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考虑自己未来养老问题之前,投保人首先要明确自身目前的经济状况,大致了解未来养老金的缺口,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产品。在购买时机方面,如果收入水平许可的话,还是应该尽早购买。
上海市卫生局日前公布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上海市民平均寿命首次突破81岁,达到81.08岁,比2005年提高了近1岁。寿命的延长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享受人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寿命延长必将考验每个人乃至家庭的经济能力。
中产阶层的养老难题
谈到退休养老,多数人仍会觉得,现在的社保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后,养老金加上自己平时的储蓄应该能足够应付今后的生活开支压力。事实上,自己的养老金能否维持好退休后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和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两项指标来加以判断。通常社会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我国目前实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目标替代率水平是60%左右。
对个人而言,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可以计算个人的养老金替代率,这一数值越小,表示养老金缺口越大。
一个案例可供我们参考:假定2008年上海市平均工资水平为2000元,并以每年5%速度递增。22岁毕业刚工作的小王,始终按照两倍于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来缴纳养老金,按照8%的存入比例计算,那么到他59岁准备退休时,考虑到存款收益以及通货膨胀因素,他个人账户储额大约将有695331元,60岁起每月可领养老金8391元(参见表1)。
小王38年后退休时还能每月拿到8000多元的养老金,看起来似乎不低,但是如果考虑到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只相当于2008年的2729元,也就是只相当于他退休当年社会平均月收入的60%左右(即平均养老金替代率),与他退休前的个人工资相比,更是只占32%(个人养老金替代率),收入更高的人群,这一数字将更低,即生活水平的落差更大。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要退休后仍能保持与之前差不多的生活水平,或者落差不至于太过悬殊,那么未来的养老费用缺口就必须由个人尽早去弥补。
很多人会考虑以股票或是基金作为养老规划。实际上,储蓄、国债、基金定投等理财方式,都可以视个人风险偏好来适度选择作为养老储备之用。而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具有稳定增值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
选择保险养老 规划要趁早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保险为数不少,几乎每家寿险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传统型养老险,包括固定收益型和传统分红型,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未来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确定的(如果是分红险,在固定年金部分之外还有一笔分红);另一种是投资型养老险,主要是投连险和万能险,其未来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
保险专家建议,在考虑自己未来养老问题之前,首先投保人要明确自身目前的经济状况,大致了解未来养老金的缺口,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产品。在购买时机方面,如果收入水平许可的话,还是应该尽早购买。因为越早投保保费越低,况且,养老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开的问题,是一种人生理财生涯中的刚性需求。
仍以小王为例:
方案一:22岁起投保某保险公司一款年金保险(分红型),5000元保额,20年期繳,每年缴费4131元,缴费至42岁止。等到他30岁时,另外再次追加该产品5000元保额,每年再缴费4529元,同样20年期缴,即缴费50岁止。
方案二:30岁开始投保10000元保额,20年期缴。即缴费至50岁止。
从上述对比中不难看出,同一个人投保,同样的投保额度,同样的领取年龄,最后分得的退休金也相同,但无论是投保成本,还是分红所得,采用“方案一”(较早投入)更有利,更重要的是,比“方案二”早8年开始享受基本保险金额的10%的年年关爱金,以及该产品提供的身故保障(参见表2)。
定期定额买投连
投连险作为近来重新焕发活力的理财险种,也很适合用于养老金的规划。因为投连险的投资配置可以包括基金、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品种,比单独投资股票或者基金的风险更小。近期股市连续下挫,投连险也显现出了更好的抗跌特点,同时相比传统养老险及储蓄,又有较高收益。
保险业内人士建议,用定期定额的方式投资投连险,不仅对于投保人来说负担较轻,而且尤其在市场处于波动期间,对风险控制和提高收益都优于一次性投资(参见表3)。
不难看出,由于投资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长期来看更加明显,通过定投方式,“方案一”较“方案二”的长期优势是十分可观的。
同样,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定投也要越早越好。一方面,投资账户累积时间长,平均收益水平更稳定,更利于账户越滚越大。同时,早投保者提早数年享受到投连险账户中含有的身故保障,有些产品还可以直接在投连险账户增加了两倍的意外身故保障和一定的重大疾病保障等内容。
上海市卫生局日前公布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上海市民平均寿命首次突破81岁,达到81.08岁,比2005年提高了近1岁。寿命的延长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享受人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寿命延长必将考验每个人乃至家庭的经济能力。
中产阶层的养老难题
谈到退休养老,多数人仍会觉得,现在的社保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后,养老金加上自己平时的储蓄应该能足够应付今后的生活开支压力。事实上,自己的养老金能否维持好退休后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和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两项指标来加以判断。通常社会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我国目前实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目标替代率水平是60%左右。
对个人而言,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可以计算个人的养老金替代率,这一数值越小,表示养老金缺口越大。
一个案例可供我们参考:假定2008年上海市平均工资水平为2000元,并以每年5%速度递增。22岁毕业刚工作的小王,始终按照两倍于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来缴纳养老金,按照8%的存入比例计算,那么到他59岁准备退休时,考虑到存款收益以及通货膨胀因素,他个人账户储额大约将有695331元,60岁起每月可领养老金8391元(参见表1)。
小王38年后退休时还能每月拿到8000多元的养老金,看起来似乎不低,但是如果考虑到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只相当于2008年的2729元,也就是只相当于他退休当年社会平均月收入的60%左右(即平均养老金替代率),与他退休前的个人工资相比,更是只占32%(个人养老金替代率),收入更高的人群,这一数字将更低,即生活水平的落差更大。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要退休后仍能保持与之前差不多的生活水平,或者落差不至于太过悬殊,那么未来的养老费用缺口就必须由个人尽早去弥补。
很多人会考虑以股票或是基金作为养老规划。实际上,储蓄、国债、基金定投等理财方式,都可以视个人风险偏好来适度选择作为养老储备之用。而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具有稳定增值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
选择保险养老 规划要趁早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保险为数不少,几乎每家寿险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传统型养老险,包括固定收益型和传统分红型,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未来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确定的(如果是分红险,在固定年金部分之外还有一笔分红);另一种是投资型养老险,主要是投连险和万能险,其未来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
保险专家建议,在考虑自己未来养老问题之前,首先投保人要明确自身目前的经济状况,大致了解未来养老金的缺口,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产品。在购买时机方面,如果收入水平许可的话,还是应该尽早购买。因为越早投保保费越低,况且,养老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开的问题,是一种人生理财生涯中的刚性需求。
仍以小王为例:
方案一:22岁起投保某保险公司一款年金保险(分红型),5000元保额,20年期繳,每年缴费4131元,缴费至42岁止。等到他30岁时,另外再次追加该产品5000元保额,每年再缴费4529元,同样20年期缴,即缴费50岁止。
方案二:30岁开始投保10000元保额,20年期缴。即缴费至50岁止。
从上述对比中不难看出,同一个人投保,同样的投保额度,同样的领取年龄,最后分得的退休金也相同,但无论是投保成本,还是分红所得,采用“方案一”(较早投入)更有利,更重要的是,比“方案二”早8年开始享受基本保险金额的10%的年年关爱金,以及该产品提供的身故保障(参见表2)。
定期定额买投连
投连险作为近来重新焕发活力的理财险种,也很适合用于养老金的规划。因为投连险的投资配置可以包括基金、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品种,比单独投资股票或者基金的风险更小。近期股市连续下挫,投连险也显现出了更好的抗跌特点,同时相比传统养老险及储蓄,又有较高收益。
保险业内人士建议,用定期定额的方式投资投连险,不仅对于投保人来说负担较轻,而且尤其在市场处于波动期间,对风险控制和提高收益都优于一次性投资(参见表3)。
不难看出,由于投资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长期来看更加明显,通过定投方式,“方案一”较“方案二”的长期优势是十分可观的。
同样,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定投也要越早越好。一方面,投资账户累积时间长,平均收益水平更稳定,更利于账户越滚越大。同时,早投保者提早数年享受到投连险账户中含有的身故保障,有些产品还可以直接在投连险账户增加了两倍的意外身故保障和一定的重大疾病保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