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建设将面临农民素质提高、城镇化转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挑战,而成人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是,农村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为农与离农、正规与非正规、传统与现代、培养与替代等困惑。为此,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定位于为农村全面发展服务,加强各类教育资源、体系的统筹力度,实施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保障与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建设好新世纪的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成人教育定位
[作者简介]陈联(1967-),女,重庆人,湖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湖南株洲412007)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57-02
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没有农村的进步,就没有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教育问题。
一、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1.农民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化农业发展。而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据资料显示,2008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15%,小学文化程度占25.30%,初中文化程度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占11.40%,中专文化程度占2.6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68%。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在客观上制约了其发展。这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需求极不相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显然,我国农民的现有素质根本无法应对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目标,迫切需要通过成人教育来提高农民素质。为此,国家近几年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发布了《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200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意见、通知一致表明了国家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高度重视,强调融合农村各种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2.农村城镇化转型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快速转型的时期,即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就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社会就业结构,农民工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这一结果表明农民工将逐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城乡结构的转变,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1.8%,在5.4283亿人城市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其中约1.2亿农民工。到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亿人,城镇人口将达到6.0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45.7%。可见,我国正面临着农村走向城镇化的问题。如何让农民能尽快接受社会角色的转换,生存环境的变迁,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由过去长期居住农村,只能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需要的劳动者,给农村教育提出了要求,也是农村成人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机遇。
3.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经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总的来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和落后,原因是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起点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和经济模式的影响。因此,农村经济增长急需注入大量的科技因素。“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农民教育水平每增加一年,农业GDP就增加0.76%,农民到工业部门工作的机会就增加1.5%~3.2%。由此可见,农业发展教育是关键,农村成人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 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可以把农业科技与人结合起来,把科学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新农村的建设。因此,要把成人教育办成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
二、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困惑
1.强势与弱势,供求矛盾。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以一种比较强的态势在发展,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情况还很难胜任这一工作。据国家统计局2007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而农民工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务工1.45万人,在本乡镇从业8445万人。2010年内地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2011年应该会达到2.44亿人左右。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在增长,但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很少。而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比例的0.05%左右。教育经费的缺乏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在教学场地、实验场所、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影响农民培训规模和教学质量。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我国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的数量从1995年的38.5万所减少到2002年的37.9万所,下降1.6%,专职成人教师由1995年13.6万人下降到2002年10.1万人,下降26%。可见,在教育和培训力度上呈现出的弱势发展与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现出的强势增长产生的冲突,这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发展,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2.为农与离农,何去何从。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普遍认为农村成人教育应主要体现在要符合、贴近农村发展的实际,在成人教育中增加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内容,传授面向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的乡土知识,目的是使农民成为农业生产上的多面手,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农村成人教育的目标应在本土化、乡土化而不应是唯城市化和离农化。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推进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规模城市化率的提高,农村土地在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该何去何从?按我国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测算,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仅能容纳2亿劳动力,而现有的农村适龄劳动力多达4.09亿,富余2亿多。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将减少到20%,或者更少,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将会大幅增加,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会降到20%以下,而城市人口则会增加到80%以上。农村和农民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农村成人教育一味坚持传统的农业技能传授,坚持一味乡土化,我们不得不思考它是否真正切合农村实际,反映农民真实的意愿,并具有长期的效果。
3.传统与现代,孰轻孰重。农村成人教育暴露出来的脱离农村实际需求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农民的冷落。由于我国的农民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并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致使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农民的这种“小农”意识,使他们习惯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参加学习浪费时间,花费金钱,学习作用不太。再加上现有的农村成人教育办学形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效仿于“普教”的模式,严重地脱离农村生产实际与农民生活实际。办学形式主要采取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媒体依托正规学校系统举办职业高中班、成人中专班,成人大专班。教学内容与现代农村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不符合,只注重传统文化知识与传统农业基础知识及其技能的传授,普遍忽略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现代技术的培训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忽略了培养农民的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创新意识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因而,农村成人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只能照顾到一小部分农民的需求,而大多数农民需要学习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外出农民工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培训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如何处理好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农村成人教育的一项艰巨工作。
三、新农村建设中成人教育发展的策略
1.定位于为农村全面发展服务。农村教育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在农村的教育,进而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截然对立起来。显然这种教育上的“双轨制”是不公平的,加剧了城乡的分割和对立,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人教育促进农村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在过程上,农村成人教育决不囿于农民务农而进行的教育,而应包括在城市中进行的一切可能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教育;在目的上,农村成人教育不仅要帮助农民物质层面的脱贫致富,还要关注农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和道德观念的熏陶,注重和谐、健康、进取的社会风尚;在内容上,农村成人教育不仅服务于农村人口的基本学习需要和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同时要服务于农村人口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服务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教育服务,开展各种培训,如农业科技普及培训、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知识培训等,开展“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民企业家创业培训”“农村各类干部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并与各相关部门联系,承办“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工程”等培训,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农村成人教育当然也要全面展开。
2.加强各类教育资源、体系的统筹力度。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要本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既要担负起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重任,更要发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抓好高等成人职业教育和中等成人职业教育的办学。政府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使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全面均衡发展。针对农村应用型人才需要发展高等成人职业教育,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技术型产业转移,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其次,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应发挥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探索农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方式,办好农村管理干部大专班,采取“培训+学历”的模式,为农村培养管理型专科层次乡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可见,单一的正规教育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有效的国家教育体系必须是校内校外各种教育机构和设施的整合系统。因此,着力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化,重视并发动全部教育机构开展农村的服务,是农村成人教育改革的趋势。
3.正规与非正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农村成人教育方法 要突出“实用与高效”的特点,多采用个案探究教学、自我导向教学,注重现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立“讲、学、做、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一是重视室外教学,开办“田间课堂”。学校根据农民的需要和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选派专人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现场示范,让农民边干边学,即时发现即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开办“流动课堂”,让“科技培训直通车”深入农村,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信息、解答问题、技术培训。开办“空中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尽量采用到实训基地现场教学,让学员参与生产加工与基本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转变农民传统劳动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农民享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快乐学习,接受现代劳动带来的高效成果,有助于唤起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成人教育的热情,培养新式农民。
4.建立有效的保障与管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对农村成人教育作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得到深化。但是,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行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是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解决农村成人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必须努力消除城乡差别,给予农民以平等的竞争机会。为此,要注重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立法,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农村成人教育的目标、教育对象、办学与管理模式、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经费的提供等,是农村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农村成人教育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基本条件。要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制,转变在成人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城乡差距的历史模式,制定优先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教育政策,增加农村发展教育的投入,结合财政拨款、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以及民间资金,拓宽农村成人教育的投资渠道,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建立培训场地和实习、实验基地,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制定城市优质教师资源服务于农村义务性教育政策,规定城市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达到一定的年限,在加薪、晋职方面给予优先,确保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隆.追求探索创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2]郑义寅.社会转型与当代成人教育转轨[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3]许开录.甘肃农民教育培训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07(4).
[4]韩长斌.重点把握三个原则解决农民工问题[J].世华财讯,2010(10).
[5]杜以德.成人教育发展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徐子勇.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08(10).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成人教育定位
[作者简介]陈联(1967-),女,重庆人,湖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湖南株洲412007)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57-02
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没有农村的进步,就没有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教育问题。
一、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1.农民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化农业发展。而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据资料显示,2008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15%,小学文化程度占25.30%,初中文化程度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占11.40%,中专文化程度占2.6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68%。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在客观上制约了其发展。这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需求极不相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显然,我国农民的现有素质根本无法应对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目标,迫切需要通过成人教育来提高农民素质。为此,国家近几年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发布了《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200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意见、通知一致表明了国家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高度重视,强调融合农村各种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2.农村城镇化转型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快速转型的时期,即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就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社会就业结构,农民工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这一结果表明农民工将逐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城乡结构的转变,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1.8%,在5.4283亿人城市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其中约1.2亿农民工。到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亿人,城镇人口将达到6.0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45.7%。可见,我国正面临着农村走向城镇化的问题。如何让农民能尽快接受社会角色的转换,生存环境的变迁,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由过去长期居住农村,只能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需要的劳动者,给农村教育提出了要求,也是农村成人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机遇。
3.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经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总的来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和落后,原因是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起点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和经济模式的影响。因此,农村经济增长急需注入大量的科技因素。“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农民教育水平每增加一年,农业GDP就增加0.76%,农民到工业部门工作的机会就增加1.5%~3.2%。由此可见,农业发展教育是关键,农村成人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 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可以把农业科技与人结合起来,把科学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新农村的建设。因此,要把成人教育办成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
二、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困惑
1.强势与弱势,供求矛盾。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以一种比较强的态势在发展,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情况还很难胜任这一工作。据国家统计局2007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而农民工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务工1.45万人,在本乡镇从业8445万人。2010年内地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2011年应该会达到2.44亿人左右。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在增长,但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很少。而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比例的0.05%左右。教育经费的缺乏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在教学场地、实验场所、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影响农民培训规模和教学质量。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我国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的数量从1995年的38.5万所减少到2002年的37.9万所,下降1.6%,专职成人教师由1995年13.6万人下降到2002年10.1万人,下降26%。可见,在教育和培训力度上呈现出的弱势发展与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现出的强势增长产生的冲突,这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发展,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2.为农与离农,何去何从。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普遍认为农村成人教育应主要体现在要符合、贴近农村发展的实际,在成人教育中增加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内容,传授面向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的乡土知识,目的是使农民成为农业生产上的多面手,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农村成人教育的目标应在本土化、乡土化而不应是唯城市化和离农化。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推进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规模城市化率的提高,农村土地在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该何去何从?按我国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测算,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仅能容纳2亿劳动力,而现有的农村适龄劳动力多达4.09亿,富余2亿多。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将减少到20%,或者更少,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将会大幅增加,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会降到20%以下,而城市人口则会增加到80%以上。农村和农民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农村成人教育一味坚持传统的农业技能传授,坚持一味乡土化,我们不得不思考它是否真正切合农村实际,反映农民真实的意愿,并具有长期的效果。
3.传统与现代,孰轻孰重。农村成人教育暴露出来的脱离农村实际需求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农民的冷落。由于我国的农民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并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致使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农民的这种“小农”意识,使他们习惯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参加学习浪费时间,花费金钱,学习作用不太。再加上现有的农村成人教育办学形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效仿于“普教”的模式,严重地脱离农村生产实际与农民生活实际。办学形式主要采取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媒体依托正规学校系统举办职业高中班、成人中专班,成人大专班。教学内容与现代农村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不符合,只注重传统文化知识与传统农业基础知识及其技能的传授,普遍忽略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现代技术的培训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忽略了培养农民的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创新意识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因而,农村成人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只能照顾到一小部分农民的需求,而大多数农民需要学习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外出农民工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培训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如何处理好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农村成人教育的一项艰巨工作。
三、新农村建设中成人教育发展的策略
1.定位于为农村全面发展服务。农村教育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在农村的教育,进而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截然对立起来。显然这种教育上的“双轨制”是不公平的,加剧了城乡的分割和对立,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人教育促进农村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在过程上,农村成人教育决不囿于农民务农而进行的教育,而应包括在城市中进行的一切可能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教育;在目的上,农村成人教育不仅要帮助农民物质层面的脱贫致富,还要关注农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和道德观念的熏陶,注重和谐、健康、进取的社会风尚;在内容上,农村成人教育不仅服务于农村人口的基本学习需要和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同时要服务于农村人口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服务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教育服务,开展各种培训,如农业科技普及培训、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知识培训等,开展“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民企业家创业培训”“农村各类干部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并与各相关部门联系,承办“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工程”等培训,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农村成人教育当然也要全面展开。
2.加强各类教育资源、体系的统筹力度。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要本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既要担负起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重任,更要发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抓好高等成人职业教育和中等成人职业教育的办学。政府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使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全面均衡发展。针对农村应用型人才需要发展高等成人职业教育,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技术型产业转移,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其次,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应发挥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探索农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方式,办好农村管理干部大专班,采取“培训+学历”的模式,为农村培养管理型专科层次乡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可见,单一的正规教育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有效的国家教育体系必须是校内校外各种教育机构和设施的整合系统。因此,着力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手段的综合化,重视并发动全部教育机构开展农村的服务,是农村成人教育改革的趋势。
3.正规与非正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农村成人教育方法 要突出“实用与高效”的特点,多采用个案探究教学、自我导向教学,注重现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立“讲、学、做、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一是重视室外教学,开办“田间课堂”。学校根据农民的需要和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选派专人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现场示范,让农民边干边学,即时发现即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开办“流动课堂”,让“科技培训直通车”深入农村,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信息、解答问题、技术培训。开办“空中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尽量采用到实训基地现场教学,让学员参与生产加工与基本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转变农民传统劳动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农民享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快乐学习,接受现代劳动带来的高效成果,有助于唤起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成人教育的热情,培养新式农民。
4.建立有效的保障与管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对农村成人教育作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得到深化。但是,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行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是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解决农村成人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必须努力消除城乡差别,给予农民以平等的竞争机会。为此,要注重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立法,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农村成人教育的目标、教育对象、办学与管理模式、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经费的提供等,是农村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农村成人教育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基本条件。要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制,转变在成人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城乡差距的历史模式,制定优先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教育政策,增加农村发展教育的投入,结合财政拨款、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以及民间资金,拓宽农村成人教育的投资渠道,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建立培训场地和实习、实验基地,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制定城市优质教师资源服务于农村义务性教育政策,规定城市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达到一定的年限,在加薪、晋职方面给予优先,确保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隆.追求探索创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2]郑义寅.社会转型与当代成人教育转轨[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3]许开录.甘肃农民教育培训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07(4).
[4]韩长斌.重点把握三个原则解决农民工问题[J].世华财讯,2010(10).
[5]杜以德.成人教育发展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徐子勇.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