度是当前市政道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对于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是确保人们安全出行的直接因素,同时还会保障市政道路的应用年限,所以加固软土地基对于市政道路建设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要加大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力度,在道路实际施工中,依据当地的基础条件,在对施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要不断革新加固技术,确保施工质量。
1.软土地基的介绍
1.1软土地基的涵义
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主要由淤泥以及淤泥质土、杂填土、吹填涂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组成的地基。它会导致结构物的沉降和涵管弯曲现象的发生,并使沉降量超出工后允许范围。在这样路基上修建的公路,由于路基的沉降作用容易使路堤失稳,并且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跳车现象。因此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处理在整个公路建设中显得非常重要。
1.2软基地基的特点
第一,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由于软土主要是由粉土粒和黏土等构成的,而这些土表面都或多或少地会带有负电荷,负电荷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导致土粒表面的水含量上升,降低的土粒之间的粘结性,使土变得松软,土粒的孔隙比变大,降低了道路的抗压性。第二,坚固性低。道路建成并通车后,道路就会受到重力和外来车辆的压力,如果该路段是软基路段,且没有做好相应的加固措施,那么该路段的坚固性就会明显降低,道路也极易发生变形。此时如果有车辆在该路段上行驶,就有发生道路下沉的危险,不仅会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还可能会给驾驶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1.3软土地基的危害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软土地基的问题不解决,将会给施工方造成很大的困扰。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和坚固性都达不到道路施工本身的要求,就比较容易发生路面下沉或者路面断裂,道路变形率也比较高。由于它的承载力也较低,一旦有较多车辆在该路段行驶时,路面很有可能会发生坍塌,甚至对车辆和驾驶人员产生损伤。
2.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措施
2.1利用土木合成材料进行加固
针对深层软土地基,需要采用土木合成材料来进行加固。首先,在正式施工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对土体特征、密实程度等数据加以采集。在加固过程中,需要用到专业化的振动设备,将设备的振动频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再在振动的位置添加土木合成材料,使二者因为振动而充分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与韧性。但是这一技术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基本情况加以详细而全面的调查,导致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因此在规模较大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是不适用的。
2.2利用混凝土管桩进行加固
用混凝土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操作简单、普适性较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加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直接在软土地基中浇筑混凝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控制好管桩的硬度和高度,使之与施工实际相适应,一般说来,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管桩的直径应当是1.5m,其浇筑在土层中的长度应当达到25m,保证其符合工程建设的实情,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工程的质量。
2.3利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加固
在这项加固技术中,其关键在于则要将管桩投放到软土地基,而要保证投放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就应当对地基特点与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调查与分析。在利用预应力管桩加固之前,应当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软土地基范围、具体位置进行调查,保证加固的有效性,避免对资源的浪费。在明确范围与位置之后,需要进行放线测量,并根据施工方案找准预应力管桩的投放地点,再展开打桩作业,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当管桩投放完成后,应当在施工地点设立明显的标志牌,防止因为车辆、行人的误入而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以保证预应力管桩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4利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
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固化剂来提高软土地基的韧性与稳定性。利用搅拌机混合了固化剂的水泥和软基相搅拌,在二者充分结合之后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软基结构更加牢固稳定,进而提升其强度与韧性,使之符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要求。这一方法对施工工艺要求不高,操作较为简单,但是从经济性方面来说相对较差,会导致施工成本上升。
2.5利用塑料排水板进行加固
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一方面是长期吸收空气水分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雨水、雪水下渗,导致部分软基中的水分较多,不利于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般可以采用塑料排水板来进行加固。在加固过程中,采取专业的插板机来将排水板投放进软基结构中,再向其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作用力,使土层中的水分因为受力而通过排水板进入预设的通道中,最后再将之排除,以减少土层中水分。通过塑料排水板能够减少软基中的水分含量,使其固结效率得以提升,从而优化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在施工中或者在使用中出现沉降、塌陷等问题。再加上塑料排水板的购入与施工成本较低,经济性加高,在具体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
2.6强夯加固
针对浅层软土地基,一般可以采用强夯加固的方法。这一加固方法主要是借助强夯机上重锤自由落地而形成的力量使地基得以密实,其所需要的施工时间较短,且施工范围较大。再加上施工程序简单,能够有效提升软基的夯实程度,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常常用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前期勘查中发现土层中含有垫层,则这一方法不适用,可能会致使垫层破裂、地下水上涌,从而增加修复成本,得不偿失。
2.7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实际上就是排水固结法,如图1所示,是指在原地基上開挖出一条排水通道,然后填入适当的填料对软基荷载进行强化,这样可以充分挤压软土当中的水分,再促使水从预先设置好的排水孔中流出。排空水分后,软土孔隙变小,达到固结的效果。另外砂袋固结起效以后,还可使用超静压水对孔隙进行消除,提升土层应力,对地基进行进一步强化。
3.结论与认识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对柔软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道路的软基加固处理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每种技术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施工对象采用合适的软基加固处理方法,制定良好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安全隐患,对各个细节都要严格观察,仔细考虑,在施工工期内完成施工过程,并保证施工质量。另外,现代世界是科技的世界,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积极研发新的软基加固技术,努力提高道路的承载力,促进市政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魏进泉;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6,(1)
[2]任凤;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