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免疫结合试验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Towbin等[1]首先将在核酸分析上广泛使用的新型固相材料――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sheets,NCS)引入蛋白质抗原的免疫电转移分析技术中.1982年,Hawkes等[2]建立了以NCS为固相载体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又称抗原斑点试验(antigen spot test,AST)[3]或dot-ELISA[4].此后,DIBA在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方法学和在某些皮肤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1例女性患者,75岁,左腕部出现皮损5年.初为红斑,渐增大,就诊前6月,皮损内出现一小结节,查体见左腕伸侧有一境界不规则红斑,直径22.5cm,其中央可见一直径4mm大小的红色圆顶结节,无内脏肿瘤表现.红斑皮损处行活检.结果:组织病理示红斑处显示典型的鲍温病改变.
期刊
胶原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细胞外蛋白质[1,2]。真皮中主要含Ⅰ和Ⅲ型胶原(其中Ⅲ型胶原约占20%)[3],它们以胶原纤维的形式存在,在组织中规则地定向排列。在一些纤维化疾病如硬皮病,可见胶原大量沉积于真皮和内脏器官,这在硬皮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胶原的生物化学简介一,胶原的生物合成1.编码胶原多肽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先被转录为mRNA前体,经加工后形成功能性mRNA,最后
本文作者治疗了4例患有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的儿童,较客观地确定大仑丁对JEB的可能疗效。一对兄弟(年龄为12和14岁)患有全身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GABEB),另外一对兄弟(6和10岁)是致死型(Herlitz型)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4例患儿均用透射电镜,免疫荧光和特异性的抗皮肤基底膜抗体证实了JEB的诊断。
生土豆引起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如:哮喘、流涕、喷嚏、荨麻疹等曾有报告。本文报道2例由生土豆肉引起的接触过敏性皮炎。就作者所知,此2例患者是首次证实由生土豆所致的接触过敏。例1为37岁家庭主妇,自18岁婚后,于其非习惯性用手――左手的手掌发生湿疹。在其从事为食堂准备蔬菜的5年中,皮损明显加重。
期刊
作者对1985年9月~1986年4月来Leeds医院就诊的49例给予足够抗生素但治疗无效的痤疮病人(占610例痤疮患者总数的8%)在微生物学、耐药性检测和皮脂分泌率(SER)三方面做了研究,以同年龄、性别的22名未治疗者设为对照。结果发现葡萄球菌、丙酸菌属或糠疹癣菌属在量上二组间无显著差异。无效组中8例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而对照组中来见。
氨甲喋呤(MTX)常用来治疗严重型银屑病.但对接受该药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长期应用MTX可导致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然而这些患者在接受MTX治疗前的肝脏情况及其与酗酒、肥胖、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对肝脏有损的危害因素的关系以及停用MTX后肝脏病变的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为了解光线性类网状细胞增生病(AR)皮损浸润细胞的性质,作者用免疫组化法对13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病理材料取自13例AR患者的临床活动性皮损,冰冻切片,将多种抗淋巴细胞及非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经敏感的PAP方法处理。
氨苯砜于1908年合成。它用于皮肤病的治疗领域已有悠久的历史。经40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适应证不断在扩大,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认识不断提高。现将近年来应用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据文献报道,梅毒误诊者占3.4~30.6%,其中绝大部分误诊发生在早期梅毒。作者对彼得柴伏特斯克皮肤性病防治所1976~1988年98例早期梅毒误诊情况进行了分析:误诊患者中一期血清阴性梅毒2例,阳性18例,二期46例和二期复发32例。
期刊
寻常性天疱疮(PV)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可见表皮中有自身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血清中有循环抗体。DIF是诊断PV的可靠检查方法,IIF检查的抗体滴度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试图探讨在PV临床缓解期免疫荧光检查对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导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