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德富芦花的散文诗短小精悍,多写自然景色,依景抒情,托物言志,常隐含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其作品语言秀丽,描写细腻,十分精致,与平淡而又深刻的立意十分谐调,且意蕴悠远。
《晨霜》这篇散文诗写景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但作者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是依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痛恨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反对国家走帝国主义道路,反对其兄弟与反动黑暗的政府同流合污。他同情弱者,宁愿与普通人民为伍,即使十分潦倒,也决不玷污自己的清白和对光明的追求。可以说,清凛、洁净,追求光明,便是这篇散文诗的主题。作者在文中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一是保持清白,二是追求光明。从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文笔之美,也看到了作者的心灵之美。
《晨霜》这篇散文诗共六个自然段。开头一段提出爱霜的理由,定下感情基调。中间四段写景,写得很细腻,很有层次,使人如临其境。最后是抒情,再次表达自己对霜的喜爱。写霜,先写状态,像“一层薄薄的细雪”,竹林和常绿树上一片银白,表现了霜的浓重,因而是“罕见”;次写颜色,写霜的颜色的变化。霜的颜色本来是晶莹洁白的,但早晨旭日东升的时候,日照晨霜,霜的颜色便有了变化。旭日初升的时候,“那粒粒白霜,皎洁晶莹,对着太阳的一面,银光闪烁”,而背着太阳的一面,则是“透映着紫色的暗影”,整个村野“半明半暗,半白半紫。一眼望去,所见之处,银光紫影,相映成趣”,紫影中仍然可以看到霜,隐隐约约的,“大地简直成了一块紫水晶”。当农夫在稻地里烧稻草的时候,青烟遮蔽了太阳,这时霜又变成了白色,遇到霜重,那青烟竟也带上了一层淡紫色。从霜的晶莹洁净,霜的颜色的变化,都表现了霜的清新可爱,也可看出作者对景物观察的细致。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加体味。
《晨霜》这篇散文诗写景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但作者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是依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痛恨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反对国家走帝国主义道路,反对其兄弟与反动黑暗的政府同流合污。他同情弱者,宁愿与普通人民为伍,即使十分潦倒,也决不玷污自己的清白和对光明的追求。可以说,清凛、洁净,追求光明,便是这篇散文诗的主题。作者在文中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一是保持清白,二是追求光明。从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文笔之美,也看到了作者的心灵之美。
《晨霜》这篇散文诗共六个自然段。开头一段提出爱霜的理由,定下感情基调。中间四段写景,写得很细腻,很有层次,使人如临其境。最后是抒情,再次表达自己对霜的喜爱。写霜,先写状态,像“一层薄薄的细雪”,竹林和常绿树上一片银白,表现了霜的浓重,因而是“罕见”;次写颜色,写霜的颜色的变化。霜的颜色本来是晶莹洁白的,但早晨旭日东升的时候,日照晨霜,霜的颜色便有了变化。旭日初升的时候,“那粒粒白霜,皎洁晶莹,对着太阳的一面,银光闪烁”,而背着太阳的一面,则是“透映着紫色的暗影”,整个村野“半明半暗,半白半紫。一眼望去,所见之处,银光紫影,相映成趣”,紫影中仍然可以看到霜,隐隐约约的,“大地简直成了一块紫水晶”。当农夫在稻地里烧稻草的时候,青烟遮蔽了太阳,这时霜又变成了白色,遇到霜重,那青烟竟也带上了一层淡紫色。从霜的晶莹洁净,霜的颜色的变化,都表现了霜的清新可爱,也可看出作者对景物观察的细致。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加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