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作为中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具备着其它学科所共通的学习方法,我们将它归纳为听,记,读,练。而这些基本学习法与地理知识结合,则又具有特殊意义,我们称之为学习方法的四个基本要点。
一、听,就是上课认真听讲
听讲关键在于认真,认真的表现是专心,专心的目标是吸取教师讲课的精华,核心,为了达到专心这一水平就应该眼、耳,脑并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思维。简言之,听讲的方法吸收老师讲课的精华并认真思考。
例如:老师讲授比例尺的知识说“为了把地表的山川河流,城市等画在一张图上,就把实际事物缩小,那么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就是比例尺,用公式来表示则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上,比例尺也叫缩尺,它是表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我们可以用数字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比例尺就是1/X”。这时老师将知识转入到比例尺与距离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上,老师说:“当图幅大小不变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小,而内容越详细;相反比例越小,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大,而内容越粗略。”这时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一点我不明白。”很显然,这位同学听讲时,没有积极思考,他忽略了老师所点的画龙点睛的一笔:“比例尺的数学本质为1/X”了,1/X是一个分式,当图幅大小不变时,分子(图上距离)是不变量“1”。如果让比例尺1/X变大,那么分母(实际距离)就得变小,反之,分母就变大。
这个实例说明认真听讲,听什么,怎么听,在相当普遍的意义来说,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差异在于听讲!
二、记,就是作课堂笔记
笔记一般来说是将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的分析说明,知识要点的理解应用记录下来,以便与课本结合掌握知识。但反复停留在这个水平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健全笔记的功能,它的功能除上述所说的之外,还应包括记录或整理知识要点的内在联系,记录课堂上遗留的未解疑难,补记上学生本人对该节或该章知识的基本认识或小结。笔记不只是课堂工作,还应包括课下的工作。笔记不应一张纸通用,可以将每页练习本左右一分为二,左边是教师讲课的知识要点及知识联系,右边是学习的体会,疑问小结。
三、读,读就是读书
读书要将书的内容读通、读透。所谓读通、读透就是要将知识内容系统化、机构化。知识系统化便于从宏观上,全局上认识把握知识;知识结构化便于知识的迁移,从理论转入实践,比如学习非洲粮食、人口与环境问题之后,归纳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这样读书的结果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知识越学越多而书越读越薄的水平。
读书还要有的放矢。读一遍书要有读一遍书的目的,比如:这次是重点解决图表问题,下次是重点解决结构问题,再下次是解决不同类别知识的理解或适用问题。我们仅对那种打开书就读,声若洪钟而思若游魂,那么势必合上书就什么全记不得了。综上,读书之法在于读全、读通,有的放矢。
四、练,就是练习
练习包括作题——各种练习题。填图册还包括思考、调查、考察、制作等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决不能认为“练”就是作题,就是测验考试,那样我们就会误入歧途。练习是动脑与动手的活动过程。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要重视各种习题的解答,它是培养同学们认识问题,说明问题能力的,在解答各种练习题时,首先要精,精就是指作题之后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这种类型的题目之关键在于找准东经、西经的特点,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同理,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反之是南纬,那么,此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要熟,熟就是熟悉和熟练,通过练习要熟悉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熟练。例如;试对比英国、日本的自然条件有何异同。熟悉这类题型的学生首先列表对比进而思考列表项目——自然条件的组成、位置、地形、气候等。
以上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出发,谈谈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的普遍要求及建议。
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地理的辅助工具——地图,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特殊学习方法。有人讲地图对于研究地理的重要性,比之于天文望远镜对于天文观测,显微镜对于微生物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比喻虽然生动形象,但还不足以说明地图的全部重要性---从地图上还可以直接获取知识。在这里我们着重谈如何运用地图学习的方法问题。
(1)在标有经纬网的政区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人文位置,并可定方向、量距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及分布;了解一下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3)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运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气候。我们可观察出某地区包含哪些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也可观察出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在气候专门图上——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还可以阅读出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5)在河流水系图上,蓝色的线条表示河流,红色线条表示流域分界线。我们可以读出河流大致源地、流经地区、流域范围、主要支流、重要水利设施、大致长度等。
(6)在自然资源分布图上,可观察到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
(7)在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图上,可以观察到交通运输的类别,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例如: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得知京广铁路起于北京,止于广州,中经翼、豫、鄂、湘、粤等省区。
(8)在人口或民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人口分布状况,民族或种族分布等。
以上只是大略向同学们介绍了初中地理中主要八类地图,介绍了直接从地图中可以观察到的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图是学习的“千里眼”。把地图的应用与正确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感到得心应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体现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听,就是上课认真听讲
听讲关键在于认真,认真的表现是专心,专心的目标是吸取教师讲课的精华,核心,为了达到专心这一水平就应该眼、耳,脑并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思维。简言之,听讲的方法吸收老师讲课的精华并认真思考。
例如:老师讲授比例尺的知识说“为了把地表的山川河流,城市等画在一张图上,就把实际事物缩小,那么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就是比例尺,用公式来表示则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上,比例尺也叫缩尺,它是表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我们可以用数字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比例尺就是1/X”。这时老师将知识转入到比例尺与距离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上,老师说:“当图幅大小不变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小,而内容越详细;相反比例越小,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大,而内容越粗略。”这时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一点我不明白。”很显然,这位同学听讲时,没有积极思考,他忽略了老师所点的画龙点睛的一笔:“比例尺的数学本质为1/X”了,1/X是一个分式,当图幅大小不变时,分子(图上距离)是不变量“1”。如果让比例尺1/X变大,那么分母(实际距离)就得变小,反之,分母就变大。
这个实例说明认真听讲,听什么,怎么听,在相当普遍的意义来说,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差异在于听讲!
二、记,就是作课堂笔记
笔记一般来说是将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的分析说明,知识要点的理解应用记录下来,以便与课本结合掌握知识。但反复停留在这个水平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健全笔记的功能,它的功能除上述所说的之外,还应包括记录或整理知识要点的内在联系,记录课堂上遗留的未解疑难,补记上学生本人对该节或该章知识的基本认识或小结。笔记不只是课堂工作,还应包括课下的工作。笔记不应一张纸通用,可以将每页练习本左右一分为二,左边是教师讲课的知识要点及知识联系,右边是学习的体会,疑问小结。
三、读,读就是读书
读书要将书的内容读通、读透。所谓读通、读透就是要将知识内容系统化、机构化。知识系统化便于从宏观上,全局上认识把握知识;知识结构化便于知识的迁移,从理论转入实践,比如学习非洲粮食、人口与环境问题之后,归纳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这样读书的结果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知识越学越多而书越读越薄的水平。
读书还要有的放矢。读一遍书要有读一遍书的目的,比如:这次是重点解决图表问题,下次是重点解决结构问题,再下次是解决不同类别知识的理解或适用问题。我们仅对那种打开书就读,声若洪钟而思若游魂,那么势必合上书就什么全记不得了。综上,读书之法在于读全、读通,有的放矢。
四、练,就是练习
练习包括作题——各种练习题。填图册还包括思考、调查、考察、制作等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决不能认为“练”就是作题,就是测验考试,那样我们就会误入歧途。练习是动脑与动手的活动过程。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要重视各种习题的解答,它是培养同学们认识问题,说明问题能力的,在解答各种练习题时,首先要精,精就是指作题之后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这种类型的题目之关键在于找准东经、西经的特点,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同理,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反之是南纬,那么,此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要熟,熟就是熟悉和熟练,通过练习要熟悉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熟练。例如;试对比英国、日本的自然条件有何异同。熟悉这类题型的学生首先列表对比进而思考列表项目——自然条件的组成、位置、地形、气候等。
以上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出发,谈谈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的普遍要求及建议。
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地理的辅助工具——地图,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特殊学习方法。有人讲地图对于研究地理的重要性,比之于天文望远镜对于天文观测,显微镜对于微生物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比喻虽然生动形象,但还不足以说明地图的全部重要性---从地图上还可以直接获取知识。在这里我们着重谈如何运用地图学习的方法问题。
(1)在标有经纬网的政区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人文位置,并可定方向、量距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及分布;了解一下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3)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运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气候。我们可观察出某地区包含哪些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也可观察出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在气候专门图上——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还可以阅读出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5)在河流水系图上,蓝色的线条表示河流,红色线条表示流域分界线。我们可以读出河流大致源地、流经地区、流域范围、主要支流、重要水利设施、大致长度等。
(6)在自然资源分布图上,可观察到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
(7)在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图上,可以观察到交通运输的类别,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例如: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得知京广铁路起于北京,止于广州,中经翼、豫、鄂、湘、粤等省区。
(8)在人口或民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人口分布状况,民族或种族分布等。
以上只是大略向同学们介绍了初中地理中主要八类地图,介绍了直接从地图中可以观察到的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图是学习的“千里眼”。把地图的应用与正确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感到得心应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体现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