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悲剧:自见不明,独智添愚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umonnok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精熟时势、知于未萌、智不可测。无孔明,即无三国之历史格局,已是史家共识。刘备永安托孤后,他忠心耿耿,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可惜的是,诸葛亮星殒五丈原后,蜀国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国力江河日下,在三国中最先破产倒闭。
  后人论及诸葛,总是褒扬有加,而对他本人与蜀国凄凉结局的关系,学术界深入探触者甚少,偶有一些,或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缺乏后备人才为借口,或“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以竞争对手太强大为由。
  但我们不禁要问,诸葛出山不久后即权倾天下,对蜀国人财物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蜀国所在的荆州(今两湖地区)和益州(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依照诸葛亮的智慧和理论水平,他不会不知道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于组织成功的重要性,所以从理论上讲,诸葛亮不仅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为蜀国的百年基业选拔和培养相当数量的后备人才。那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自见不明,连年动众
  
  诸葛亮自见不明,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沽名钓誉,为了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竟把国家利益和无数生灵当儿戏。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由此可见,诸葛亮自我定位,人生目标就是要做当今的管仲。管仲出生微寒,幸得伯乐兼朋友鲍叔牙的赏识和力挺,有机会遇到齐桓公小白,并助他问鼎春秋首霸,自己也因此成为“春秋第一相”,所以,在诸葛亮看来,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跟对人、做对事、成伟业”的典范,管仲就成了他学习并仰慕的好榜样!
  诸葛亮隐居隆中的东汉后期,与管仲始任相于齐的西周开局时期,都是中央政权颓势尽显,地方割据势力日趋强大、群雄逐鹿中原、新一代霸主即将脱颖而出的时期。志在成为当今天下第一相的诸葛亮,隐居隆中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一位公子小白似的人物,跨出他成就伟业的关键一步,即“跟对人”的一步。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惟使君(刘备)与操尔。”曹操乃“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天下惟独不可让予曹操,否则万民不幸。”诸葛亮一想起他,就马上想到“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的徐州大屠杀的血腥场面。同时,曹操的智慧远在齐桓公之上,诸葛亮的智慧在他那里绝对得不到他所期望的众星捧月般的追捧和敬奉。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曹操智慧超群,吃过苦,受过难,心理上不免有点间歇性精神分裂的成分,杨修、张允、蔡瑁等人的不白之冤就是明证,如果诸葛投靠了曹操,难免不会成为又一个杨修。
  煮酒论英雄,就只有刘备了。诸葛自信有管仲之才,但刘备对自己能否成为当今的齐桓公一直信心不足。由此看来,刘备后来永安托孤所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并非坊间流传的刘备的权谋和厚黑之言,实乃刘备对自己没有成为桓公而对诸葛心存愧疚的表白。
  诸葛出山后,为了实现他当今天下第一相的人生夙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盖棺定论,不论是个人之绩,还是组织之效,他都没法与管仲相比:他所臣仕的蜀汉集团不仅是三国中最先破产、最短命的一个,本人也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凄风冷雨中溘然长逝;而管仲不仅有“齐人不以为侈”的“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就是其百年之后,“齐国遵其政,常彊于诸侯”,管仲年近八旬入土为安后依然威风八面。那么,诸葛亮比管仲究竟差在哪里呢?
  差距之一在于诸葛亮对时局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一意孤行,将整个蜀国强行拖入了无休止的战争。对于当时三分天下后蜀国“益州疲弊、危急存亡”的情况,诸葛亮是很清楚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个中原因就是“受命以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而如此行动的前提是“兵甲已足”。那么,与其对手曹魏相比,蜀国真是“兵甲已足”了吗?
  先看看当时蜀国与魏国的整体实力和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策。吴国张俨在其《默记·述佐篇》中有载:“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弱小者进攻、强大者坚守,诸葛焉有不败之理?
  再看看公元228年诸葛亮首出祁山,也是他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情势中最为有利、也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一次。蜀军在曹魏无防的情况下迅速获有陇右三郡,但“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马骑五万拒亮。”魏军是由名将张颌和司马懿共同率领的五万骑兵,而蜀军多为数量不占优势的长于城守,不利野战的步兵。而主战场街亭周围的山川地势又非常适合于骑战,两军对峙,魏军取胜是必然。
  差距之二在于诸葛亮的心智模式并不成熟,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缺陷,沽名钓誉,为了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竟将整个国家利益和无数生灵当儿戏。
  对于当时蜀国的情势及其所应采取的对策,张俨的《默记·述佐篇》中认为,诸葛亮处益州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应闭关自守,君臣无为蓄养士民,而自不量力,空劳师旅,无岁不征,“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诸葛亮盲目用兵,非明哲之士。张严还说,诸葛亮北伐,蜀弱魏强,打消耗战决无胜利的把握,这一客观形势非人力所能补救。以智奇制胜,化弱为强,就要避免打消耗战,方有可能出奇制胜。
  “然亮才,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所以诸葛在心智模式上远没有他的精神偶像管仲和汉初的萧何那样成熟,一直沉醉在自己的阴影中,只知己长,不知己短,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沽名钓誉,为了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竟把整个国家利益和无数生灵当儿戏。
  
  事必躬亲,唯我独尊
  
  诸葛亮事必躬亲,一插到底,唯我独尊,独智添愚,不给下属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成功导演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历史悲剧。
  诸葛亮出山后的表现,其才能表现确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诸葛亮不仅智慧超群,而且长相出众。“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年纪轻轻就能舌请万军,刘备的好印象加上诸葛亮的奇雅气质,孙权几乎拿出了全部家底。
  但特别智慧之人往往对他人的能力很难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皆专”二字,出神入化,一方面孔明事必躬亲,一插到底,精血和智慧正被一丝丝抽去;另一方面惟我独尊,对他人能力很难建立起真正的信任,独智添愚,在具体操作事务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没有给下属应有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在诸葛亮眼中,即便是五虎上将,也都只是些石头棋子,几无生命和血性,不让知其然,也不让知其所以然。以诸葛亮出山后第一次用兵博望坡为例。诸葛亮以“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为由向刘备“乞假剑印”而掌握军政大权,之后的战术分工更是让常人琢磨不定,关羽 “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张飞只管“纵火烧之”,关平、刘封负责“预备引火之物”,赵子龙领受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不要赢,只要输”,孙乾、简雍“安排功劳薄伺候”。再以赵云陪刘备南徐迎亲为例。玄德“怀疑不敢往”。孔明“已定下三条计策。”遂唤赵云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如此这般,完全漠视民主决策及将帅锻炼精神,取而代之是诸葛亮个人智慧垄断。这种习惯导致了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葛亮的绝对依赖,广大谋士及将士缺乏谋略的锻炼,难以为蜀汉政权造就和培养后续人才。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只能随自己的生命消逝而散去,是他本人亲自导演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历史悲剧。
  
  揽政贪权,心胸狭隘
  
  诸葛亮揽政贪权、冷落李严,心胸狭隘、压制魏延,将他们变成了废人和敌人,以致在安排后事时不得不采用“攘内重于安外”的无赖之举。
  “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为什么如此看重李严?因为李严是从刘表处跳槽而来,是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主动加盟进来的,患难知人心。从后来李严“将在外、主令有所不授”轻松果断处理马秦、高胜聚众闹事等事件来看,他不仅果断威猛,而且智勇双全。在刘备看来,他是与诸葛亮搭班子的最佳人选。“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刘备的意思很明白,后事文托诸葛亮、武托李严。如果诸葛亮个人没有什么想法,希望他们二人能以大局为重、精诚团结、互相尊重、共辅刘禅,成就蜀汉大业。对这点,李严也是深知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被刘备生前看好,本身能力也不错,也很有责任感和组织使命感的人物会被诸葛亮彻底打入冷宫了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虽然没有取而代之,但“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成了事实上的太上皇,独揽大权,根本没有李严插手的机会。在此,并不否定李严性格中可能确有如诸葛亮所说的“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的人格缺陷。但从《三国志·李严传》的记载来看,李严对诸葛亮之不满,并没有根本性的恶意,因为他即使被废为平民,对诸葛亮能重新启用自己还时时刻刻报以期盼。可以说,李严从一个本来可以堪当大任的人一步步蜕变成为苦心经营自己小算盘的狭小之人,与诸葛亮独揽大权,滥用权力排斥同僚应有直接关联。
  诸葛亮不仅大权独揽、冷落李严,还心胸狭隘,压制魏延。魏延治军之才,在刘备看来,远甚过张飞。“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如此看来,魏延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多谋善断、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将才。
  可惜的是,与刘备相比起来,诸葛亮缺乏那种大才大用、唯才是举的远见卓识和胸怀。“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在今天看来,历史也证明魏延提出出子午谷直接夺取关中,一步奠定光复汉室基础的宏伟计划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诸葛亮未使魏延才尽其用,临终前将前敌总指挥的位置传给了居功自傲,与魏延水火不容的杨仪,借杨仪的手铲除了以后很有可能清算自己过于谨慎而误国误民的魏延。
  就这样,诸葛亮揽政贪权、冷落李严,心胸狭隘、压制魏延,将刘备去世后能与他并肩作战,续写蜀汉辉煌的两个重要角色,一个变成了废人,一个变成了敌人。行文至此,我们似乎不应该再为诸葛亮在安排后事时“攘内重于安外”的未卜先知的机谋善断雀跃欢呼了吧!
  
  意气用事,偏听偏信
  
  诸葛亮不问是非、意气用事、偏听偏信、翻云覆雨,滥用刘备对自己的信任,口诛刘封、彭羕、廖立等极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继而用马谡等人的脑袋成就自己的卑鄙豪情。
  细细算来,诸葛亮出山27年,人才没有培养几个,倒是滥用刘备对自己的信任,将诸多可用之才,特别是那些能力与自己不相上下,极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者一一收拾干净。这份长长的名单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李严和魏延,还有刘封、彭羕、廖里、马谡等人。
  先说刘封。刘封不仅是刘备钟爱的养子,而且本身能力也绝对无可挑剔,这点诸葛亮与他作为同事“溯流西上”时已眼见为实。此前关羽久攻樊城不下,临近的孟达、刘封不请自来,主动派兵增援关羽,曾被关羽严斥,“谁叫你们出城这么远的?”本次关羽主动求救,他是否有权调动孟达和刘封?即便是有权调动,刘封当时也不是主将,刘备怎能将不救关羽的罪过全推到了他的身上?即使刘封有罪,也罪不该问斩,更况关将军还有警训之言在前?如何处置刘封,先主很为难。倒是诸葛亮聪明,认为上述这些罪证在法理上要将刘封诛杀都太过于勉强,“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令刘封自裁。刘封本为刘备收养,只因后来阿斗出世,才逐渐失去恩宠,即使他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刘备想把皇位传给阿斗,此前的历史中也有诸多成例可资借鉴,何须下此毒手呢?从刘封临死之前“恨不用孟子度之言”的一番感慨,“先主为之流涕”来看,可以谨慎推断诸葛亮并不是怕刘封抢了刘禅的位置,而是为日后自己的专权在道义上扫除最大的障碍,借刘备的刀杀了自己虚拟的敌人。
  同样让诸葛亮看不顺眼也感到对自己地位可能有所威胁而惨遭毒害的还有彭羕。彭羕是一个怪才,吃过苦,受过难,不拘小节,幸得庞统、法正推荐,活干得不错,老板比较赏识,有了重新做人的机会,自然每天会表现出没遮拦的欢天喜地,能力与诸葛亮和法正等人不相上下,“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马超语),这让一向以稳沉持重且妒贤嫉能的诸葛亮都很不高兴。对彭羕表面还在应付,但私下里开始向刘备打小报告。“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心大志广”本身并无负面意思,但谣言千遍成真理,诸葛亮屡次密言“难可保安”,意思是说这个人太有本事,怕控制不住——此乃诸葛亮极不自信的表现。
  就这样,诸葛亮再度成功滥用了刘备对他的信任,于是刘备开始用显微镜来考察彭羕的言行。天下本无完人,要找一个人的毛病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于是决定外放彭羕。彭羕干得好好的就猛遭一顿闷棍,当然不高兴,临别时跑去向马超发了一通牢骚。因为对刘备等人出言不逊,且说了一句模棱两可,怎么理解都还说得过去的“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的话就被投入了大狱。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彭羕被投入大狱后,诸葛亮亲自去问个明白的过程都没有,因为他不敢直接面对心无旁骛、放荡不羁而又坦诚直率的彭羕,彭羕无奈,只好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来说明对他的误解。从这封信的内容及主动请死以证明自己清白来看,此人不拘小节,但非奸猾之人。诸葛亮嫉贤妒能,感到日后彭羕的智慧和潇洒将使自己的阴毒和拘谨没有机会,所以先下手为强,彭羕成了诸葛亮实现人生梦想路上的又一个冤魂。
  再看廖立的悲情结局。诸葛亮在荆州的时候,孙权就谁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来请教他,他推荐了廖立,“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但历史很有意思,一个能力与自己不相上下,本来各为其主的人,因为机缘巧合,竟然两虎聚一山了!刘备在世时,廖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路扶摇直上,从败军之将干到了侍中(国务院总理级)的位置,可刘备一去,马上就被降为长水校尉(相当于军分区副司令员),当然不高兴了,就发了点牢骚。在廖立的牢骚中,既有对已经逝去的先帝和关羽等人貌似不恭其实很客观的评价和反省,也对诸葛亮的人事安排表现出极度的不满。从后来的历史事实的印证来看,廖立的这些言论虽然有愤懑的成分,但也算客观,可诸葛亮根本不去反求诸己,不问青红皂白废立为民,徒汶山郡。廖立毕竟见过大世面,对诸葛亮的这种专制的家长作风,他泰然处之,亲自种地来养活自己,充分彰显了一个不畏权贵、敢于坚持真理的士大夫气概,但自己的报国之志和满腔热忱,都被嫉妒自己才能的诸葛亮抛之荒野,甚是可惜!
  冤死在诸葛亮手之下的还有马谡。“先主临薨谓丞相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心腹。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定攻心之计,亮深然之。后为安远将军,建兴六年,随亮北伐,以谡为中参军。亮出军向祁山,谡自告为先锋往守街亭,然不从副将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致军败。谡曾下军令状,亮斩之以正军法,谡年三十九。后以线缝首于尸,亮亲写祭文。”
  如前所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街亭就遭遇了司马懿和张颌黄金搭档率领的五万骑兵,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蜀军一方,诸葛亮知道蜀军必败无疑。但以诸葛亮的个性,他是不会轻易发出自知不敌、避敌锋芒而撤退的命令的。打又打不过,又不想让他人看出自己无能和胆怯,怎么办?正好马谡甘愿立下军令状以死来成全诸葛的美名,何乐而不为?于是一张军令状就成了马谡的人头收据。
  陈寿认为,“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幹局达,魏延以勇略任。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他们之招祸,乃是招诸葛亮之祸,而诸葛亮之祸,就是他滥用了刘备对自己的信任,口诛了刘封、彭羕、廖立等极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继而用马谡的脑袋成就自己的卑鄙豪情并一世英名。
  
  结束语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人史为镜,反求诸己,聚智增益。
  诸葛亮最大之失,是过于自恃,不能真正彻底地集思广益以补自己之短。他治国,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甚至亲自核对帐簿,汗流浃背。诸葛亮爱管细事,远近闻名。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看来是劳累致死。诸葛亮事必躬亲,认真办事,积劳成疾,使人感动,但是身负军国大任的人,只相信自己,不放手别人,怎么能培养接班人?《出师表》所推荐的贤才,郭攸之、费伟、董允、向宠、陈震、张裔、蒋琬等七人,除张裔为蜀重人士之外,余皆为追随诸葛亮的荆州人士。诸葛亮斤斤于亲己之贤才,不能不说有些偏袒。这些贤者都是二流人物。像李严、魏延、彭羕、廖立等一流大才人物,诸葛亮未尽其用。诸葛亮以一人之智掩一洲之才,以个人之力抗天下之士,焉能不败!“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蜀国人才匮乏的这一局面,与刘备、诸葛亮的任人唯亲多少有些关系。大约人之性情,在专制体制下,己有所短则忌人之长,是否如此,值得心理学家和政治家们去研究。以诸葛亮之智,加之鞠躬尽瘁之德尚不能尽小国人士之才,这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总的说来,诸葛亮跟对了人,但他自见不明,独智添愚而没有做对事,伟业未竞,所以他的悲凉结局决定了蜀国的悲凉结局。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依据主量元素可划分为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系列,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一个超钾质岩石的40Ar-39Ar年龄为17.58Ma
本文建立了适合MC-ICP-MS测试地质样品中Hf同位素的一次阴离子交换化学分离方法。使用常规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就可以完成Hf与干扰元素和基体元素的分离,避免了当前广泛采用的多
刀锋上的舞蹈  《刀锋上的舞蹈》詹姆斯·基尔茨 与约翰·曼弗雷迪 罗伯特·洛伯 著 姜文波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5月第1版 定价38.00元  推荐指数★★★★★  本书作者作者詹姆斯·基尔茨历任三家世界级企业的CEO:卡夫、纳贝斯克、吉列。他的事业始于一个车间助理,但却能引领这三大企业上演享有盛名的大逆转,化腐朽为神奇,这种管理能力世间罕有。而詹姆斯·基尔茨本人更是亲自动笔,传授经验
基于UML和.NET的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系统,运用先进的00D和00A软件编程思想和方法,使用先进的UML和.NET开发工具,解决了高职院校存在的新生报到中的问题,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
对阿尔泰南缘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变质流纹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了流纹岩的喷发年龄412.6±3.5Ma,408.7±5.3Ma和406.7±4.3Ma,表明盆地内酸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