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评判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文章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引入借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型理论,试图构建一套既符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又符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特殊性的教学质量评价监督体系,为“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正常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CIPP模型理论;教学评价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
1、评价主体的差异化
教学的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主体是关系到课程评价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多数的高校都采取的是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方式,比如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教学督导评教+学校教学管理层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会导致各评价主体做出的评价策略和评价判断参差不齐,最终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虽然是多主体参与评价,但大多数地方高校主要以学生评教的方式来代替课程教学质量内部评价。
2、评价对象错位
教与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评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习得知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师素质、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与教学设施、课程教学目标等,单纯的把课程教学质量归结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而忽略学生成长、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一方面会导致教师因为教学评价的压力处处迎合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学不好都是老师的原因。把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等各方面的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方能显示出教学质量评价的完整性。
3、评价标准的单一化
高校的课程种类繁多,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都有自身的发展逻辑,特别是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在时间、场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空间。固定统一的评价标准限制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常常是选择在校内中规中矩的上课,实践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评价机制必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与评价对象的多样性中取得平衡。
4、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虽然很多高校提倡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地方高校的做法还是以学生的评教为主,学生的评教与教师的年终绩效和职称晋升挂钩。这导致一种现象,上课要求越严格的教师,学生的评教分数越低,而上课越顺着学生的教师,评教分数就越高。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联性不大,失去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意义,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5、教学信息反馈延时滞后
教学信息反馈是通过学生信息员将所在班级的上课情况反馈到学校管理层面,再由学校管理层面总结反馈信息再反馈到各教学学院,各教学学院再反馈到任课教师。从现有的反馈信息机制来看,反馈的过程时间过长,反馈的信息不全面,反馈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很多学校的反馈机制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和一般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以工作室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赛促学法、情景模拟等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工作室”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创立的作坊制,最初用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强调的是知识与技术结合,强调在做中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纷纷引进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规模、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共同的核心特点都强调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是结合本人前期研究成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进行展开,主要探讨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的建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分三阶段,实行1.5+2+0.5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打基础,第二阶段是工作室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毕业实习阶段。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是以项目为导向,以竞赛为目标,围绕“四个一”展开教学,即制作一部影视短片、创作一个动画短片、设计一个影视栏目包装、开发一款小游戏。课程的设置从课程结构逻辑上来讲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评价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有质的区别。因此,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一套适用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和工作室教学规律的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基于CIPP模型理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构
CIPP模型理论是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于1967年在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在此模式中,教育评价被分为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和成果评价(Product)四个部分,各部分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自成一个子系统,又缺一不可。根据 CIPP教育评价模式,工作室实践教学活动各部分的评价内容如下图:
背景评价是在明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确定其教学对象和评价教学对象的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工作室教学背景评价着眼于工作室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数字媒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是否符合工作室运行模式的需求,是否符合项目开展、课题研究、竞赛参与的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正常运行的基础。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合理的基础之上对达到工作室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资源等情况进行评价。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输入评价是针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正常运行开展的条件进行的,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与设备建设、经费投入、项目与课题的准入、大赛的选择等方面。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行业企业经验,并且校内校外的导师要成一定的比例;其次,工作室场地的选择、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否符合企业氛围,设备是否齐全都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再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来源是保障工作室教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经费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学校拨款、项目收入、课题经费、大赛奖金等;最后,项目、课题的来源,项目、课题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契合度,竞赛的性质与影响力,学生的参与度和社会的对接程度都是属于项目输入评价的内容。
过程评价是对工作室教学进程实行不间断地监督与检查。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求和工作室教学规律,对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针对性,对教学方法是否多元化和灵活化,对教学考核是否注重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对教学管理的严谨性与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学生、企业、社会之间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进行实时监控与监督,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成果评价主要是检测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教学计划完成的情况,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高校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度等。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得到增强、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团队精神得到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等是对教学成果最好的检测和评价,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和教师个人荣誉的获得、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提升、学校对接服务地方能力的增强、企业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的增加等都是对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好的反馈。
结语:“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其评价的侧重点就会略有差异。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核心,综合考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性、工作室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能力、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灵活多样、可执行的教学评价机制,這样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真正的目的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夏凌.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大众文艺,2017.3
[2]王慧.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交际,2016.8
[3]谢飞.高等美术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15.1
作者简介:蒋鑫(1989.04-),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省永州市,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CIPP模型理论;教学评价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
1、评价主体的差异化
教学的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主体是关系到课程评价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多数的高校都采取的是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方式,比如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教学督导评教+学校教学管理层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会导致各评价主体做出的评价策略和评价判断参差不齐,最终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虽然是多主体参与评价,但大多数地方高校主要以学生评教的方式来代替课程教学质量内部评价。
2、评价对象错位
教与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评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习得知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师素质、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与教学设施、课程教学目标等,单纯的把课程教学质量归结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而忽略学生成长、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一方面会导致教师因为教学评价的压力处处迎合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学不好都是老师的原因。把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等各方面的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方能显示出教学质量评价的完整性。
3、评价标准的单一化
高校的课程种类繁多,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都有自身的发展逻辑,特别是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在时间、场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空间。固定统一的评价标准限制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常常是选择在校内中规中矩的上课,实践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评价机制必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与评价对象的多样性中取得平衡。
4、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虽然很多高校提倡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地方高校的做法还是以学生的评教为主,学生的评教与教师的年终绩效和职称晋升挂钩。这导致一种现象,上课要求越严格的教师,学生的评教分数越低,而上课越顺着学生的教师,评教分数就越高。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联性不大,失去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意义,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5、教学信息反馈延时滞后
教学信息反馈是通过学生信息员将所在班级的上课情况反馈到学校管理层面,再由学校管理层面总结反馈信息再反馈到各教学学院,各教学学院再反馈到任课教师。从现有的反馈信息机制来看,反馈的过程时间过长,反馈的信息不全面,反馈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很多学校的反馈机制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和一般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以工作室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赛促学法、情景模拟等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工作室”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创立的作坊制,最初用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强调的是知识与技术结合,强调在做中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纷纷引进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规模、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共同的核心特点都强调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是结合本人前期研究成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进行展开,主要探讨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的建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分三阶段,实行1.5+2+0.5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打基础,第二阶段是工作室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毕业实习阶段。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是以项目为导向,以竞赛为目标,围绕“四个一”展开教学,即制作一部影视短片、创作一个动画短片、设计一个影视栏目包装、开发一款小游戏。课程的设置从课程结构逻辑上来讲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评价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有质的区别。因此,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一套适用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和工作室教学规律的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基于CIPP模型理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构
CIPP模型理论是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于1967年在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在此模式中,教育评价被分为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和成果评价(Product)四个部分,各部分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自成一个子系统,又缺一不可。根据 CIPP教育评价模式,工作室实践教学活动各部分的评价内容如下图:
背景评价是在明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确定其教学对象和评价教学对象的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工作室教学背景评价着眼于工作室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数字媒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是否符合工作室运行模式的需求,是否符合项目开展、课题研究、竞赛参与的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正常运行的基础。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合理的基础之上对达到工作室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资源等情况进行评价。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输入评价是针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正常运行开展的条件进行的,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与设备建设、经费投入、项目与课题的准入、大赛的选择等方面。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行业企业经验,并且校内校外的导师要成一定的比例;其次,工作室场地的选择、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否符合企业氛围,设备是否齐全都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再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来源是保障工作室教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经费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学校拨款、项目收入、课题经费、大赛奖金等;最后,项目、课题的来源,项目、课题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契合度,竞赛的性质与影响力,学生的参与度和社会的对接程度都是属于项目输入评价的内容。
过程评价是对工作室教学进程实行不间断地监督与检查。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求和工作室教学规律,对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针对性,对教学方法是否多元化和灵活化,对教学考核是否注重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对教学管理的严谨性与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学生、企业、社会之间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进行实时监控与监督,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成果评价主要是检测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教学计划完成的情况,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高校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度等。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得到增强、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团队精神得到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等是对教学成果最好的检测和评价,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和教师个人荣誉的获得、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提升、学校对接服务地方能力的增强、企业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的增加等都是对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好的反馈。
结语:“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其评价的侧重点就会略有差异。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核心,综合考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性、工作室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能力、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灵活多样、可执行的教学评价机制,這样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真正的目的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夏凌.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大众文艺,2017.3
[2]王慧.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交际,2016.8
[3]谢飞.高等美术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15.1
作者简介:蒋鑫(1989.04-),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省永州市,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