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很多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依赖于生物实验活动。不仅如此,通过生物教学活动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因为实验能力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在实验综合能力所包含的众多能力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的第一步,因为观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第一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观察活动,观察实验材料、观察仪器、观察各种实验现象等。因此,观察能力对于实验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反过来说,生物实验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操作方式
在实验活动中,正确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如果实验操作出现错误,就很难观察到想要观察的实验现象。例如,在生物实验中,有很多的实验都会用到显微镜,而有些学生却不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就拿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方式来说,有些学生不会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往往上来就使用高倍镜,认为这样才能看得清楚,结果在高倍镜中什么也观察不到。因此,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操作方式。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要熟悉整个实验操作流程,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药品的取用、材料的取用和制作等,只有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为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样,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首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一定的顺序性。一般来说,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的顺序进行观察。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才能保证观察活动的全面性;其次,要善于对观察对象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有一部分的重难点内容,同样,在观察活动中,也会有一些部位和现象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因此,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迅速地判断出需要观察的重点对象,这样,才不至于在眼花缭乱的现象中迷失了方向;最后,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看到了什么”的层面上,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观察活动,而只是观看活动了。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学会针对所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样,才能体现出观察的科学性和思维性。
三、培养学生做观察记录的习惯
在生物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实验现象,并且有些实验时间跨度比较长。要想全面地了解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光靠头脑是远远不够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的习惯。很多现象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出什么结论,但一旦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往往能够发现很多的东西。例如,笔者在让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的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时,就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地绘制出细胞的图像,由于用自来水、蔗糖溶液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结果出来的细胞形态也不相同,并且在分离方式上也与教材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由于能够及时地将洋葱细胞壁的分离以及复原过程给记录下来,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现象的记录进行一一对比,学生从中才理解了质壁分离过程不均匀的特性。
四、善用问题引导学生的观察活动
在生物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实验现象,根据不同的实验目标,我们要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适当的取舍。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取舍这些实验现象成为一个难题。为了保证观察活动的有效性,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知道把眼光投注到哪些实验现象上。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事先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引导,例如,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研磨绿叶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丙酮?为什么不能用滤纸来过滤叶绿体?在画滤液线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知道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哪些实验现象,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有效提升观察活动的针对性。
总之,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形成的第一步,也是众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懂得充分发挥实验学科的优势和特征,让学生在实验中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操作方式
在实验活动中,正确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如果实验操作出现错误,就很难观察到想要观察的实验现象。例如,在生物实验中,有很多的实验都会用到显微镜,而有些学生却不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就拿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方式来说,有些学生不会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往往上来就使用高倍镜,认为这样才能看得清楚,结果在高倍镜中什么也观察不到。因此,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操作方式。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要熟悉整个实验操作流程,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药品的取用、材料的取用和制作等,只有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为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样,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首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一定的顺序性。一般来说,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的顺序进行观察。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才能保证观察活动的全面性;其次,要善于对观察对象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有一部分的重难点内容,同样,在观察活动中,也会有一些部位和现象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因此,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迅速地判断出需要观察的重点对象,这样,才不至于在眼花缭乱的现象中迷失了方向;最后,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看到了什么”的层面上,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观察活动,而只是观看活动了。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学会针对所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样,才能体现出观察的科学性和思维性。
三、培养学生做观察记录的习惯
在生物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实验现象,并且有些实验时间跨度比较长。要想全面地了解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光靠头脑是远远不够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的习惯。很多现象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出什么结论,但一旦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往往能够发现很多的东西。例如,笔者在让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的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时,就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地绘制出细胞的图像,由于用自来水、蔗糖溶液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结果出来的细胞形态也不相同,并且在分离方式上也与教材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由于能够及时地将洋葱细胞壁的分离以及复原过程给记录下来,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现象的记录进行一一对比,学生从中才理解了质壁分离过程不均匀的特性。
四、善用问题引导学生的观察活动
在生物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实验现象,根据不同的实验目标,我们要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适当的取舍。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取舍这些实验现象成为一个难题。为了保证观察活动的有效性,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知道把眼光投注到哪些实验现象上。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事先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引导,例如,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研磨绿叶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丙酮?为什么不能用滤纸来过滤叶绿体?在画滤液线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知道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哪些实验现象,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有效提升观察活动的针对性。
总之,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形成的第一步,也是众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懂得充分发挥实验学科的优势和特征,让学生在实验中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