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之谈桂林山水画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4-11-27-15:00 地点:桂林广西师大育才校区北苑
  [注:本文系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桂林山水画发展史研究》编号:YB201031课题阶段成果之一]
  张景鸿(以下简称张师):很荣幸见到刘老,占用您的时间了。桂林山水画发展史研究课题已经两年,最初是那次在大瀑布饭店的启动仪式。后来经过一些调研如收集资料等,发表过几篇论文,也通过了几次访谈、座谈会采访过几位前辈。今天想先由几位研究生请教您几个问题。
  方照周(以下简称方):刘教授好!您作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资深教授,也是当地桂林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画家,我们十分荣幸有机会向您请教。黄独峰先生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的重要画家,他在外学习数年后回广西,对桂林山水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岭南画派跟桂林山水画的桥梁,您怎么看待岭南画派对桂林山水画的影响?
  刘益之(以下简称刘师):提起岭南画派,原来“二高一陈”是老三杰,而黎雄才,关山月,黄独峰是“新三杰”中的代表人物,黄独峰原来是一直跟高剑父学画,高剑父让黄独峰在“南中”任教。因此黄独峰是岭南画派嫡传,关系比较密切。黄独峰一生要的目标是:写生要像高剑父(一样灵活);用笔要像吴昌硕;色彩要像齐白石;造型要像徐悲鸿(雄浑)。徐悲鸿的画雄浑大气。他这个目标基本上也是这么过来的,当然他也有自己的东西。黄到了广西后称得上一个旗手。他到广西艺术学院教学,带出了不少学生,其为人从艺留下了宝贵财富,我是他(教学的)的助手,带了黄格胜、陈玉圃。个人关系也很密切。招了两个研究生。当时还在香港,其间我深受他的教育。山水人物画家刘锡永,73岁去世。
  我59年毕业分配到广西,在校(湖北美院)时就喜欢山水。那时老师是张振峰、王宰文革受迫害严重,张在桂林办展我出力相助。我凡是艺术上对我有帮助的我就学习。上世纪50年代初,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一起写生,办展,我受此写生潮流(影响),不管国画油画都不靠相机,都现场画。老一代过世的,像黄宾虹、李可染(的画)我在校就常临。罗铭也是岭南画派。人问我是什么画派?我说我是岭南画派——重写生,又把西方的东西吸收,当然还是初期阶段。高剑父等人是吸收些日本画法,撞粉啊,染天,染水呀,都學过来。黄独峰入岭南后,感到自己的传统功夫还不够深,于是52年又拜了张大千,后来有人改换门庭,(过去,讲宗派那是很严格的)黄独峰立场坚定,立足点确立。因为张大千的“大风堂”藏画可谓富可抵国。进了“大风堂”才可看到,才有机会真正学习到。我到黄独峰家看他画画,这是(学习中国画)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法。
  黄老1960年从印尼回国,受南亚一带包括印尼的中西画风影响很大。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合作中学习。你参与了合作,就会拿出来(方法、水平)。过去学武,老师不教,就偷看、偷学。所以我认为,黄老比高剑父一代是超过了的。比广东的关山月、黎雄才也超过了。这一点虽然陈(树人)不承认,因有门户之见。我看过一本陈传席主编的《空有画派……》,只字不提(黄独峰),也是门户之见。黄独峰画册《印尼写生》,山水、花鸟都擅长,比黎、关、在用笔、用墨、表现实际上都进了一步。所以,岭南画派通过黄独峰影响是比较大的。黎雄才不但画漓江,还到周边去画。黄、黎、关三人都应在一个水平线上。他们的造型能力是传统中国画家所不及的。
  黄独峰这人广东很多画家不知道,是由于排斥心理。一山不能藏三虎。两虎都不能。当广西知道这情况,就收了过来了广艺没有住处,刚到时就住饭店。系里要我第一个去接触他。到南湖边,后搬到艺术学院旁。所以岭南画派和桂林山水画,不分伯仲,就是说岭南画派对桂林山水画促进或说是起的是示范作用。
  漓江画派最重要的是写生,用毛笔、宣纸,其它都不要。为什么?用毛笔、宣纸作画可以直接锻炼驾驭中国画材料的能力,难度很大。但是我不怕难。我的作画特点是毛笔写生。这五十,六十多年我就是当场画,不足的回来慢慢收拾。桂林山水,漓江画派,应说是画桂林。我就是画桂林。我这些年所到之处,都是毛笔写生。你钢笔的一条线,回来再变成画,很难。像李可染、宗其香、陆俨少、唐云、罗铭等(都重视直接写生)。齐白石画过桂林,但只是写意,画收集素材的速写。有个北流的人(冯震),是很有文化的人,他邀请过黄宾虹来。但画北流的,就是喀斯特地貌,共8张小画。讲到外来画家可以说,来画的很多,画的好的少。写生,过去有成见,虽“三真三假”或“七真三假”,但人家一看就是这地方。具体皴法,就是黄宾虹以后,习惯那一套,习惯了。勾以后,就是点,皴法少。桂林这地方,跟别地方都不一样,跟太行、华山都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这不是一般画家能观察到的。我就是用整体观察方法,这个是传统方法,包括白雪石啊,(传统习惯),他(的程序)是勾、皴、擦、点、染,这个对于桂林山水一是没有长期体验,二,不是整体观察,整体表现。
  桂林山水画这一名词(概念),没问题!我书名就是用过,如《桂林山水画法》。宗其香写生是三个基地:桂林、西双版纳、三峡。他是水彩画家,央美水彩画主任。是徐悲鸿最重视的学生。徐悲鸿的理念 “西法之可采用者融之”。他的水彩画在中国是一流的,一生摸索,西方的什么可以融入?我一生体会,整体观察是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不被人注意的。整体在色彩关系中最重要。传统要从整体开始,整体观察是西法中最值得我们引进的。传统不是这样,我一看这个山,一眼(看)就知道用什么皴,就因为是整体观察。传统是从局部入手。用传统法画漓江的为什么不敢画?那就是没有整体观察,所以外地人到桂林,也就十天八天就走了。观察不到(位)。必须是当地人,长期在这。李可染不画漓江竹子,他不画漓江最美者(竹子)。不可能不见到(竹子),因为一是他注重语言,二是他毕竟不是桂林人。所以避开。榕树、竹、刘海粟、李可染肯定是喜欢的,但(在语言技法上)李主要是擦,发挥素描之长。漓江人,桂林人不画桂林,遗憾!一直,桂林画家都认为,桂林山水只用折带皴,(是误区。)   整体观察,油画最强调。冷暖只有靠对比才能看到和画出来。我是解放后进的美术学院,接受的是苏俄绘画体系。其实,就四个字:整体-局部。实际解决要几个钟头。是因为从整体表现。如搞得很细致,很丰富。徐悲鸿到了以后,一些人一下做不到,就联合起来反对他。
  张师:今天的一代学生都是从素描入的手,但如果国画创作中不利用这地点,是否是基本资源的浪费?
  刘师:就只是过关(高考)为实用学一招。画不像,就需要整体观察,明暗、形等要不断比较。陈丹青搞油画的,强调写生。油画画色彩。现在画照片的,色彩肯定单调,因为是从整体中单个切取。我写生就是用墨。到一定阶段,够,就上色。离开对象可以回来画,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我写一千张画没有雷同的,因为景物不同。我写生,往往板凳不移开,一景多角度画,画出多张画。画派,不管什么派都有可取的。
  张:桂林山水的审美特征,您怎样理解?
  刘师:奇秀为主,雄奇有没有?有。这要根据你的观察分析。比如独秀峰虽然不高,但它是号称“南天一柱”,所以很高。横看成岭侧成峰,看的角度不同,你高处看、仰看,它的雄、奇、险就出来了,另一角度看又很秀。现实中植被、树木,茂密了,看上去就秀。你像叠彩山也不高,但上面的建筑称“拿云亭”。 雄、奇、险、秀、幽、旷,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
  张:桂林是水层岩?
  刘师:喀斯特地质,基本是横向纹理,长横短竖,长竖短横。经雨水侵蚀,植被长期影响。太行山植被下紧接就是悬崖,悬崖也不过是横的。你掌握,先是植被,有进去,有凸出,因不同受光,形象就有变化。华山荷叶皴是大关系,但里面还有小的(石头纹理变化),总之是横、竖变化。水层岩,一层又一层,经几千万年变化,有孤峰,丛峰,九屋山、骆驼山是一种残峰,现在该崩的崩掉。通过皴擦点染,这种丰富性变化要表现出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这么画。再变化还是要表现。对象没有固定表现的皴法。河边水冲原因,骷髅皴出来了。雨淋(墙头)皴也是。七星岩石头也有折带皴。
  张:刘老您怎么看桂林山水画艺术市场,艺术经济及规范市场的有序化?
  刘师: 70至80年代,随着文革后旅游热的出现,那时客人买纪念品,带上桂林山水画回去最盛行。当然是低价位的。市场上的桂林山水画是低品位的。要隨社会整体文化发展而发展。西方有西方的需求习惯,要了解。西方挂画的习惯不像旧中国。一幅中堂,两旁配对联。西方(建筑)我看过,中堂根本没地方挂,只适合小画。桂林五通农民画,分工制作,流水作业。要随人民审美提高而发展。我从不卖画。
  刘:请老师对桂林山水画发展史研究的课题给点指导意见。
  刘师:有本《名家画桂林》各流派,画桂林在哪方面去做,总之有审美眼光。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是多元。像我是一种。叶侣梅,从广东来的,画桂林比较长。首先要有作品。外地人画桂林、桂林人画桂林、一直画桂林的,可归类。各画种画桂林,非山水画家画桂林山水的。先搜集作品,再分类。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指导教师:
  张景鸿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画讲究创造美的意境,从画中表现情与景,创造一个能够使人发挥想象的画面,而这个画面正是虚与实相结合的统一体。“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画更是将虚实之美表现到极致。无论是中国画中虚实的哲学渊源,还是中国画的意境、构图、气韵,“虚实相生”都是一个研究中国画很好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美;虚实相生;对立统一  一、“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中国画的历史久远,其“虚实相
期刊
一、“逸”的提出及“逸品”标准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很多审美范畴在最初不是专门为绘画审美而提出的,“逸品”即是如此。“逸”出现在绘画品评中是从魏晋开始,缘于绘画品藻之风盛起,这一时期的品评风气虽说是基本限于人物绘画,但将“逸”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审美品评标准来进行运用时,也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如南齐谢赫在《画品》中评论袁蒨、姚昙度、毛惠远、张则四人的绘画时即用“逸”来形容:“袁蒨比方陆氏,最为
期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现代绘本创作中,尤其是互联网全球化的现状下,没有任何画家能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可以说,从出生那天开始,就不断受到社会整体趋势的影响,我们的所见所感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方式和采用的手法。与此同时,每位优秀的插画家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方式,虽然可能是同一主体,但表现手法一定是各不相同的。这便形成了每位画家不同的绘画风格。“作家用文字编写心中的故事,画家则用一幅幅图画构建自己的世界。在
期刊
摘 要:以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瑞奈·马格利特极具个人创作特色的“矛盾性”绘画为例,浅析马格利特作品的表现方式以及其背后所揭示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画家本人,更将其作品放入超现实主义革命的语境中,力求对马格利特的作品进行全面解读。  关键词:瑞奈·马格利特;图像;内涵  瑞奈·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比利时画家,超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绘画作品一直以“熟悉中的陌生”
期刊
摘 要:“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合人心意。”吉祥艺术一直活跃在艺术这个大家庭中,游于雅俗之间,渗透生活之中。不论在审美和装饰方面,还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它以其独有的形式和内容,为大众所喜爱。康熙时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瓷上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样,美轮美奂。文章将从吉祥和吉祥图案的渊源出发,探讨康熙官窑中万寿节庆典和插花瓷器上吉祥图案的纹样特征,并阐述传统
期刊
摘 要: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我国的传统绘画在世界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影响。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对我国的陶瓷工业美术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能够促使中国的传统绘画在陶瓷工业上得到展现。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绘画在陶瓷工业美术上的体现,同时阐述了陶瓷工艺美术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上的影响,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工艺;美术;艺术;影响  一、中国传统绘画在陶瓷工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分量较重、覆盖面较广的部分。文章主要是针对小学美术教材中的"造型·表现"领域,分别从它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其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美术教材  一、美术课程“造型·表现”模块的概念和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依据强化学习内容的探索以及综合性的学习主旨,变革纯粹以学科内容填充的授课模式及其上课流程,以此
期刊
摘 要: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展厅内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墨竹长卷《元贤竹林七友图卷》(《七君子图》)长达十米,首次亮相展出,着实抢眼。此作由六位元代墨竹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两幅)、赵原、顾安、张绅、吴镇的七幅图合卷合裱而成。卷中六人所绘之竹,虽形态笔法各异,但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此作堪称墨竹画中的无上神品, 亦可说价值连城。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竹林七友;六君子图;墨竹  此墨竹图为元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世纪罗马尼亚著名现实主义画家柯尔尼留·巴巴《从田间归来的农民》作品的分析,从组织构图、人物造型、色彩技巧及用光四个维度,来讨论巴巴的绘画风格,探索他高超的写实主义技巧,诠释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独特个性、自由人道精神和深沉大气的内涵。  关键词:巴巴;构图;造型;色彩  柯尔尼留·巴巴(1906-1997,以下简称“巴巴”),20世纪罗马尼亚著名画家,也是20世纪现实主义绘画承
期刊
摘 要:围绕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传神论”来展开,通过四点来阐述顾氏的传神理论:首先,顾恺之非常重视对形体的把握,即是他所说的“美丽之形”;二是在形体之上,通过画眼睛来“传神写照”,传达神韵;三者,顾恺之还强调充分调动主观审美想象(迁想妙得),使得所绘人物具备辨识性和自身特点,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最后,他注重人物环境背景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强调以景托人。  关键词:美丽之形;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神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