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课标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败优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育,这就要求教者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一、指导阅读从激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次次享受快乐的经历。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众多因素,抓住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而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拓展阅读”的书目,并要求自己每天中午的读书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这样的做法让师生受益匪浅。学生们不仅喜欢上了阅读,在课堂上也表现积极,每提出一个问题,他们都积极举手发言,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候,学习一课之前,只要把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们就积极地去解读课文。学完课文后,再拓展书中的同类文章,这样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可见阅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在指导阅读中,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级里设立了“读书王”、“我是小作家”等奖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可以读给伙伴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可以写一篇感悟,也可以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习作等等,然后在每半个月一次的“阅读成果展示赛”上,朗读自己喜欢读的文章或自己的习作,就可得到一张“阅读之星” 证书。对此,班里大多数的学生都非常重视,有些学生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在津津有味地读书。还有些学生不停地问我:“阅读成果什么时候展示?能不能一周一次?”我知道,学生们正在享受阅读的乐趣。
当然,任何一种兴趣的培养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做任何事情都贵在一个“恒”字,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只有让学生把阅读当成是内心的需要,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而不理解,犹如俗话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教就会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填到学生的脑中,而要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时机,设计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领悟阅读的方法。
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在理解“我舍不得这两课樟树”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1)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课樟树?而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樟树的“蓬蓬勃勃”、“香气永久保持”、“虫类惧怕”来理解。(2)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的“舍不得”“可贵之处”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宋庆龄那高贵品质的认识。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就逐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总之,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及时地给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反复地训练,最终达到获得阅读技能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积累,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积累,才能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首先,要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好词好句。阅读课文中,用得很准确的字词,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情色彩有所变化的词句,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欣赏、运用,达到积累之目的。
其次,是要指导学生积累课外的知识。这不仅能开阔视野,增加智慧,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对词汇量和优美句段的积累,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
第三,指导学生积累要有步骤。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非常明确你要求学生积累什么,在那个学期学生需要积累什么,什么对他们有用,心中必须非常明确。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教师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明确任务和要求,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明确指导,并随时反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做到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并能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我们的教学效果才可能明显提高。
(责编 夏 天)
一、指导阅读从激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次次享受快乐的经历。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众多因素,抓住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而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拓展阅读”的书目,并要求自己每天中午的读书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这样的做法让师生受益匪浅。学生们不仅喜欢上了阅读,在课堂上也表现积极,每提出一个问题,他们都积极举手发言,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候,学习一课之前,只要把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们就积极地去解读课文。学完课文后,再拓展书中的同类文章,这样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可见阅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在指导阅读中,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级里设立了“读书王”、“我是小作家”等奖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可以读给伙伴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可以写一篇感悟,也可以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习作等等,然后在每半个月一次的“阅读成果展示赛”上,朗读自己喜欢读的文章或自己的习作,就可得到一张“阅读之星” 证书。对此,班里大多数的学生都非常重视,有些学生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在津津有味地读书。还有些学生不停地问我:“阅读成果什么时候展示?能不能一周一次?”我知道,学生们正在享受阅读的乐趣。
当然,任何一种兴趣的培养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做任何事情都贵在一个“恒”字,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只有让学生把阅读当成是内心的需要,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而不理解,犹如俗话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教就会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填到学生的脑中,而要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时机,设计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领悟阅读的方法。
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在理解“我舍不得这两课樟树”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1)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课樟树?而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樟树的“蓬蓬勃勃”、“香气永久保持”、“虫类惧怕”来理解。(2)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的“舍不得”“可贵之处”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宋庆龄那高贵品质的认识。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就逐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总之,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及时地给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反复地训练,最终达到获得阅读技能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积累,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积累,才能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首先,要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好词好句。阅读课文中,用得很准确的字词,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情色彩有所变化的词句,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欣赏、运用,达到积累之目的。
其次,是要指导学生积累课外的知识。这不仅能开阔视野,增加智慧,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对词汇量和优美句段的积累,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
第三,指导学生积累要有步骤。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非常明确你要求学生积累什么,在那个学期学生需要积累什么,什么对他们有用,心中必须非常明确。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教师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明确任务和要求,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明确指导,并随时反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做到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并能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我们的教学效果才可能明显提高。
(责编 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