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机械制图的内容特点及要求出发,强调认真搞好学习目的教育,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自觉应用启发性教学原则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明确目的 积极引导 激发思维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如何搞好机械制图的教学工作,是许多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正确的启发性教学原则,否则,教学效果就要受到影响。
工程图样所要反映的实体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零件或机器部件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案表达出来的图样,效果也不相同。在短时期内,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熟练绘制、识图的能力和一定的设计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靠教师反复强调概念给予,更不能强加,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以教代思,学生以记应试的作法是不可取。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反复独立思考和不断练习来获得。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这也正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质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认真搞好学习目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启发性教学原则来指导教学工作。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接受这门课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需求,产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学习动力,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怎样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呢?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要讲好绪论课。因为绪论课在内容上除了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外,更重要的是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绪论课上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而要通过实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述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绘图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的教育并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在每一章或每一节前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目的教育。例如:在讲“圆弧连接”这一章节时,首先要通过力学知识分析零件上的圆弧在实际应用中及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圆弧连接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是因为力学要求,应认真对待圆弧连接,画好连接图形。在讲“机械制图基本知识”这一章的内容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觉得不就是一些条条框框,没什么可学的,缺乏认真态度,在使用时容易出错;这时如果从学习目的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图纸要成为一种能够交流的语言,就必须遵守有关的标准、规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果,认真掌握有关规定,在画图的过程中自觉遵守。只有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而学,才能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其学习的能动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所以,教学不能忽视学习目的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做好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
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学习,是在了解空间几何性质与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后,进行的形体与视图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程,此学习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提问。古人云“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疑才有究,有疑才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的简单化,便于学生思考,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讲课时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平面上的点和直线”这一节时,无论是做一条平面上的线或一个点,或者判定一个点和直线是否在平面上,首先要了解平面上点和线的性质。因此,在讲平面上的直线和点的关系时,首先就“平面上点和直线有哪些性质”提问,让同学思考后再回答,在此基础上其作图问题就是顺水推舟之事了。否则,单讲做法,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更谈不到对知识的理解。
讲“装配图”时,面对一张由几十个零件组成的装配图,对学生来说总有不知从何下手之感。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与其把图纸内容从头到尾仔细地讲一遍,让学生被动接受,倒不如先简单概述图示机器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图纸中的传动路线、装配关系等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零件的结构了解它的作用,根据其作用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采取顺藤摸瓜、步步深入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这是一种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思想交流,加深理解,纠正错误,避免死记硬背,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讲授“投影面的平行线、垂直线”以及“投影面的平行面、垂直面”概念时,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学生则往往采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其结果把投影面的垂直线处理成平行线,把投影面的平行面处理成垂直面。如果先把这个概念提出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已见,在讨论中互相纠正错误的、含糊不清的认识,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建立正确的概念。又如:在“机件表达方案选择”这一节的教学中,对一个机件的表达学生总是想找到一个完美无缺的方案,可结果总是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如果针对具体零件的表达方案选择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列出所能想到的表达方案,对比其优缺点,得出最优方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及时了解知识的应用,又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而且课堂会形成讨论热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场面。
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措施。教材内容的编排一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原则,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避免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对其内容进行灵活、适当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感受。 例如:讲解“平面图形画法”时,首先讨论尺寸分析、线段分析,然后再画图。但学生受接触范围和知识面的限制,以这样顺序讲述这些内容时常感到概念很抽象,课后拿到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仍不会画。因此,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就要先安排一个简单图样让学生画一画,感受一下困难,以引起注意,然后再针对画不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出概念,详细讲解。这样不仅能在讲课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上所说的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做法,除此以外还可组织一些习题课、辅导课,帮助学生做一些模型或利用教具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
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深入熟悉、钻研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爱好,存在的难点、疑点,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这样才能真正启发到点子上。
知识的应用,是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的,知识的应用其本质也是一种知识的飞跃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讲“相贯线、截交线的画法 ”时,通过对线上点投影特点的讨论,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基本体面求点的方法来解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活学活用。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讲完一定的内容后,必须及时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通过亲自动手来巩固知识,也可以通过画大图、零件测绘等多种实践形式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总之,要搞好制图课的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应用的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学与思、学与用的关系。因此,在制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启发性教学原则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
[2]刘 力,机械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作者简介:
滕敦波(1983—),男,山东临沂人,烟台南山学院 工学院机械系,教师。
关键词:明确目的 积极引导 激发思维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如何搞好机械制图的教学工作,是许多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正确的启发性教学原则,否则,教学效果就要受到影响。
工程图样所要反映的实体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零件或机器部件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案表达出来的图样,效果也不相同。在短时期内,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熟练绘制、识图的能力和一定的设计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靠教师反复强调概念给予,更不能强加,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以教代思,学生以记应试的作法是不可取。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反复独立思考和不断练习来获得。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这也正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质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认真搞好学习目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启发性教学原则来指导教学工作。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接受这门课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需求,产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学习动力,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怎样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呢?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要讲好绪论课。因为绪论课在内容上除了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外,更重要的是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绪论课上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而要通过实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述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绘图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的教育并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在每一章或每一节前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目的教育。例如:在讲“圆弧连接”这一章节时,首先要通过力学知识分析零件上的圆弧在实际应用中及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圆弧连接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是因为力学要求,应认真对待圆弧连接,画好连接图形。在讲“机械制图基本知识”这一章的内容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觉得不就是一些条条框框,没什么可学的,缺乏认真态度,在使用时容易出错;这时如果从学习目的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图纸要成为一种能够交流的语言,就必须遵守有关的标准、规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果,认真掌握有关规定,在画图的过程中自觉遵守。只有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而学,才能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其学习的能动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所以,教学不能忽视学习目的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做好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
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学习,是在了解空间几何性质与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后,进行的形体与视图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程,此学习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提问。古人云“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疑才有究,有疑才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的简单化,便于学生思考,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讲课时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平面上的点和直线”这一节时,无论是做一条平面上的线或一个点,或者判定一个点和直线是否在平面上,首先要了解平面上点和线的性质。因此,在讲平面上的直线和点的关系时,首先就“平面上点和直线有哪些性质”提问,让同学思考后再回答,在此基础上其作图问题就是顺水推舟之事了。否则,单讲做法,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更谈不到对知识的理解。
讲“装配图”时,面对一张由几十个零件组成的装配图,对学生来说总有不知从何下手之感。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与其把图纸内容从头到尾仔细地讲一遍,让学生被动接受,倒不如先简单概述图示机器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图纸中的传动路线、装配关系等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零件的结构了解它的作用,根据其作用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采取顺藤摸瓜、步步深入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这是一种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思想交流,加深理解,纠正错误,避免死记硬背,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讲授“投影面的平行线、垂直线”以及“投影面的平行面、垂直面”概念时,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学生则往往采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其结果把投影面的垂直线处理成平行线,把投影面的平行面处理成垂直面。如果先把这个概念提出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已见,在讨论中互相纠正错误的、含糊不清的认识,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建立正确的概念。又如:在“机件表达方案选择”这一节的教学中,对一个机件的表达学生总是想找到一个完美无缺的方案,可结果总是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如果针对具体零件的表达方案选择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列出所能想到的表达方案,对比其优缺点,得出最优方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及时了解知识的应用,又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而且课堂会形成讨论热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场面。
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措施。教材内容的编排一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原则,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避免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对其内容进行灵活、适当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感受。 例如:讲解“平面图形画法”时,首先讨论尺寸分析、线段分析,然后再画图。但学生受接触范围和知识面的限制,以这样顺序讲述这些内容时常感到概念很抽象,课后拿到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仍不会画。因此,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就要先安排一个简单图样让学生画一画,感受一下困难,以引起注意,然后再针对画不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出概念,详细讲解。这样不仅能在讲课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上所说的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做法,除此以外还可组织一些习题课、辅导课,帮助学生做一些模型或利用教具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
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深入熟悉、钻研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爱好,存在的难点、疑点,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这样才能真正启发到点子上。
知识的应用,是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的,知识的应用其本质也是一种知识的飞跃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讲“相贯线、截交线的画法 ”时,通过对线上点投影特点的讨论,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基本体面求点的方法来解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活学活用。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讲完一定的内容后,必须及时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通过亲自动手来巩固知识,也可以通过画大图、零件测绘等多种实践形式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总之,要搞好制图课的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应用的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学与思、学与用的关系。因此,在制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启发性教学原则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
[2]刘 力,机械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作者简介:
滕敦波(1983—),男,山东临沂人,烟台南山学院 工学院机械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