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始终是师生教学互动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教学信息容量也备受师生关注,而这些也都对多媒体设备管理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典型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分析。特别是新建学校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了其有着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现状,如师生比例较高、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情况也给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典型的问题。
一、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设备添置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建学校分批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带来的问题是设备操作界面、方式不一致,给教师的使用操作带来了不便。设备型号的差异也给日常维护人员和设备互相替换使用带来了不便。分批建设的多媒体设备因使用年限的不同性能难免存在差异,这给在不同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同批师生造成一种直觉,就是有些设备的性能不是很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管理工作。
2 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新建学校多媒体管理工作人员配备数量控制得一般较紧,而且他们面临着较重的业务水平提高、学历提高的压力,因此,新建学校的专职多媒体管理人员队伍有“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新建学校对多媒体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不是很完善,主要是听取师生特别是教师的意见,而教师一般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评价不高,甚至偏激,这给多媒体管理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支工作队伍的不稳定。
3 工作机制设计与运行问题
新建学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一般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广大师生,职责有交叉。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仅靠专职工作人员“单打独斗”的状况,没有很好地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务部门、物业部门等合作关系,使这项工作形成合力。如多媒体设备发生故障,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时,会发生是否可以调换教室的争议。作为机器设备,发生运行故障是难免的,新建学校还存在等设备厂家上门维修的情况,这就使得设备修复周期很长,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很大。
4 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水平不均衡
新建学校普遍聘用了相当比例的离退休教师,这些老教师们虽然教学水平高,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较一般;另外新建学校中还有大量的年轻教师,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教学经验不太丰富,多媒体教学技能水平不均衡。
5 多媒体管理工作中的人文理念薄弱
新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建设工作存在设备操作不够人性化的情况。设备操作面板不够简捷,这给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授课时,信息量较大,对一些理论的推导过程讲授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解、接受的困难,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
二、如何解决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制订较完善的多媒体建设工作规划
在新建学校多媒体设备分批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工作中的规划来弥补分批建设的不足,可以通过论证、比较,设计和选择一些成熟的设备型号,特别是中央控制器等核心设备。虽然设备会更新换代,但可以通过定制统一的操作界面(如控制面板),来减少教师操作时的不便。预留一些暂未使用的功能接口,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减轻设备维护工作的压力,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时相互替换使用。
2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多媒体管理人员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新建学校也要像重视教师队伍一样,重视多媒体管理这只教学辅助队伍的建设工作,从制度层面保证一定数量的人员配备,同时也要提供业务、学历进修的机会。把多媒体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服务与日常管理分开,把日常的设备安全、卫生等交给物业部门,这样可使多媒体管理人员专心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了进一步弥补人员不足的情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应对多媒体维护突发性、集中性较强的特点。在每个班级挑选并培训一名学生协助进行多媒體管理,这样一定程度上就实现了对教师的“一对一”服务。据统计,在新建学校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过程中出现需要有人配合的情况中,有超过85%的情况属于对设备、软件不熟悉造成的,而这些交给经过培训的学生管理员基本可以解决,这样一方面使教学的需求得到了及时的响应,也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业务量,使其可以集中时间、精力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设备故障。
3 工作机制设计与运行策略
完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形成工作合力是提高新建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师生满意度的重要制度保证。从技术保障的角度来讲,应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主动巡检工作。对设备进行主动巡检,可以将设备故障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有效地降低故障率,可以根据设备的数量和教学使用情况,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多媒体设备的全面巡检,并做好数据统计工作,进而总结出设备故障的高发点,提高预见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实行多媒体设备故障防范工作预案,采用“以备件换时间”的做法,为计算机、中控、投影仪等各类多媒体设备配备一定数量的易损部件,当设备发生故障时,首先采取更换部件的做法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然后再进行维修或联系厂家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设备发生故障对教学造成的影响。
4 多渠道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水平
联合教务、人事部门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是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培训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并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完成培训的教师发放合格证,并将拥有合格证作为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必备前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也可以减少设备使用中的人为操作故障。多媒体设备技术人员在解决设备故障时,如果场合、时间充许,应尽可能地向教师解释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障产生的频率。
5 在多媒体管理与建设工作中体现人文理念
在多媒体设备的选型中不仅要注重设备的先进性,更要兼顾操作的便捷性,特别是操作界面的选择与设计要做到“一键式”。一键打开所有设备,尽可能减少操作的步骤,体现“以教师为本”。印制简明扼要的“操作指南”,为教师提供指导。在教师操作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要尽可能地告诉发生的原因,以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工作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水平日益提高、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多媒体设备管理与建设工作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教学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典型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分析。特别是新建学校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了其有着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现状,如师生比例较高、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情况也给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典型的问题。
一、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设备添置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建学校分批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带来的问题是设备操作界面、方式不一致,给教师的使用操作带来了不便。设备型号的差异也给日常维护人员和设备互相替换使用带来了不便。分批建设的多媒体设备因使用年限的不同性能难免存在差异,这给在不同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同批师生造成一种直觉,就是有些设备的性能不是很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管理工作。
2 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新建学校多媒体管理工作人员配备数量控制得一般较紧,而且他们面临着较重的业务水平提高、学历提高的压力,因此,新建学校的专职多媒体管理人员队伍有“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新建学校对多媒体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不是很完善,主要是听取师生特别是教师的意见,而教师一般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评价不高,甚至偏激,这给多媒体管理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支工作队伍的不稳定。
3 工作机制设计与运行问题
新建学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一般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广大师生,职责有交叉。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仅靠专职工作人员“单打独斗”的状况,没有很好地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务部门、物业部门等合作关系,使这项工作形成合力。如多媒体设备发生故障,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时,会发生是否可以调换教室的争议。作为机器设备,发生运行故障是难免的,新建学校还存在等设备厂家上门维修的情况,这就使得设备修复周期很长,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很大。
4 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水平不均衡
新建学校普遍聘用了相当比例的离退休教师,这些老教师们虽然教学水平高,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较一般;另外新建学校中还有大量的年轻教师,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教学经验不太丰富,多媒体教学技能水平不均衡。
5 多媒体管理工作中的人文理念薄弱
新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建设工作存在设备操作不够人性化的情况。设备操作面板不够简捷,这给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授课时,信息量较大,对一些理论的推导过程讲授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解、接受的困难,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
二、如何解决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制订较完善的多媒体建设工作规划
在新建学校多媒体设备分批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工作中的规划来弥补分批建设的不足,可以通过论证、比较,设计和选择一些成熟的设备型号,特别是中央控制器等核心设备。虽然设备会更新换代,但可以通过定制统一的操作界面(如控制面板),来减少教师操作时的不便。预留一些暂未使用的功能接口,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减轻设备维护工作的压力,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时相互替换使用。
2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多媒体管理人员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新建学校也要像重视教师队伍一样,重视多媒体管理这只教学辅助队伍的建设工作,从制度层面保证一定数量的人员配备,同时也要提供业务、学历进修的机会。把多媒体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服务与日常管理分开,把日常的设备安全、卫生等交给物业部门,这样可使多媒体管理人员专心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了进一步弥补人员不足的情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应对多媒体维护突发性、集中性较强的特点。在每个班级挑选并培训一名学生协助进行多媒體管理,这样一定程度上就实现了对教师的“一对一”服务。据统计,在新建学校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过程中出现需要有人配合的情况中,有超过85%的情况属于对设备、软件不熟悉造成的,而这些交给经过培训的学生管理员基本可以解决,这样一方面使教学的需求得到了及时的响应,也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业务量,使其可以集中时间、精力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设备故障。
3 工作机制设计与运行策略
完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形成工作合力是提高新建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师生满意度的重要制度保证。从技术保障的角度来讲,应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主动巡检工作。对设备进行主动巡检,可以将设备故障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有效地降低故障率,可以根据设备的数量和教学使用情况,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多媒体设备的全面巡检,并做好数据统计工作,进而总结出设备故障的高发点,提高预见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实行多媒体设备故障防范工作预案,采用“以备件换时间”的做法,为计算机、中控、投影仪等各类多媒体设备配备一定数量的易损部件,当设备发生故障时,首先采取更换部件的做法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然后再进行维修或联系厂家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设备发生故障对教学造成的影响。
4 多渠道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水平
联合教务、人事部门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是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培训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并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完成培训的教师发放合格证,并将拥有合格证作为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必备前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也可以减少设备使用中的人为操作故障。多媒体设备技术人员在解决设备故障时,如果场合、时间充许,应尽可能地向教师解释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障产生的频率。
5 在多媒体管理与建设工作中体现人文理念
在多媒体设备的选型中不仅要注重设备的先进性,更要兼顾操作的便捷性,特别是操作界面的选择与设计要做到“一键式”。一键打开所有设备,尽可能减少操作的步骤,体现“以教师为本”。印制简明扼要的“操作指南”,为教师提供指导。在教师操作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要尽可能地告诉发生的原因,以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工作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水平日益提高、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多媒体设备管理与建设工作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教学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