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临储玉米政策出台给予市场一剂强心剂,对稳定价格大有裨益,但由于国储库存庞大,即使拍卖暂停限制供应,玉米收储同样会为供给补充新鲜血液,这可能令玉米供应端口难以“喘口气”;加之养殖需求复苏缓慢、下游深加工“无计可施”,或导致后期玉米走势陷入尴尬局面。
政策的激励仅能为盘面提供一定的底部支撑效应,却不能成为诱发期价继续上涨的坚强后盾,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激情”过后的前景黯淡,预计C1505(2015年5月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合约在2520-2530元/吨一线将面临强大的阻力。
政策利好或转瞬即逝
11月25日临储玉米托市方案出炉,化解了市场关于“国储改直补”的疑惑,政策靴子的落地一定程度上帮助多头稳定军心,玉米期货(尤其是近月1501合约)连续收阳即是证明。但不排除政策利好“昙花一现”的嫌疑,毕竟临储价格依然低于市场预期水准。
根据发改委《关于2014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国标三等)与上年持平,其中,内蒙古、辽宁为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收购期限为2014年11月25日至2015年4月30日,“北粮南运”补贴确定不再执行。
虽然临储政策尘埃落定,对于玉米现货贸易具有稳定大局的作用,但由于中粮集团和中纺集团收购规模再次被压缩,先分别按500万吨和100万吨进行掌握,低于征求意见稿中1200万吨和200万吨的水平,或意味着国家临储收购力度将不及去年,侧面导致市场流通环节供应被动增加,暗示后市产区玉米价格上涨空间会受到较大限制。
丰产压力难以化解
虽然7、8月份华北、东北等地曾一度出现干旱等灾害天气,令玉米生长受到一定损害,推升期货盘面出现过累计高于100元/吨的涨幅。但收获结束、丰收之势也浮出水面,这对期价走势的压力在中长期内都可能有效。
根据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预计2014/2015年度中国玉米产量将达到2.16亿吨,略低于2013/2014年度的2.177亿吨,减产幅度不足0.8%,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由于基数越来越大,供给宽松的环境仍在进一步延续。而受到2013/2014年度庞大库存的积压,在相应的工业、食用和饲料消费等指标上调幅度较小的情况下,本年度期末库存将有望达到历史极值的1.468亿吨,库存消费比则由63.37%攀升至78.93%,表明国内玉米市场过剩局面将更加严重。
尽管部分农户的惜售情绪短期内会影响玉米现货的流通容量,但在12月份市场有望迎来卖粮小高峰。目前,华北农户售粮进度在10%-50%,东北部分地区销售进度较去年则大幅提高,南、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均呈现增加态势,分别达到30万吨和224万吨左右。而受到“北粮南运”补贴取消影响,关内外玉米的竞争平台将更加“公平”,业内对华北玉米冲击东北价格的关注度将会上升,整体偏弱结构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趋向。
下游需求缺乏亮点
生猪养殖需求复苏乏力成为玉米饲料消费较为低迷的“硬伤”,虽然猪价在供需两不旺的格局中有望呈现震荡上涨的形态,或引导养殖产业链逐渐走向“黎明”。但中期来看,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的生猪存栏量(10月份降至44462.36万头,环比和同比分别下滑0.2%和6.5%),对玉米饲料需求或产生压抑影响。同时,由于43%蛋白豆粕和二等黄玉米的价差仅在1000元/吨左右,远低于历史均值水平,而期货上,两者1505合约价差更是不足500元/吨(即使考虑交割等级也明显偏低),使得玉米部分饲用需求将会被豆粕所替代,令其价格走势承受长期压力。据了解,当前大部分饲料厂商对后市都比较悲观,其采购策略也是随用随买,并维持偏低库存以防价格下跌,这种状况势必会向上游原料玉米市场传递利空信号。
深加工方面,受助于玉米成本下滑的支持,淀粉和酒精行业玉米深加工利润呈现回升之势,全国均值分别攀升至110元/吨和330元/吨左右,使得行业开工率也运行至年内高位水平。但由于下游产品价格偏弱且销售乏力,或反过来促使大型深加工企业压低原料收购价格。
目前,长春大成对新粮挂牌收购价为2090元/吨,嘉吉生化为2030元/吨,均低于政策指导价,一定程度上说明深加工企业对于玉米走势不看好的态度,也侧面反映出市场货源充足的事实。
盘面上,临储政策出台,短期令期价偏强运行,但近强远弱的格局非常明显,C1505合约上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2520-2530元/吨一线抛压沉重,虽然周K线(股票趋势中的K线图)K级别上MACD指标(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仍呈金叉状态,但日K线上则有形成死叉意愿,使得市场上行动力日趋衰竭,或重新步入弱势震荡的结构。
政策的激励仅能为盘面提供一定的底部支撑效应,却不能成为诱发期价继续上涨的坚强后盾,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激情”过后的前景黯淡,预计C1505(2015年5月到期的玉米期货合约)合约在2520-2530元/吨一线将面临强大的阻力。
政策利好或转瞬即逝
11月25日临储玉米托市方案出炉,化解了市场关于“国储改直补”的疑惑,政策靴子的落地一定程度上帮助多头稳定军心,玉米期货(尤其是近月1501合约)连续收阳即是证明。但不排除政策利好“昙花一现”的嫌疑,毕竟临储价格依然低于市场预期水准。
根据发改委《关于2014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国标三等)与上年持平,其中,内蒙古、辽宁为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收购期限为2014年11月25日至2015年4月30日,“北粮南运”补贴确定不再执行。
虽然临储政策尘埃落定,对于玉米现货贸易具有稳定大局的作用,但由于中粮集团和中纺集团收购规模再次被压缩,先分别按500万吨和100万吨进行掌握,低于征求意见稿中1200万吨和200万吨的水平,或意味着国家临储收购力度将不及去年,侧面导致市场流通环节供应被动增加,暗示后市产区玉米价格上涨空间会受到较大限制。
丰产压力难以化解
虽然7、8月份华北、东北等地曾一度出现干旱等灾害天气,令玉米生长受到一定损害,推升期货盘面出现过累计高于100元/吨的涨幅。但收获结束、丰收之势也浮出水面,这对期价走势的压力在中长期内都可能有效。
根据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预计2014/2015年度中国玉米产量将达到2.16亿吨,略低于2013/2014年度的2.177亿吨,减产幅度不足0.8%,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由于基数越来越大,供给宽松的环境仍在进一步延续。而受到2013/2014年度庞大库存的积压,在相应的工业、食用和饲料消费等指标上调幅度较小的情况下,本年度期末库存将有望达到历史极值的1.468亿吨,库存消费比则由63.37%攀升至78.93%,表明国内玉米市场过剩局面将更加严重。
尽管部分农户的惜售情绪短期内会影响玉米现货的流通容量,但在12月份市场有望迎来卖粮小高峰。目前,华北农户售粮进度在10%-50%,东北部分地区销售进度较去年则大幅提高,南、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均呈现增加态势,分别达到30万吨和224万吨左右。而受到“北粮南运”补贴取消影响,关内外玉米的竞争平台将更加“公平”,业内对华北玉米冲击东北价格的关注度将会上升,整体偏弱结构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趋向。
下游需求缺乏亮点
生猪养殖需求复苏乏力成为玉米饲料消费较为低迷的“硬伤”,虽然猪价在供需两不旺的格局中有望呈现震荡上涨的形态,或引导养殖产业链逐渐走向“黎明”。但中期来看,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的生猪存栏量(10月份降至44462.36万头,环比和同比分别下滑0.2%和6.5%),对玉米饲料需求或产生压抑影响。同时,由于43%蛋白豆粕和二等黄玉米的价差仅在1000元/吨左右,远低于历史均值水平,而期货上,两者1505合约价差更是不足500元/吨(即使考虑交割等级也明显偏低),使得玉米部分饲用需求将会被豆粕所替代,令其价格走势承受长期压力。据了解,当前大部分饲料厂商对后市都比较悲观,其采购策略也是随用随买,并维持偏低库存以防价格下跌,这种状况势必会向上游原料玉米市场传递利空信号。
深加工方面,受助于玉米成本下滑的支持,淀粉和酒精行业玉米深加工利润呈现回升之势,全国均值分别攀升至110元/吨和330元/吨左右,使得行业开工率也运行至年内高位水平。但由于下游产品价格偏弱且销售乏力,或反过来促使大型深加工企业压低原料收购价格。
目前,长春大成对新粮挂牌收购价为2090元/吨,嘉吉生化为2030元/吨,均低于政策指导价,一定程度上说明深加工企业对于玉米走势不看好的态度,也侧面反映出市场货源充足的事实。
盘面上,临储政策出台,短期令期价偏强运行,但近强远弱的格局非常明显,C1505合约上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2520-2530元/吨一线抛压沉重,虽然周K线(股票趋势中的K线图)K级别上MACD指标(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仍呈金叉状态,但日K线上则有形成死叉意愿,使得市场上行动力日趋衰竭,或重新步入弱势震荡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