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套有声的校园明信片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广受追捧。这套明信片包含体现师大校园文化元素的精美图片、书签各20张,以及20首主题音乐和校歌,采用二合一模式,将书签与明信片进行合体,同时融入了各类主题音乐。特别是每一张书签的背面还将《内蒙古师范大学校歌》进行了完整呈现,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即刻听到“师大的声音”。
这套极富创意的明信片源自成长于师大校园的慕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公司团队成员的努力下,这套明信片一改传统习惯,体现了文化、创意、时尚的完美结合。
几年前,将文化创意做成产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还是一个概念,但是慕点文化将这种概念变成了现实。
1.植根校园,催生创业梦想
1994年出生的曹艺是慕点文化的创始人。她身边的人介绍,曹艺从小古灵精怪、文艺范儿十足,思维灵活、脑洞大开是她的常态。
小时候在旅途中看到的奇特文创产品,不经意间成为埋藏在曹艺心中的一颗种子。201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后,她选择了文化管理专业。
“初入大学,在老师和学校众创空间的支持下,我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让我感受到了文化创意产业散发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自己专业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热情。”曹艺回忆说。
2014年,曹艺相继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网栏目编辑、频道总监、副总编。在学院支持和学长的带领下,她初尝文创趣味,设计、生产、制作的《大美师大》系列明信片,颇受同学和校友的欢迎,也淘到了她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从那时起,她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文创产业的信念。
2015年,曹艺带领团队完成了《内蒙古高校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策划书》并获得全国“创青春”内蒙古分赛区代表项目铜奖。
毕业前夕,她在呼和浩特牧勒众创空间实习。这期间,与传承人面对面、多次参与大型非遗活动的经历为她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潜心挖掘非遗里的文化创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曹艺说:“经过几年的积淀,我逐渐有了创办企业的想法,因为不断地学习实践经历,让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走入了我的内心深处。”
2.依靠创意,走好创业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极肥沃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土壤,但当地的文化影响力并未走在全国前列。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做演讲,他的几句话让曹艺一直记忆犹新:“全国的广场上响彻来自内蒙古的音乐,草原文化本身是有魅力的,内蒙古的草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但为什么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在全国没有名列前茅呢?”
带着这种思考,曹艺相继考察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文创产品,并全面对比了内蒙古本土的相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蒙古本土,真正了解和从事的人并不多。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的人就更少了。”曹艺说。
“立足大学校园,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了这个目标后,曹艺和团队创立了内蒙古慕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公司的创意怎么搞,业务方向在哪里,这些是曹艺和团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似乎没有难倒他们。用曹艺的话说,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就要有创意。
曹艺回忆说:“有次假期到浙江旅游,偶然发现一些工厂店面制作的小工艺品极富创意和个性。大家拿到手里,款款都爱不释手。同时我们也发现,设计制作所谓与众不同的‘专属产品’原来并非想象中那么难。”
创意、实践、思考的多重碰撞,激发了慕点文化团队的创业灵感:学好传统文化技艺,将传统技艺与创意产业结合,给文化产品赋予使用价值,将美学贯穿生活,将文化产品赋予地域特色。
3.系统规划,把握创业未来
慕点文化成立前夕,曹艺先创办了《内蒙古文化产业报》,并受聘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协助学校师生策划研学考察活动。同年又任内蒙古科普学会活动策划部执行总监,同时负责北疆文创、内蒙古文化产业、内蒙古科普学会公众平台日常维护工作。这些工作经历为慕点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的慕点文化团队不再懵懂和青涩。“一个完整的项目从设计到落地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单品订单相对快一些,但也需要2~3周的时间。客户需求有很多共性,因此,我们开始考虑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相应的套餐式服务,并把服务流程标准化。目前,慕点文化公司正在探索内部管理模式,涉及前期的订单管理、设计稿件的反馈、产品的生产、后期数据收集等,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效率,加速规模化。”曹艺介绍起公司的业务,立意成熟、规划清晰。
谈及慕点文化的发展规划,曹艺表示,公司坚持产品为王,设计团队是核心。未来1年内,深根厚植不同客戶群体,优化设计途径、提高产品更新速度;同时积攒供应链资源,完善线上平台;2到3年后,提供全面、系统、多层次私人定制服务。
另一方面,慕点文化也在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IP和专利。目前公司已与呼和浩特市牧勒非遗手工众创空间合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手艺人合作打造文创爆款。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其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升级。
这套极富创意的明信片源自成长于师大校园的慕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公司团队成员的努力下,这套明信片一改传统习惯,体现了文化、创意、时尚的完美结合。
几年前,将文化创意做成产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还是一个概念,但是慕点文化将这种概念变成了现实。
1.植根校园,催生创业梦想
1994年出生的曹艺是慕点文化的创始人。她身边的人介绍,曹艺从小古灵精怪、文艺范儿十足,思维灵活、脑洞大开是她的常态。
小时候在旅途中看到的奇特文创产品,不经意间成为埋藏在曹艺心中的一颗种子。201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后,她选择了文化管理专业。
“初入大学,在老师和学校众创空间的支持下,我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让我感受到了文化创意产业散发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自己专业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热情。”曹艺回忆说。
2014年,曹艺相继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网栏目编辑、频道总监、副总编。在学院支持和学长的带领下,她初尝文创趣味,设计、生产、制作的《大美师大》系列明信片,颇受同学和校友的欢迎,也淘到了她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从那时起,她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文创产业的信念。
2015年,曹艺带领团队完成了《内蒙古高校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策划书》并获得全国“创青春”内蒙古分赛区代表项目铜奖。
毕业前夕,她在呼和浩特牧勒众创空间实习。这期间,与传承人面对面、多次参与大型非遗活动的经历为她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潜心挖掘非遗里的文化创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曹艺说:“经过几年的积淀,我逐渐有了创办企业的想法,因为不断地学习实践经历,让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走入了我的内心深处。”
2.依靠创意,走好创业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极肥沃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土壤,但当地的文化影响力并未走在全国前列。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做演讲,他的几句话让曹艺一直记忆犹新:“全国的广场上响彻来自内蒙古的音乐,草原文化本身是有魅力的,内蒙古的草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但为什么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在全国没有名列前茅呢?”
带着这种思考,曹艺相继考察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文创产品,并全面对比了内蒙古本土的相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蒙古本土,真正了解和从事的人并不多。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的人就更少了。”曹艺说。
“立足大学校园,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了这个目标后,曹艺和团队创立了内蒙古慕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公司的创意怎么搞,业务方向在哪里,这些是曹艺和团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似乎没有难倒他们。用曹艺的话说,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就要有创意。
曹艺回忆说:“有次假期到浙江旅游,偶然发现一些工厂店面制作的小工艺品极富创意和个性。大家拿到手里,款款都爱不释手。同时我们也发现,设计制作所谓与众不同的‘专属产品’原来并非想象中那么难。”
创意、实践、思考的多重碰撞,激发了慕点文化团队的创业灵感:学好传统文化技艺,将传统技艺与创意产业结合,给文化产品赋予使用价值,将美学贯穿生活,将文化产品赋予地域特色。
3.系统规划,把握创业未来
慕点文化成立前夕,曹艺先创办了《内蒙古文化产业报》,并受聘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协助学校师生策划研学考察活动。同年又任内蒙古科普学会活动策划部执行总监,同时负责北疆文创、内蒙古文化产业、内蒙古科普学会公众平台日常维护工作。这些工作经历为慕点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的慕点文化团队不再懵懂和青涩。“一个完整的项目从设计到落地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单品订单相对快一些,但也需要2~3周的时间。客户需求有很多共性,因此,我们开始考虑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相应的套餐式服务,并把服务流程标准化。目前,慕点文化公司正在探索内部管理模式,涉及前期的订单管理、设计稿件的反馈、产品的生产、后期数据收集等,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效率,加速规模化。”曹艺介绍起公司的业务,立意成熟、规划清晰。
谈及慕点文化的发展规划,曹艺表示,公司坚持产品为王,设计团队是核心。未来1年内,深根厚植不同客戶群体,优化设计途径、提高产品更新速度;同时积攒供应链资源,完善线上平台;2到3年后,提供全面、系统、多层次私人定制服务。
另一方面,慕点文化也在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IP和专利。目前公司已与呼和浩特市牧勒非遗手工众创空间合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手艺人合作打造文创爆款。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其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