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从而激发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1.挖掘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般可以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人们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和方法美,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例如,复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程x 2=0在小学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负数)方程x2-2=0在初一时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没有学过无理数)当我们把数从整数扩到有理数,又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数的运算律有没有发生变化?你能参照过去的方式引进一种数――当然这种规定应尽可能的简单――使上述方程均有解?在这种规定下,数的运算律还成立吗?上面的引入朴实无华,没有用到高深的美学理论,却使学生能自觉地按照美的创造规律进行创新思维,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和谐统一的美学创造规律。
2.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2.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入高中后,随着自身知识的积累,高中学生常常会对某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在数学方面加以引导,常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由此可见,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鼓励“标新立异”。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决不能挫伤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如启发诱导、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練。如已知为等差数列,其前10项的和S=100,前100项的和S=10。求前110项的和S。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①利用方程思想(常规解法);②函数思想(待定系数法):③利用性质(简化运算)等解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势,拓宽了创新的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设置障碍,引导学生学会在遇到障碍时,思维迅速转向,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或侧面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k是什么实数时,一元二次方程(k 1)x2-4x k-2=0至少有一个正根?此题从正面求解,解法势必较繁,但若考虑从其反面入手,然后求得补集,这样解法较简捷,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四、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总之,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新课程.
[2]张云涛,张亚楠.试析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J].201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从而激发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1.挖掘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般可以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人们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和方法美,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例如,复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程x 2=0在小学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负数)方程x2-2=0在初一时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没有学过无理数)当我们把数从整数扩到有理数,又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数的运算律有没有发生变化?你能参照过去的方式引进一种数――当然这种规定应尽可能的简单――使上述方程均有解?在这种规定下,数的运算律还成立吗?上面的引入朴实无华,没有用到高深的美学理论,却使学生能自觉地按照美的创造规律进行创新思维,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和谐统一的美学创造规律。
2.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2.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入高中后,随着自身知识的积累,高中学生常常会对某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求异的探索知识的心理,在数学方面加以引导,常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由此可见,教学时要多注意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鼓励“标新立异”。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决不能挫伤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如启发诱导、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等引导他们发展思维、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練。如已知为等差数列,其前10项的和S=100,前100项的和S=10。求前110项的和S。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①利用方程思想(常规解法);②函数思想(待定系数法):③利用性质(简化运算)等解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克服了思维定势,拓宽了创新的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设置障碍,引导学生学会在遇到障碍时,思维迅速转向,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或侧面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k是什么实数时,一元二次方程(k 1)x2-4x k-2=0至少有一个正根?此题从正面求解,解法势必较繁,但若考虑从其反面入手,然后求得补集,这样解法较简捷,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四、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总之,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帆.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新课程.
[2]张云涛,张亚楠.试析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