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壮族传统体育和壮族的语言习俗、生活习惯、岁时节日、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情感等联系在一起,既是壮族人民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又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研究了壮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壮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困境;改进方法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历史非常悠久。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壮族传统体育就是壮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壮族传统体育是多元化的,比如每年都举行一次家喻户晓的体育盛会——陀螺节,节日中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五花八门,有抛绣球、打扁担、板鞋竞技、跳花灯、跳蚂拐、跳竹竿、抽陀螺、踩风车等等,这些风格独特的壮族传统体育活动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宗教观、伦理观和民族精神风貌,积淀了深厚的民族体育精神。如何整理挖掘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将这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当中,一直是壮族聚居地小学体育教师都在思考研究的课题。笔者将深入分析壮族地区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策略。
一、壮族地区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学校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中的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将壮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必修课程,但是学校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重视不足,比如跳竹竿、抽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几乎没有被列入教学课程。
(二)壮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在农村学校无法正常开设
许多农村学校的壮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都无法正常开设,原因在于学校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运动场地小,运动器材短缺,师资不足等。
(三)教师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基本由班主任或者其他课程教师担任,体育专职教师极少,因而体育教师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只对抛绣球、板鞋竞技、跳竹竿、打扁担、抽陀螺等比较了解,而对于跳花灯、抢花炮、舞翡翠、踩风车等项目知之甚少。
(四)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认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但是,由于时代的变革、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风俗习惯的变迁等等,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严重不足。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传方式是长辈对晚辈口口相传,亲身教导,但是现在由于社会的变迁,许多学生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都不了解,更不能传授给他们的孩子。
二、壮族地区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政府作为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导者,要在思想上对壮族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程高度重视,要以引导者、协作者的身份大力支持民族体育文化进入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积极参与和鼓励学校开设壮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并组织科教人员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合、改造,使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更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更利于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例如,马山县委、县政府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发展马山县壮族传统文化,制定了“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加大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为了使壮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到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政府要加大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其认清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性、多功能性、適用性以及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力宣传和弘扬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让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普及和推广。
(三)挖掘、整合、改造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使其更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壮族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趣味性和大众性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体育项目活动形式单一,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让壮族体育项目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例如抛绣球,传统抛绣球活动形式是一个人抛一个人接,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如果能将抛绣球活动进行一定的改动,加入一些故事情节,制定一定的规则,让学生参与时更具有竞技性、趣味性,那么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的有效性、活动项目的观赏性都会大大增强。
(四)提高教师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对壮族体育项目的认识严重不足,有些农村体育教师对壮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仅限于“听说”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导致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很难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起来。因此,要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内容培训,提高他们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水平,争取让他们对每一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深入的认识,都亲身参与体验,都了解其丰富的民族内涵。
(五)提升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水平
学生是壮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兴趣的程度,决定了壮族传统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增加学生了解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途径。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村镇节日时的民俗表演、长辈的口述以及少量的电视节目,很少能在学校体育课或者其他课堂教学中获得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和宣传,增加学生了解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途径,有选择性地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和继承者。
2.增强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兴趣,才能真正地接受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承和发展。笔者曾经在中心学校的体育课堂上给学生开展过扁担舞、竹竿舞、板鞋竞技、打篾球等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学生对这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希望在今后的体育课上能多接触一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提高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是学校开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六)学校要加大对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投入力度
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局限性限制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教学发展,许多学校没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地,没有开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需要的运动器材。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运动场地的建设,补充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需要的运动器材。比如,学校可以扩建运动场地,搭建风车等壮族体育项目器械,购买一些绣球、板鞋、陀螺、篾球等壮族传统体育运用器材,让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一些体验。
(七)定期举办壮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举办一到两次壮族传统体育竞技运动会,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参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发展。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结晶,是壮族文化瑰宝,全体壮族人民都应该重视、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壮族地区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更要承担保护、传承、发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任,努力利用多方面资源,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合、改造,让其更好地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爱上这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培养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传承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韦晓康.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5.
[2]罗玲,郭学敏,王丹霞,等.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J].贵州民族研究,2003(04):169-173.
【关键词】壮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困境;改进方法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历史非常悠久。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壮族传统体育就是壮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壮族传统体育是多元化的,比如每年都举行一次家喻户晓的体育盛会——陀螺节,节日中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五花八门,有抛绣球、打扁担、板鞋竞技、跳花灯、跳蚂拐、跳竹竿、抽陀螺、踩风车等等,这些风格独特的壮族传统体育活动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宗教观、伦理观和民族精神风貌,积淀了深厚的民族体育精神。如何整理挖掘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将这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当中,一直是壮族聚居地小学体育教师都在思考研究的课题。笔者将深入分析壮族地区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策略。
一、壮族地区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学校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中的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将壮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必修课程,但是学校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重视不足,比如跳竹竿、抽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几乎没有被列入教学课程。
(二)壮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在农村学校无法正常开设
许多农村学校的壮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都无法正常开设,原因在于学校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运动场地小,运动器材短缺,师资不足等。
(三)教师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基本由班主任或者其他课程教师担任,体育专职教师极少,因而体育教师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只对抛绣球、板鞋竞技、跳竹竿、打扁担、抽陀螺等比较了解,而对于跳花灯、抢花炮、舞翡翠、踩风车等项目知之甚少。
(四)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认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但是,由于时代的变革、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风俗习惯的变迁等等,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严重不足。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传方式是长辈对晚辈口口相传,亲身教导,但是现在由于社会的变迁,许多学生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都不了解,更不能传授给他们的孩子。
二、壮族地区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政府作为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导者,要在思想上对壮族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程高度重视,要以引导者、协作者的身份大力支持民族体育文化进入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积极参与和鼓励学校开设壮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并组织科教人员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合、改造,使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更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更利于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例如,马山县委、县政府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发展马山县壮族传统文化,制定了“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加大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为了使壮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到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政府要加大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其认清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性、多功能性、適用性以及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力宣传和弘扬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让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普及和推广。
(三)挖掘、整合、改造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使其更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壮族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趣味性和大众性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体育项目活动形式单一,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让壮族体育项目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例如抛绣球,传统抛绣球活动形式是一个人抛一个人接,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如果能将抛绣球活动进行一定的改动,加入一些故事情节,制定一定的规则,让学生参与时更具有竞技性、趣味性,那么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的有效性、活动项目的观赏性都会大大增强。
(四)提高教师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对壮族体育项目的认识严重不足,有些农村体育教师对壮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仅限于“听说”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导致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很难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起来。因此,要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内容培训,提高他们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水平,争取让他们对每一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深入的认识,都亲身参与体验,都了解其丰富的民族内涵。
(五)提升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水平
学生是壮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兴趣的程度,决定了壮族传统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增加学生了解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途径。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村镇节日时的民俗表演、长辈的口述以及少量的电视节目,很少能在学校体育课或者其他课堂教学中获得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和宣传,增加学生了解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途径,有选择性地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和继承者。
2.增强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兴趣,才能真正地接受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承和发展。笔者曾经在中心学校的体育课堂上给学生开展过扁担舞、竹竿舞、板鞋竞技、打篾球等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学生对这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希望在今后的体育课上能多接触一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提高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是学校开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六)学校要加大对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投入力度
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局限性限制了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教学发展,许多学校没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地,没有开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需要的运动器材。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运动场地的建设,补充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需要的运动器材。比如,学校可以扩建运动场地,搭建风车等壮族体育项目器械,购买一些绣球、板鞋、陀螺、篾球等壮族传统体育运用器材,让学生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一些体验。
(七)定期举办壮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举办一到两次壮族传统体育竞技运动会,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参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发展。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结晶,是壮族文化瑰宝,全体壮族人民都应该重视、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壮族地区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更要承担保护、传承、发展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任,努力利用多方面资源,对壮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合、改造,让其更好地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爱上这些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培养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传承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韦晓康.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5.
[2]罗玲,郭学敏,王丹霞,等.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J].贵州民族研究,2003(04):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