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利房叫停八年后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历史上“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可能会在2011年夏天画上句号。
  此时,距离2003年6月该市出台104号文件,宣布今后不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建设和分配“全成本微利房”时间已过去8年。
  8年里,曾因诸多“创新”而成为全国住房制度改革排头兵的深圳,在公务员的住房问题上却坠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一度处于“政策真空期”——新的制度还未建立,旧的制度却已被废除。
  
  福利房“最后的晚餐”
  7月中旬,深圳市“最后一批福利房”将迎来入住主人。这批福利房在3年前就已竣工,但一直无人居住。
  2003年6月,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实施方案》(下称“104号文件”)中提出,“最后一批福利房”的分配对象被限定为“2002年12月31日前入职、符合购买全成本微利房条件、但未购房的职工”。
  然而,这顿福利房“最后的晚餐”迟迟未能端上餐桌,一拖就是8年。这期间,深圳市乃至全国住房保障政策经历巨大调整,保障房被重新厘定为“民生工程”,政策重心向城镇中低收入者倾斜。
  有知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导致深圳市“最后一批福利房”分配搁浅的原因颇为复杂。但福利房与周边商品房之间的巨大“价差”,显然是主因之一:周边商品房目前价格早已“破4(万元)奔5(万元)”,福利房的定价虽经数次“动态调整”,每平方米的配售价仍不及1万元。
  用当地人的话形容:“分到一套福利房,就等于净赚几百万元。”
  于是,在诸多争议的夹击下,深圳市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变得十分棘手。政府部门承受巨大压力。
  深圳此刻的遭遇,在全国其他一些城市也有上演。去年6月,海南省海口市被曝出6000多套“限价房”专供机关事业单位人群,沦为“公务员保障房项目”。类似事件还出现在陕西咸阳、山西忻州等城市。
  现实表明,在当前普通民众住房需求巨大且住房有效供应不足的大背景下,但凡有为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群体集中兴建“限价房”的行动,无论理由有多充分,均会招致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
  显然,房改8年后,深圳公务员的“最后一批福利房”如何获得公众舆论的谅解,已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
  
  房改“不归路”
  已经退休3年的原深圳市住宅局房改处处长孙利平,是深圳市住房制度改革的亲历者。据他介绍:在2001年以前,深圳大部分资历比较老的公务员均已分过房子。2003年叫停实物分房时,一批卡在政策边缘、符合分房条件但未分到房子的公务员意见极大。于是,就有了兴建“最后一批福利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过渡性方案”。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深圳国有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量从内地调入人才。而住房制度被作为吸引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一个公务员在内地可能要奋斗10年才能分到房;但是在深圳,工作1年就可以有房。
  1988年,深圳向毗邻的香港学习,在全国率先启动住房制度改革,比中央提出的改革时间整整提前10年。深圳当时设计的房改机制是“双轨三类”:“双轨”指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三类”是指给一般社会成员的商品房,给国企的微利房,以及给政府的福利房。
  大约从1990年开始,深圳市为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兴建微利房、福利房的行动渐至高潮,此后进入了长达10年的繁荣期。
  据了解,当年的福利房建设,是由政府指定的几家大型国有建设公司具体实施。这些公司在建设福利房的同时,还建设商品房,并以商品房的销售利润来弥补福利房的投资亏损。但终究还是陷入巨亏,不得不靠政府的财政补贴过日子。
  与政府财政包袱日益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利分房的个体受益人迅速实现财富的增值和套现。
  孙利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截至2003年叫停实物分房前夕,深圳市总计建设的微利房、福利房约为14万~15万套。其中,面向政府公务员的约为2万套,其余为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分得。如今,这些“公房”大部分均已变性为商品房上市交易。
  以深圳市最有代表性的公务员福利房社区“梅林一村”为例。该小区兴建于1998年至2000年前后,居住规模在10万人以上,曾被舆论称为“亚洲最大的公务员村”。当年,“梅林一村”作为微利房项目配售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据称内部售价不足4000元/平方米;但如今,该楼盘的二手房最新上市交易价格接近2.5万元/平方米。
  在孙利平看来,自从2003年深圳市叫停福利分房、并允许十几万套公房自由交易后,深圳市的房改从此就“走上了不归路”。
  对于公务员的住房问题,深圳特区报评论员、专栏作家陈冰认为,“人们争议的不是该不该建房,而是该不该延续公务员的特权”。
  历史上,深圳曾对公务员住房制度进行过诸多有益探索。
  早在特区成立之初,深圳曾效法香港,对高级公务员实行官邸制住房政策。这种政策的核心在于,对任期内的高级官员提供免费的高级住宅(一般是独栋别墅),但“官邸”住宅是没有产权的。官员任期结束后或调动时,要自行退出,将钥匙交还政府。
  据孙利平介绍,官邸制在深圳实行了大约不到十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在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销声匿迹。
  孙利平说,自从2003年叫停实物分房后,深圳市的公务员住房制度就陷入一个“真空期”:旧的制度废除了,新的制度还未建立。
  孙利平是在2008年正式退休的。他将自己任上那几年的深圳市公务员住房政策描述为“基本上悬在空中”。
  孙曾在任职期间提出诸多改革建议,比如重点对低级公务员、年轻公务员实施住房保障,高级公务员申请住房保障前首先应公示财产,禁止公务员住房上市流通、牟利套现,以及严格限制公务员住房的超标、奢侈现象,等等。
  曾有深圳市官员对记者表示,当前国家的“大政策”,是允许经济适用房满5年后可上市交易。“这是国家七部委定的调,我们不好随意改。”
  
  公务员住房“新政”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最近几年,深圳市明显加快包括公务员住房在内的住房保障政策立法进程。相关新政、法规的出台数量多过以往数年。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胡建文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深圳面临着客观存在的公务员住房困难问题。“通常讲的城市‘夹心层’群体,就包括公务员队伍”。
  深圳的公务员住房压力究竟有多大?胡建文表示“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但是“近10年来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都有住房问题的困扰。这是很大一个数字”。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室曾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一份资料。早在2009年,共青团广东省直团工委曾以普查形式,对广东省直机关及有关部门35岁以下青年公务员的住房状况进行调研。在回收的3045份有效问卷中,绝大部分青年公务员表示面临购房压力;对于房价的“可承受范围”,93.3%的人希望房价在7000元以下,其中,60.1%的人期望房价在3000~5000元之间;甚至还有18.8%的人干脆选择放弃购房。
  这份调查报告还披露,“购房压力对青年公务员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52.6%的人被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42.5%的人由于购房而影响婚育计划,30.8%的人表示因为购房压力过大而考虑过辞职。
  胡建文告诉记者,深圳市解决公务员住房历史遗留问题“是在全面落实住房保障计划的背景下统一进行的”。目的是要做到对低收入阶层“应保尽保”。而一旦解决完“历史遗留问题”,今后将不再针对公务员群体实行特殊的住房政策,而是将其纳入城市公共住房保障体系框架内,统一安排。
  根据《财经国家周刊》的了解,深圳市目前已经确立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法律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条例”(《深圳市住房保障条例》)、一个“决定”(《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两个“规章”(《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这个制度框架所确立的深圳市公务员住房“新政”有三个解决渠道: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货币补贴。其中,安居型商品房是深圳的“首创”,也是政策的核心。
  参与政策制定的深圳市住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蔼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深圳市经过多年酝酿,终于在2010年4月以政策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安居型商品房概念的合法性,并作为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予以推广。
  所谓安居型商品房,简单说就是政府以地价让利的形式,面向城市户籍的无房户,提供低于市场价30%~50%的限价商品房。这种房子的重点供应对象,是深圳市政府确定的各类“人才”,其中包括公务员。
  深圳提出的安居型商品房概念,与北京等城市流行的限价房略有区别:“限价房是限房价、竞地价,是开发商让利;安居型商品房则是减免地价,是政府让利”;安居型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也有区别:“经济适用房是根据收入水平划定供应对象,安居型商品房则不查收入,不需要公布财产状况”。
  胡建文告诉记者,安居型商品房政策设立的初衷,是为深圳引进人才。但是目前,它已变成一项普惠型制度,面向深圳市全体市民。“凡是有户籍的无房户均可申请”。
  胡建文说,安居型商品房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项颇有“优越性”的制度、是一种可持续的住房保障形式。“相对于公租房等保障房形式来说,社会资金和地产商都愿意参加安居型商品房的建设开发,是政府减轻了财政包袱”。
  通过安居型商品房这种普惠型制度,“捆绑”解决公务员住房问题,是完美之选还是权宜之计?深圳市的这项公务员住房“新政”正面临新的考验。
  据此前媒体报道,深圳不久前在对一批保障房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公示过程中,被晒出有诸多“住豪宅”的政府公务员混入其中;龙岗区的一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中,被曝出“捆绑建设”的公务员住房数量,是普通保障性住房的1.6倍。
  公务员住房该不该划入保障性住房的范畴内?如何消除近水楼台、与民争利的舆论嫌怨?再次拷问着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其他文献
鄂武商(000501.SZ)争夺正酣之际,银泰系掌门人沈国军却似乎置身事外。  7月下旬,沈国军在肯尼亚旅行者罕至的遥远村落旅行,享受着非洲的原始和落日景致。对于记者的采访,沈国军转请银泰百货(01833.HK)CEO陈晓东代劳。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两个诉求。”说起浙江银泰投资有限公司举牌鄂武商,陈晓东称,一是希望鄂武商把主业做好,二是把重组做完。  不过,对于希望“在行业里面有地位”的银
期刊
8月初,陕北产煤县横山的全部煤矿已停产3个多月。  一场纪检部门介入、声势浩大的打击官煤勾结反腐行动,让横山全县陷入官场地震。同时,为化解村矿矛盾,全县推行开采损害补偿。  资源大县,如何在生态和社会治理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横山困境可作镜鉴。    官场地震  7月17日,横山县城西南30公里处的东方红煤矿满眼荒凉,传送带杵在空中一动不动;井下运煤用的上百辆三轮车并排停在地面,锈迹斑斑。  十几名留
期刊
一家2011年4月1日才成立的新公司,如何搅得国际能源市场风生水起?  6月17日,由内森尼尔罗斯柴尔德(Nathaniel Rothschild)与原BP公司CEO唐熙华(Tony Hayward)发起的Vallares对外公布,该公司以每股10英镑(约合16美元)的价格IPO发售了1.33亿股,大大超出此前10亿英镑的募资预期。而不计回购和收购,2010年英国市场的全部公开募资额也只有13亿英
期刊
徘徊多年的北汽集团上市迈开了实质性一步。  6月底,在北汽集团旗下零部件公司——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公司(下称“海纳川”)收购汽车天窗系统供应商英纳法的发布会中,北汽集团董事郭新民透露,北汽集团下属的北汽股份公司已正式启动上市工作。郭新民同时表示,海纳川将单独上市,且上市时间不受北汽股份上市时间限制。由此,北汽集团拆分上市的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这意味着,北汽集团一直致力进行的整体上市目标发生根
期刊
仅仅是最简单的预付款,就让中钢集团陷入困境。  5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钢集团的审计报告,其中,中钢集团“被合作伙伴占用资金88.07亿元”引人关注。中钢集团作为钢材贸易商,没有自己的制造厂,而是把从上游钢厂买来的产品卖给下游用户。  “中国的钢铁贸易商不够强大,而且比较分散,全国大约有几万家,这就造成了钢铁厂和贸易商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一位跨国公司的钢铁贸易经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
期刊
这些天,一个名为“达芬奇”品牌的家具颇为吸引人的眼光。女老板在记者招待会上,不言家具真假,却声泪俱下地大诉自己创业艰难之衷肠,其场面,也许更像是一场极具讽刺效果的小品表演。只是这表演让在场的人,没有一人能笑出声来。作为电视观众,我亦笑不出来。这小品如今还没结束,仍旧连篇累牍的追踪报道,在电视里连续演出。  在这出“达芬奇风波”的戏剧里,其实,家具真假不是问题,崇洋媚外也不是问题,参与其中的我们自己
期刊
在停止福利分房10余年后的今天,一些部委、央企甚至于高校,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政策通道,进行带有福利性质的分房和建房;一些地方城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低价房,也被质疑为向特定人群输送利益。  福利房与商品房之间巨大的价差,正成为一种强力的刺激和驱动,将已被房改政策封存多年的福利分房冲动,重新唤起。而福利房回潮的冲动,恰与价差的大小呈正相关——价差越大,冲动越强。  同时,当福利房成为一些部委、央企
期刊
清华大学不经意宣布的教师住宅建设和分配计划,激起了关于福利房的争议。  今年两会期间,清华校长顾秉林表示,近8年来清华大学没有解决过住房,近期将推出两批住房解决清华教师的住房问题。其中,年底将分给教师1000套住宅,随后还有5000套住宅的计划。清华教师将以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购买这些住房。  一语激起千层浪。“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市场差价,挑动了大众住房问题的敏感神经。一时间有关“变相福
期刊
如果一种家具出现在了萨达姆的藏身处、阿布格莱布的监狱、肯尼亚欢庆奥巴马当选的现场,《穿PRADA的恶魔》的办公室……它会是什么材质?  塑料的。  它的名字叫Kartell。它来自意大利。它独一无二,每一件家具都有独立的模具、独立的设备和独立的厂房。  因此,它价值不菲。一把椅子可以标价上万元,一个小小的矮凳也要四、五千元人民币。  但在热爱奢侈品的中国富人里,它并不像名表、名包那么受欢迎,甚至卖
期刊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下称IEA)不太可能再第二次释出原油储备。”7月21日,离油储释放行动结束还差2天,IEA总干事田中伸男宣布了这一决定。  IEA 历史上的第三次释放油储行动,就此草草收场。这也宣告了IEA与另一“大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的油价战争正式“熄火”。  “基本实现预期目标。”虽然IEA在最新的评估报告中作出了如此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