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歌行》情景交融、感悟人生,堪为乐府诗之代表。全诗通过描写季节交替和生物荣衰,感叹光阴一去不回,激发人们自励图强不蹉跎岁月,娓娓道来,余韵无穷。
关键词:《长歌行》;汉乐府;赏析;惜时
中图分类号:I2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45-01
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及文人诗与乐曲相配,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将乐府机关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也这样称呼,“乐府”便又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采用赋、比、兴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长歌”既继承“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和表达深沉的感情。汉乐府诗《长歌行》,这首不知作者姓名但被后世广为传诵的诗歌选自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词中的平调曲。它娓娓道来,描述中抒情,叹惋兼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韵无穷,堪为乐府诗的代表。这首情景交融、感悟人生的哲理诗采用一连串的比喻,通过描写季节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激发人们自励图强,莫要蹉跎岁月。诚如《文选》五臣注所说:“言当早崇树事业,无贻后时之叹。”
诗歌一、二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咏叹人生而以园中之葵起兴,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作者通过“青青”一词描写颜色,向人们展示春天花草树木的繁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园中葵能够充满生机活力,是晨露滋润和阳光照耀的结果。它道出了日光对园中葵的重要性,园中葵对日光雨露的依赖,它们彼此相依相伴的关系。接下来的三、四两句由小到大推而广之:“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不仅园中葵是这样,自然万物也同样是在阳春下生长繁茂,有了自己的光辉。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间万物都在春天焕发光彩。诗歌至此,作者笔锋陡转。第五、六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承接上文,写那些在春天鲜明润泽蓬勃茂盛的生命,秋天一到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败,走向萧条凋零。作者是从反方面写大自然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老大的规律。自然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再老死,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常恐秋节至”着力表现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惋惜,一个“恐”字道出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无以抗拒。第七、八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到头来总是要向东流归大海,永不再有掉转水头往西的时候。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这从手法上讲是蓄势,从构思上讲是深入浅出。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既生动形象又极具概括力。诗歌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水到渠成,卒章显志。诗人从万物的盛衰推论到人生盛年难再,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年华,及时努力,做一番事业,切勿蹉跎时光,一事无成,到年老体衰时悔之晚矣!一个“徒”字意味深长。一方面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同时又是在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留叹息,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有所作为。诗歌末两句调动人们思考:自然万物经历春华秋实的过程,圆满的人生包含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历程;自然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便能结实,人却需要有足够的自身努力才能成功;万物虽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故不足伤悲;人若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便是白来这世间走一遭!诗歌最后的警句深沉含蓄,浑朴有力,如洪钟长鸣,对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起着极大的鞭策鼓舞作用。自然界的时序不断转换,园中葵及万物经历春生夏长,到秋天成熟时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活力不再。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一如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亦如叶上的朝露,瞬间便被太阳晒干。这一深邃哲理作者只是点到为止,读者需要借助自身人生体验来洞察深意,从而与诗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调动读者思维而不将观点强加于读者,使诗歌避免了令人生厌的刻板说教,深刻的哲理也变得生动浅显,读者乐于接受且内心被深深震撼。
《长歌行》的思想基调不同于汉代其他文人的哀叹人生短促,鼓吹及时行乐。诗歌传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读者懂得人生苦短奋斗当及时道理的同时,获得拼搏进取的正能量。因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这首诗为什么会对后世诗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陶渊明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杜荀鹤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句,无不从这首《长歌行》中汲取了精华,获得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增林.古代诗文中的“葵”字解——兼谈“葵菽”即“葵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04).
[2]源流.比喻的妙用——谈乐府民歌《长歌行》的艺术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
[3]无心.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J].体育博览,2005,(04).
[4]赵妍.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朝乐府诗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5]龚焱.《汉乐府·长歌行》与陶渊明《杂诗》对比阅读[J].新语文学习(初中版),2006,(09).
[6]李振邦.长歌行 汉乐府[J].金色少年,2003,(06).
关键词:《长歌行》;汉乐府;赏析;惜时
中图分类号:I2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45-01
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及文人诗与乐曲相配,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将乐府机关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也这样称呼,“乐府”便又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采用赋、比、兴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长歌”既继承“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和表达深沉的感情。汉乐府诗《长歌行》,这首不知作者姓名但被后世广为传诵的诗歌选自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词中的平调曲。它娓娓道来,描述中抒情,叹惋兼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韵无穷,堪为乐府诗的代表。这首情景交融、感悟人生的哲理诗采用一连串的比喻,通过描写季节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激发人们自励图强,莫要蹉跎岁月。诚如《文选》五臣注所说:“言当早崇树事业,无贻后时之叹。”
诗歌一、二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咏叹人生而以园中之葵起兴,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作者通过“青青”一词描写颜色,向人们展示春天花草树木的繁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园中葵能够充满生机活力,是晨露滋润和阳光照耀的结果。它道出了日光对园中葵的重要性,园中葵对日光雨露的依赖,它们彼此相依相伴的关系。接下来的三、四两句由小到大推而广之:“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不仅园中葵是这样,自然万物也同样是在阳春下生长繁茂,有了自己的光辉。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间万物都在春天焕发光彩。诗歌至此,作者笔锋陡转。第五、六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承接上文,写那些在春天鲜明润泽蓬勃茂盛的生命,秋天一到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败,走向萧条凋零。作者是从反方面写大自然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老大的规律。自然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再老死,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常恐秋节至”着力表现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惋惜,一个“恐”字道出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无以抗拒。第七、八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到头来总是要向东流归大海,永不再有掉转水头往西的时候。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这从手法上讲是蓄势,从构思上讲是深入浅出。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既生动形象又极具概括力。诗歌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水到渠成,卒章显志。诗人从万物的盛衰推论到人生盛年难再,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年华,及时努力,做一番事业,切勿蹉跎时光,一事无成,到年老体衰时悔之晚矣!一个“徒”字意味深长。一方面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同时又是在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留叹息,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有所作为。诗歌末两句调动人们思考:自然万物经历春华秋实的过程,圆满的人生包含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历程;自然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便能结实,人却需要有足够的自身努力才能成功;万物虽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故不足伤悲;人若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便是白来这世间走一遭!诗歌最后的警句深沉含蓄,浑朴有力,如洪钟长鸣,对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起着极大的鞭策鼓舞作用。自然界的时序不断转换,园中葵及万物经历春生夏长,到秋天成熟时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活力不再。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一如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亦如叶上的朝露,瞬间便被太阳晒干。这一深邃哲理作者只是点到为止,读者需要借助自身人生体验来洞察深意,从而与诗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调动读者思维而不将观点强加于读者,使诗歌避免了令人生厌的刻板说教,深刻的哲理也变得生动浅显,读者乐于接受且内心被深深震撼。
《长歌行》的思想基调不同于汉代其他文人的哀叹人生短促,鼓吹及时行乐。诗歌传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读者懂得人生苦短奋斗当及时道理的同时,获得拼搏进取的正能量。因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这首诗为什么会对后世诗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陶渊明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杜荀鹤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句,无不从这首《长歌行》中汲取了精华,获得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增林.古代诗文中的“葵”字解——兼谈“葵菽”即“葵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04).
[2]源流.比喻的妙用——谈乐府民歌《长歌行》的艺术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
[3]无心.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J].体育博览,2005,(04).
[4]赵妍.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朝乐府诗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5]龚焱.《汉乐府·长歌行》与陶渊明《杂诗》对比阅读[J].新语文学习(初中版),2006,(09).
[6]李振邦.长歌行 汉乐府[J].金色少年,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