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点滴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jordan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以社会为学校,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教育环境都可以大大优化;先生应该更多,任何人都可以做师生。他从社会和政治高度研究中国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幼儿
  陶行知思想教育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学陶就要学习陶行知的思想,就要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最重要的命题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特别要求:教育活动内容应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要有助于丰富幼儿经验。
  幼儿成长贯穿每天生活,幼儿学到的点滴都是从生活小事中获取的。如陶先生所说的,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好的生活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和性格,相反,不好的生活会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未来。如何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教育呢?我发掘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生活点滴是最值得关注的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琐碎的,但对孩子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多想一下,多做一点,收获就会更多。早晨入园,我们微笑着迎接幼儿,亲切地问早,为幼儿树立积极榜样,在老师、家长、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新来的小朋友都成了有礼貌的孩子,主动向大家打招呼,幼儿园是一个和睦相亲的大家庭,更适合生活教育。孩子刚入园,老师们都有同感:现在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是问题,原因之一就是长辈包办代替现象严重。进园后,我们通过故事、儿歌等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充分利用就餐机会让幼儿自己吃饭,学会正确用勺或筷子等,同时,教师积极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剩饭菜等道理。可见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只有我们做个有心人,教育无处不在。
  二、自然现象是值得升入探究的
  幼儿园本身存在很多教育资源,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是教育机会。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可以利用的,比如晨间锻炼时,可以带领幼儿看看幼儿园的花花草草,和孩子一起认识一些花、草,知道它们的特征,大自然中不以为然的现象都是我们能利用的,都是孩子乐意接受且接触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孩子在家里或者幼儿园以外的地方发掘各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可以和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一起制作成玩具,如蛇皮袋可以制作成“跳带”,还可以在上面画上小朋友自己的画,使“跳带”更美观。这些装饰品都来源于孩子灵巧的小手,都是孩子们亲手做出来的,原来我们扔掉的一些东西只要装饰一下,就可以变成漂亮的装饰品。让教育真正还原在生活中,生活才是幼儿精彩的“课堂”。
  又如秋天来临时,可以利用秋天落叶飘飘、秋雨绵绵的自然景象,带领幼儿深入接触大自然。当我提议带孩子去“参观大自然”时,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带孩子们捡一些漂亮的树叶做成书签,或者当做教室中的装饰品。同时可以让幼儿捡一些树叶相互说说“叶子像什么”,有的觉得像小鱼,有的说像蝴蝶,可以让幼儿映在纸上照着画下来。教师把孩子捡到的叶子引入课堂教学,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幼儿园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幼儿周围的生活是丰富的、广泛的,生活中有大量人、事、物和活动,有大量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时机,幼儿在这些生活情景中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练习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形成个性。
  三、生活实例是值得合理利用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社会生活出发,适应人民生活需要,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有好有坏,参与社会生活,就能分辨出好的生活和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教人过好的生活,受好的教育,认识坏的生活,改造坏的教育。所谓“看”,就是让孩子置身于社会生活之中,不仅用自己的眼睛,更用自己的心感受和领略社会生活的变迁状况和人文状况。平时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其实暗藏了教育契机,就看教育者能否发现和抓住这些机会。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子。家里的东西从来不会与人分享,也不习惯与别人分享。有的孩子来了幼儿园或者出去就是为我独尊的样子,玩具要一个人玩,东西要一个人吃,从来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不可小看。这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利用这个故事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可以带孩子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又适合孩子理解的故事。同时可以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如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个情景就值得引导孩子观察,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育,无处不在。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我们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每一件事情,让幼儿更全面地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又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潘涌.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语文天地,2004.1.
  [2]教师角色如何变化.人民教育,2003.5.
其他文献
摘 要: 会计对中职生来说是一门实践性跟操作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后还需要另外开设一些实训性课程,让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加强其未来工作技能,特别是手工操作考查,检验出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其进行巩固及提升,并在实践中有所总结及归纳、提升。本文针对技工学校进行探索,找出现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任务式教学在其中的作用性。  关键词: 会计 实训教学 技工学校  前言
摘 要: 新课改实行之后,教育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质量,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就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来说同样如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生成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科学 科学课堂 教学设计 预设与生成  引言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之间存在互生共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教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能潜移默化地愉悦学生的心情,缓解疲劳。音乐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教师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音乐知识,张扬个性,放
摘 要: 音乐教学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人们对音乐课刮目相看。音乐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应有的光彩,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教学感悟  小学音乐教学应着重考虑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儿童歌曲优美的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还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大的责任。在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咀嚼过失
摘 要: 高中时期是学生思想观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会具备一定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但往往是非理性的。思维活跃,但发展目标不是很明确且容易出偏差,思想迷茫且越发追求自身个性张扬。使班主任迫切需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人性化及工作效率的提升上下工夫。需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及思维方式上实现飞跃。作者结合几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分析班主任工作需要变革。本文通过梳理班主任工作的职能,结合班主任工作
摘 要: 陶行知“生活教育”充分反映了先生对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深刻认识,对当前幼儿教育大力提倡的“课程回归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幼儿教育实践,阐述了对“生活教育”的感悟。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思想家,开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典范,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最近
摘 要: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滋润着幼儿教育发展。美术教育属于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美术教育融会贯通起来,让幼儿贴近生活开展美术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用自己的意愿创造,做到“教、学、做”合一,从小培养创新人才。本文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对陶行知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摘 要: 班集体是学生和老师联系的最基本单元。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班集体建设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叙述和讨论班集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具体建设措施,为班集体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班主任 班集体建设 实践研究  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入,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如大学本科扩招、学生为“80后”或“90后”(大多是独生子
摘 要: 儿童美术教学内容的构建在儿童审美能力的提升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民间艺术的引进,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渗透,强化儿童的民族素养,同时为美术教育的优化提供依据。文章在儿童美术教育探究的过程中,对民间艺术引进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究,旨在实现儿童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创新。  关键词: 儿童美术 民间艺术 人文素养  文章将儿童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的融合作为依据,对其教育意义、影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