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重,节能环保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建筑节能也受到广泛关注。重视建筑节能设计,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气密性,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材料的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要点;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我国正面临大规模建筑现代化,实践证明,建筑节能不可能自发的开展,在当前和今后的若干年内,建筑节能的进展主要要依靠政府的强制推动,依靠立法和执法,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立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建筑节能适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节能适用技术新路。我国的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的潜力,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认真扎实地做好各个技能环节的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耗能量,为中国的建筑业、能源业做出贡献。
一、建筑节能的涵义
全面的建筑节能,就是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所使用的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国家立法、政府主导,对建筑节能作出全面的、明确的政策规定,并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要真正做到全面的建筑节能,还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贯彻执行各项节能措施,从而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
1、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布局、选址和形态,在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与地形的结合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形成有效遮阳,以及综合解决总图功能、外观独特性等多方面要求。
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建筑基地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易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湿度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应的增加,所以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为建筑争取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
1.2合理规划设计
以往的规划设计很少从节能的角度来指导设计,节能设计只有在单体方案设计阶段才有所重视,从而产生了许多单体设计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建筑朝向、建筑间距等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建筑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1.3合理设计建筑形态
建筑体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大小。单位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越小。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的比。
2、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
从建筑的细节构造设计出发,充分利用墙体的保温、隔热、遮阳能力,提高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力,改善建筑内部的气候微环境。
2.1外部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遮阳
墙体自保温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是今后节能墙体发展的趋势。外墙保温技术能使建筑物内部温度保持稳定,减小室外温度对室内的影响,也有助于建筑主体结构避免产生冷热桥。目前常用的建筑保温材料主要有保温砂浆、聚氨酯、聚苯板以及墙体自保温等。其中,保温砂浆、聚苯板的保温性能较差,但是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常见;聚氨酯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但常见的聚氨酯材料并不能用于复杂墙体的保温;保温砂浆与聚苯颗粒混合使用适合用于外墙保温。目前市场上最新型的聚氨酯喷涂保温材料,能够提供很好的保温效果,而且使用方便,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外墙保温。外墙体的遮阳通常用于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墙体,在前提外部铺挂板材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墙体,同时墙体与板材之间的空隙中的空气流动能够带走部分热量,起到很好的遮阳隔热效果。
2.2门窗的保温、隔热和遮阳
外墙的门窗在冬季容易散失热量,在夏季不能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大大增加建筑能耗。在合理控制门窗比外,还要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和遮阳能力。如选用多层中空的门窗材料,加强门窗与墙体的气密性,增强外墙门窗的遮阳能力,设计遮阳门窗,防止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室内。
2.3屋顶的保温、隔热和遮阳
建筑屋顶在夏季受到大量太阳辐射,顶层室内温度受影响程度高,而冬季屋顶又有大量热量散失,增加建筑能耗。目前,屋顶蓄水和屋顶种植来调节温度的措施很受欢迎。
2.4自然通风
实现自然通风的方法有两种,热压与风压,二者是联系的、相互影响补充的。其中风压带来的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建筑外部环境和迎风面,合理布局建筑的位置、走向,要有利于通风,可以实现很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三、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节能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能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所占比例或基于现状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来定义太阳能建筑,是符合当今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发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发展较早,目前已有运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灶也已经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虽然以上种种技术已经对太阳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运用,但仍有待于人类开发研究探索。地热能的应用主要有: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的利用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总体而言,新能源的利用规模还不大,总体技术上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
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面的建筑节能设计不仅要从建筑总体设计、细节构造设计、环境控制技术和建筑材料选择四个方面入手,还要考虑建筑结构、经济水平等因素,从整体上综合设计,使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都体现节能的原则,建设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低成本、高效率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浅谈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9.
[2]郭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福建建材,2011,(09).
[3]刘莉娜,蒋志岗.浅谈建筑節能[J].甘肃科技,2010,(02).
[4] 邓爱英.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1,(09).
[5] 宋润平,郝进业,李克强.浅谈建筑节能与节能检测[J].陕西建筑,2008,(08).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要点;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我国正面临大规模建筑现代化,实践证明,建筑节能不可能自发的开展,在当前和今后的若干年内,建筑节能的进展主要要依靠政府的强制推动,依靠立法和执法,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立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建筑节能适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节能适用技术新路。我国的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的潜力,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认真扎实地做好各个技能环节的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耗能量,为中国的建筑业、能源业做出贡献。
一、建筑节能的涵义
全面的建筑节能,就是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所使用的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国家立法、政府主导,对建筑节能作出全面的、明确的政策规定,并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要真正做到全面的建筑节能,还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贯彻执行各项节能措施,从而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
1、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布局、选址和形态,在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与地形的结合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形成有效遮阳,以及综合解决总图功能、外观独特性等多方面要求。
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建筑基地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易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湿度所消耗的能量就会相应的增加,所以建筑基地应尽量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为建筑争取日照创造必要的条件。
1.2合理规划设计
以往的规划设计很少从节能的角度来指导设计,节能设计只有在单体方案设计阶段才有所重视,从而产生了许多单体设计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建筑朝向、建筑间距等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建筑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1.3合理设计建筑形态
建筑体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大小。单位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越小。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的比。
2、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
从建筑的细节构造设计出发,充分利用墙体的保温、隔热、遮阳能力,提高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力,改善建筑内部的气候微环境。
2.1外部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遮阳
墙体自保温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是今后节能墙体发展的趋势。外墙保温技术能使建筑物内部温度保持稳定,减小室外温度对室内的影响,也有助于建筑主体结构避免产生冷热桥。目前常用的建筑保温材料主要有保温砂浆、聚氨酯、聚苯板以及墙体自保温等。其中,保温砂浆、聚苯板的保温性能较差,但是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常见;聚氨酯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但常见的聚氨酯材料并不能用于复杂墙体的保温;保温砂浆与聚苯颗粒混合使用适合用于外墙保温。目前市场上最新型的聚氨酯喷涂保温材料,能够提供很好的保温效果,而且使用方便,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外墙保温。外墙体的遮阳通常用于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墙体,在前提外部铺挂板材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墙体,同时墙体与板材之间的空隙中的空气流动能够带走部分热量,起到很好的遮阳隔热效果。
2.2门窗的保温、隔热和遮阳
外墙的门窗在冬季容易散失热量,在夏季不能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大大增加建筑能耗。在合理控制门窗比外,还要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和遮阳能力。如选用多层中空的门窗材料,加强门窗与墙体的气密性,增强外墙门窗的遮阳能力,设计遮阳门窗,防止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室内。
2.3屋顶的保温、隔热和遮阳
建筑屋顶在夏季受到大量太阳辐射,顶层室内温度受影响程度高,而冬季屋顶又有大量热量散失,增加建筑能耗。目前,屋顶蓄水和屋顶种植来调节温度的措施很受欢迎。
2.4自然通风
实现自然通风的方法有两种,热压与风压,二者是联系的、相互影响补充的。其中风压带来的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建筑外部环境和迎风面,合理布局建筑的位置、走向,要有利于通风,可以实现很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三、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节能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能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所占比例或基于现状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来定义太阳能建筑,是符合当今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发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发展较早,目前已有运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灶也已经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虽然以上种种技术已经对太阳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运用,但仍有待于人类开发研究探索。地热能的应用主要有: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的利用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总体而言,新能源的利用规模还不大,总体技术上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
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面的建筑节能设计不仅要从建筑总体设计、细节构造设计、环境控制技术和建筑材料选择四个方面入手,还要考虑建筑结构、经济水平等因素,从整体上综合设计,使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都体现节能的原则,建设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低成本、高效率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晓华.浅谈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9.
[2]郭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福建建材,2011,(09).
[3]刘莉娜,蒋志岗.浅谈建筑節能[J].甘肃科技,2010,(02).
[4] 邓爱英.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1,(09).
[5] 宋润平,郝进业,李克强.浅谈建筑节能与节能检测[J].陕西建筑,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