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提倡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探究性阅读为切入点,指出其重要性,并对其运用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重要性;有效对策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是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基础,因而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提质增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必须彻底突破现有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学习欲望,展开深入探究。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
所谓探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材文本为探究的核心問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其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的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综合来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在文言文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促使其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克服畏难情绪。第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素养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探究性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积极地表达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均得到发展。
二、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通常,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习时,都是由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内容设计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针对一开始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考过,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结尾两句给读者预留了想象空间,教师可以留白,引导学生大胆联想读完这句的感受。学生随后提出疑问:“为什么西出阳关之后没有了故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合,发挥想象,展开探究。
(二)挖掘文本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研读文本,围绕重点语句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探究欲望。比如,教学《孔乙己》时,可以将课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特征的语句单独拿出来提问:“文中对孔乙己细节性的描写有何作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乙己的哪些性格特征?”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在回头去细读,加强对外貌和语言描写语句的分析,积极配合教师,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兴趣,加深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创设情境是当下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教学方法,且成效显著。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能够体现出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比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抒情散文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冬季中依然比较美丽的济南的图片,让学生领略到冬季的美。之后播放有感情地朗文,借机提出探究性问题: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找出作者描写的济南冬天的三个画面,并各自拟一个小标题。之后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三幅画中所展现的济南冬景的特点(可以通过课文中描写三幅画的拟人句或比喻句寻找)。如此,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对济南冬景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在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研究,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推动探究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运宝.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12).
[2]杨益平.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1).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重要性;有效对策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是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基础,因而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提质增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必须彻底突破现有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学习欲望,展开深入探究。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
所谓探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材文本为探究的核心問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其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的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综合来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在文言文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促使其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克服畏难情绪。第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素养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探究性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积极地表达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均得到发展。
二、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通常,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习时,都是由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内容设计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针对一开始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考过,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结尾两句给读者预留了想象空间,教师可以留白,引导学生大胆联想读完这句的感受。学生随后提出疑问:“为什么西出阳关之后没有了故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组合,发挥想象,展开探究。
(二)挖掘文本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研读文本,围绕重点语句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探究欲望。比如,教学《孔乙己》时,可以将课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特征的语句单独拿出来提问:“文中对孔乙己细节性的描写有何作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乙己的哪些性格特征?”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在回头去细读,加强对外貌和语言描写语句的分析,积极配合教师,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探究兴趣,加深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创设情境是当下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教学方法,且成效显著。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能够体现出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比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抒情散文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冬季中依然比较美丽的济南的图片,让学生领略到冬季的美。之后播放有感情地朗文,借机提出探究性问题: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找出作者描写的济南冬天的三个画面,并各自拟一个小标题。之后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三幅画中所展现的济南冬景的特点(可以通过课文中描写三幅画的拟人句或比喻句寻找)。如此,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对济南冬景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在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研究,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推动探究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运宝.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12).
[2]杨益平.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