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表征及其界限——泰勒·伯奇的知觉观探究

来源 :外国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kk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理解知觉的范围和结构,是知觉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泰勒·伯奇(Tyler Burge)在这方面的考察十分有意义.本文从如下三个角度对伯奇的知觉观进行了梳理:1.知觉是一种表征(representation);2.知觉表征(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并不需要高级认知为基础;3.感觉活动中存在感觉登录(sensory registration)和知觉表征的区分.正是通过这些观点的表述,伯奇逐步确立了知觉表征的界限.
其他文献
针且无法实环形谐振进而得到统进行修修调方法对金属筒形现在线的正子的刚度修了金属谐振调实验.实的实用性,谐振陀螺的交控制的问调理论模型子的电磁修验表明,该方有望应用
当今社会,作为传统传播媒介的广播媒体已经成为大众媒体。作为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大众媒体,如何坚定住自身的定位不变,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本文就新闻采编当中的常见技巧展开论述,系统性的概括了在采编过程当中的一些技巧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大家能对其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西方学界通常认为,自哥白尼革命开始,西方进入科学与理性的时代.科学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分界线,是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线.笔者认为,西方近代确实可以被称作科学的时代,那
虽然中文学界引介康德已逾百年,然而康德文本所蕴含的陌生性仍然是我们今天在深入探究其哲学理论时不得不首先揭示和克服的障碍.这种陌生性不仅展示在我们不同版本的哲学教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社会经济发展之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据.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
1 问题的由来本人曾于 1 998年在贵刊第 1 0期提出数学问题 1 1 56题并解答 ,其中利用了“2 k· 2 50 0 ≡ 2 k,及(2 50 0 ) m ≡ 2 50 0 ≡ 9376(mod1 0 4 )”这个结论 .现研究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