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卷起 广袤原野,有旅人的脚步丈量;春花秋月,有诗人的心灵徜徉;金戈铁马,有征人的眼泪盛放。 秋水长天里的那一抹晚霞,铭记了谁的背影?一川烟草,安然了谁的流年?一寸光阴,徒染了谁的白发? 山水依旧,时光仍在,流逝的只是我们。 风过无痕,似昙花现,一瞬便已一生。 那渐远的时光里,是谁在唐诗宋词里痴痴地等?是谁在水墨丹青中默默地候? 千百年后,待我转身,纵隔了天涯海角的距離, 也是我今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卷起
广袤原野,有旅人的脚步丈量;春花秋月,有诗人的心灵徜徉;金戈铁马,有征人的眼泪盛放。
秋水长天里的那一抹晚霞,铭记了谁的背影?一川烟草,安然了谁的流年?一寸光阴,徒染了谁的白发?
山水依旧,时光仍在,流逝的只是我们。
风过无痕,似昙花现,一瞬便已一生。
那渐远的时光里,是谁在唐诗宋词里痴痴地等?是谁在水墨丹青中默默地候?
千百年后,待我转身,纵隔了天涯海角的距離, 也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
阳光明媚,岁月安稳,红尘如梦,时光正好。
恰此时,卷起。
二、倾杯序
送给风雨一笺落叶,送给岁月一抹温柔。
弹指往昔,岁月如画,成长,本就是五味杂陈。
千言万语皆化作一圈圈的年轮,淡定从容,优雅恬静,随着清风生长。
书一卷红尘纷乱,续一阙梦幻世事,心清静,梦自安闲。金戈铁马,残垣堆砌,岁月馈我一道伤痕,却赠我以十分圆满,万分欢喜。
举杯遥敬岁月,碧色琉璃盏中,盛满了浅浅的回忆。 曾经的水色年华,以琴瑟为伴。
只是,一曲罢,不曾看见回忆中的落雪渐停。
已倾杯矣。
三、相见欢
那年江南昆曲评弹里,素衣纤纤的,可是你?
那年长安烟柳高阁上,舞步翩翩的,可是你?
千百年前,那个在台上水袖轻扬的你,低头沉默在自己的时光里,不曾见我眉间愁意。
寥落庭院中,落花如锦, 你轻抿茶香,听得隔墙送来一曲箫声,似忧似怨,惹得心事绵密。想看箫管自那人嘴角滑落,只是,落花天气,隔了吹箫人远。
一袭水袖微舞,莲步轻移,兰花指柔媚地捻起一朵落败的桃花。惋惜半晌,末了一声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
听得那院外落魄书生眉眼迷离,“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于是花前月下,笛吹歌和之时,相见之欢便浮于眉间。
戏文里的幽深曲折,唱词里的情意绵绵,让人意兴阑珊。 抿一口清茶,却已凉透。
四、步花间
如若与清风为邻,比水而居,晨间的白雾悠悠漫过长亭楼阁,那挥笔泼墨的背影,被时光描摹成一幅纤尘不染的画。
那个落花纷飞的时节,携着帘卷西风的哀绝凄婉,感月吟风,闲愁乍起之时,有人自云烟深处款款而来。
那个斜晖默默的岸边,徘徊着瘦比黄花的身影,鬓间的钗头凤上,轻晃着精致而幽深的相思。
那个疏雨寥落的黄昏,我自花间踱步而来, 倾听风来的长息。在光与影交会的彼岸,我隔江泅渡,却只得一梦的温存,梦中,你红颜如旧,青衫罗衣,笑魇如花。
五、浮生欢
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荒芜在悠悠史册中的边城烽火,尘封在漫漫岁月中的金戈铁马,诉说着,那曾被遗忘的岁月中,有人曾挥墨论江山,金戈护长安。
隔着历史的关隘,转身眺望,关内,有歌舞升平的不老传说,关外,是漫漫风沙诉说的沧海遗梦。
旧时,一曲古调羌笛,只影独人,暮色徘徊不肯西沉。
金戈年少,铁马纵横,以长风作刃,折戟沉沙,扬鞭绝尘,无怨刀锋偏冷。烽火狼烟中,有人提笔落款,写“别后,死生无关。”,只为青史两字:“忠贞”。偏鸿雁不肯归去,大漠长烟里,捎来谁的一纸相思?纸上寥寥如箴,她道,生死不弃。
肩上义字太沉,望不得转身,滚滚狼烟中,羌笛悠悠,白霜满地。此情已无需风月作衬,胡笳一曲罢,泪湿青衫。
可共我转身,守山河一程?
六、枕上书
谁的声音穿破了雾霭,抚动绿影婆娑?半帘黄昏,一袭花痕,长剑铮破了唐风,玉笛吹乱了宋韵,浮生轻,一曲小调长。
风吹佩兰,一剑飘香,当繁花似锦,罗裙映阶绿时,你可知,有人打马自你窗前而过,一袭白裳,一柄断剑,环珮叮咚。
一首诗是一场红尘,一阙词是一个江湖,一回眸便是一生。前方是幻境的迷离,后方是尘世的迷茫,夫子庙旁,是时光凝聚的一抹忧伤,是世间的一方净土。
倚窗而望,红尘中行人匆匆,忽见月华如水。试问: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一街暗香,阑珊寻了谁?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一帘幽梦,凭栏念了谁?一季更替,轮回换了谁?
七、卷央
岁月不堪数,故人不知处,最是人间留不住。
一曲悲欢离合歌罢,一页酸甜苦辣翻过。看长沟流月,流走半世年华;杏花疏影,摇曳一梦苍凉。
只道是,旧岁繁华,终不敌今朝新绿。
我提笔墨一轮,写罢浮生,回眸凝望,身后是一地走过的荒芜,那些温情岁月,在时光中轻舞,渐渐迷离成我无法触及的虚无,随着光阴渐行渐远。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也罢,今后的一山一水,自己安静地走完,拥一卷诗书,谱一曲新词,锦歌慢行,且听风吟。
其他文献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2,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3”语不才4,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5,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6,袖金以私之7。即门者持刺入8,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
曾经,是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中药的,因为太过苦涩,即便很久之后想起那种滋味,口腔中仿佛残存依然着一份苦涩。纵使有那些美丽的名字作为装点,也掩饰不住舌尖的辛涩滋味。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些草木熬成的药,在苦涩中品尝到了一丝丝淡淡余香。本草多情,不读其心 你可能不曾见过它们的样子,但你一定听说过它们的名字。它们从远古赶赴而来,带着或温暖或孤独的名字:浮萍,当归,独活,将离,王不留行…
宗臣,字子相,嘉靖进士,为明代“后七子”之一,三十六岁即离世而去,但其操守与才名却广为人知。宗臣中举后先授职为刑部主事,后调任吏部考功主事,他不满奸臣当道、朝政昏聩,因染疾咳血请辞回乡,在扬州百花洲上筑室而居,读书赏景养病,悠闲惬意。闲适的生活没过多久,被朝廷贬抑的重臣李默重掌吏部,催促宗臣回京供职,宗臣避世是因为不满,并不是不想做官,有正直的长官他还是愿意回来继续参与政事的,他一番考虑之后回京,
初为人师 走在大街上,一样的马路,一样的行人,一样的街景熟悉得教我心惊。想那时,也是这么骑车去学校——是去上学,而今是去教书了。 学校门口,又一次被执勤的学生堵住问,“你是哪个班的?”我无奈而又懊丧,低下了眼睛道,“我是老师。” “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么?!自从爸爸去世后,我自己也一败涂地,似乎不想着再站起来。深夜睡不着总还在想,既然生命短暂,人生在世,就更应该做些什么,为自己,也为别人。命
有些时候,情感与理性之间充斥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逼迫着人们做出选择。许多人不知道“鱼”和“熊掌”到底应该摒弃哪一个,最终酿成大祸。 其实,情感与理性并不如此势不两立。只要我们能克制情感,不让其泛滥成灾,理性地思考,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取舍,这样情感与理性就能握手言好,冲突也就灰飞烟灭。 为了情感与理性友好往来,我们就要划分好情感与理性的界线,不能让二者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唐主庄宗,喜爱
书柜里有一张《天唱》,二十多年前,先生特意为我买来。 那时,我刚刚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西藏之旅,脸上黝深的高原红还未褪去,凹陷的双颊如瘦石般嶙峋着。 然而,“眼睛很亮”。 这是先生的话。在机场见到第一眼时,他脱口而出:“惨不忍睹。”回家路上,望着兴奋不已的我,又说:“眼睛很亮。”几天后,面对祥林嫂般喋喋不休、没日没夜说西藏的我,先生说了第三句话:“魂掉了。” 这极简地勾勒一个旅人从形到神到魂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 宋 · 苏轼 不知为何,很
刚下完雪,风头硬,感觉身上像没穿衣服。我扛着锹和洋镐,走在柳树沟的铁道边,一辆绿皮火车正从眼前驶过。 带工的班长吹一声哨子,我们十几个人就干了起来。一字排开,各就各位,用洋镐将铁轨下的石子往瓷实里砸。因我们几个是新来的,虽然有力气,但可能还不得法,所以班长就有些看不惯。开始还只是指点指点,后来到我们跟前便埋怨:“会干活吗!再重新砸一遍!” 我使劲抡着镐,一声不吭。天冷了,找活难,说就让人家
1996年,我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目前汉语教学面临着危机。大部分教材没有抓住汉语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即怎样处理‘字’这一语言教学基本单位的问题。确切地说,无论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方面,还是在教材的编写原则和课程设置方面,都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能正确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所特有的关系,这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我的这一番言论彻底引发了汉语教学界的“字本位”与“词本位”之争。其实,汉语教
我的家乡在周至。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陕西盩厔县,其地山环水复,因名‘盩厔’。”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以山曲水折而得名。而我的老家,是真的“北濒渭水”,就在渭河边上。 老家的地是典型的沙土地,种小麦产量太低,好在靠近渭河,水资源丰富,水稻就成了庄稼的主心骨。记忆中,实施“黑河引水工程”之前,一出门满是一望无垠的稻田。每年一到五六月,湛蓝的天上大朵大朵白净的棉花云,绿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