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积累·讲析:文言文教学必须强调的几个关键词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3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为一线教师所困惑,也是课改的瓶颈之一。针对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结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师应在继承传统中寻求突破,应将诵读、积累、讲析等落实到位,教出文言文应有的味道。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诵读 积累 讲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段古诗文“目标与内容”作了这样的说明:“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样的表述,似乎对文言文教学的文本选择定位为“浅易”,似乎对阅读只提出了“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如果仅是作这样的解读,那么文言文教学必然会走向“简单化”。事实上,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一样,一直为一线教师所困惑,难以求得突破,也难以有创新,效率低下也一直受到诟病。我们常见的课型要么是串讲,要么是通译后转化成现代文,丢失了文言文应有的味道。不少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也仅仅满足于读读背背。
  就当下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我以为还必须强调这样几个关键词:诵读、积累、讲析。
  一、诵读——有效诵读,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古人学习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诵读,直至背诵。只有大量诵读,多样的诵读,有效的诵读,才能让学生真正形成文言语感,实现文言素养的提高。黄厚江先生在《语文的原点》一书中这样概括当下文言文教学中“读”的弊病:“真正有效的‘读’还不是很多。有的是目的不明的读,有的是没有效果的读,有的是只听名家读,没有学生的读,更没有老师的读。”黄老师同时指出:“有效的读是为了学生学会读,是为了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是通过读领悟文本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投入地、有效地诵读,才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比如教《大道之行也》这样的文言短文,如果没有有效的读,学生是很难真正进入文本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一读,读出“句读”,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二读,读出句内停顿,疏通文意;三读,读出层次,把握文章主旨。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诵读指导,以读促解,以读促悟,让学生沉浸在文本里,品悟出这篇经典应有的味道来。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做到当堂背诵,积累丰富,理解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言文教学的诵读指导中有一个不良倾向,就是教师范读的缺失。教师常常用多媒体替代了自己的现场范读引导,在我看来,无论媒体声光电有多么时尚,都无法真正去感染、打动学生。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老师寿镜吾先生读书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我们不论这文章好不好,我们可以相信寿镜吾先生一定是进入到文章里去了,一定是沉醉其中了。这是一种享受。如果,我们能领着孩子进入这样一种诵读状态,也该是莫大的欣幸了。
  诵读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成为判断一节文言文教学好课的基本标准,只有让学生多读,会读了,才有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二、积累——必要的文言语法、文言词汇积累,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程改革以来,因为对语法知识“淡化”的误导,或者因为应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难度”降低之说,很多教师“淡化”了文言语法,甚至完全抛弃了文言语法的教学;与此同时,将文言词汇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了中考,把文言词汇教学演化成了机械的训练,在不断的反复中消磨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自然也背离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初衷。一定的文言语法、文言词汇的积累,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大有必要的,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就文言文语法教学,在我看来,容不得回避,也不能简单地淡化,更不可以全盘抛弃,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因为初中的淡化,初中的抛弃,学生一旦进入高中,阅读文言文苦不堪言。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在目标设定上的“脱节”是个不争的事实,初中要求似乎低了,高中要求似乎又高了。涉及具体的文言语法知识,我以为应随文而教,克服简单化的灌输,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适度讲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多次重复,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对文言语法的把握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机械地讲解或操练,是难以真正掌握的。同样,文言词汇的积累,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去分类整理,学会前后迁移比较,辨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意义、虚词意义和用法。
  如余映潮老师在处理《马说》一文时采用了朗读、积累两个板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因为富有创意的设计使“积累”这一环节灵动而实在。《马说》第二板块为“积累”,以“活动”步骤层层推进——教师交流:请学生进行听记积累;自主活动:请学生进行辨读积累;合作活动:请学生进行译读积累;集体活动:请学生进行背读积累。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心目中呆板艰涩的文言语法、文言词汇也鲜活起来。
  抛开必要的文言语法知识、文言词汇的积累,必然使文言文教学走向“没有着落”的迷途。
  三、讲析——教师相机讲析,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对“讲析”这一传统教学手段的一味排斥,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在文言文教学中与抓住“串讲”不放一样,一些教师打着践行新理念的幌子同样拒绝讲析,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结果是课堂烈烈轰轰,课后脑袋空空。文言文教学,我拒绝串讲,但不排斥相机讲析。叶圣陶先生说过,“口耳授受本来是人与人交际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师教学生也是人与人交际,‘讲’当然是必要的。”其实谁都知道,语文课怎么可以不讲呢?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讲,总得有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归纳、总结……讲解、讲析不仅应当,而且必须,关键是讲多少、讲多深、哪里需要略讲,哪里需要畅讲、详讲、讲透。但绝不是一讲了之,“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叶圣陶语);更不是一讲到底,那便是“满堂灌”,便是“把接受文化的人,当作天津鸭儿填”(陶行知语)。
  文言文不仅只有文言,还有文章、文学、文化的价值在。有时,没有教师的恰当讲析,其文章、文学、文化的价值就难以彰显,学生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文言的表面。人教版《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篇》)一文,看起来只有87个字,但其内涵相当丰富与深刻。就初二的学生而言,对大同理想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就这篇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作适度讲析,才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苏教版的《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似乎是一眼望到底的文言短文,大多数教师只是解决其表面的意思,着力理解兄弟情深的主题。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就忽视了其中应有的文化韵味。季羡林评述《世说新语》:“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在放诞,内实怀忧。他们举动与常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奇书”,理解“奇人”,把握“奇情”,教学境界就大不一样了。这就要靠教师讲析的功力了。
  当然,要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解决当下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比如,适度拓展的问题,文道统一的问题,等等。本文所强调的是几个最基本的问题,话题不新,但的确是当下文言文教学需要有效解决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人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怠社会化服务的必然性,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根据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强
对外汉语教学中,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差异和共性,并对其词语、语音、语法系统进行对比,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之处,进而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年来,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厌学现状将直接影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本人的社会生存能力的形成乃至影
期刊
您可以是受人尊敬的老师,也可以是惹人喜爱的学生。只要您的作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可操作或复制性,均可向我们赐稿。rn动手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是学习的巨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却很少探究什么是语言表达能力及具体构成等本质问题.本文对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小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创新,微信已经成为网民智能手机的必备软件.网民的主力军-大学生更是这一软件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文章将从微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rn近日在风云杂谈上读到张鸣的《“万世师表”是金的》,文章评论了如今商家以教师节为商机打造纯金的微型匾以供家长送礼给教师的现象。文章作者认为如今家长送礼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在小学课堂上开设英语课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必然,是跟国际发展接轨的必要条件.小学英语的特别之处,在于主体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方面的训练,学生能够能掌握一定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