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多少人忙于工作终日奔波,为了生存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原本和我们形影相随的东西,逐渐被遗忘或者丢弃得越来越多,一些传统和民俗濒临灭绝。
总的说来,各个地方过大年的味道都比过去淡了不少。南方的大多城市过年的传统仪式感都逊于北方城市。庆幸的是北方城市中,并不算太大的平城大同,这里的年味儿依然很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虽不算富裕,而人们过大年的味道却相当浓厚。过了腊八后,便真正开始为大年做准备了,而且家家户户的程序几乎是一样的。
做新衣做新鞋,或者买新衣新鞋,单等二十六,剃头剃个激溜(大同方言指生龙活虎有精气神儿)。割肉剁馅儿,焯萝卜丝儿白菜丝儿,买鸡买鱼,买木耳买腐竹买调料,打醋打酱油打烧酒,烧猪肉炸丸子炸大鲤鱼做过油肉……
首先是蒸包子、蒸花馍,花馍上点缀几点红枣儿便加了许多喜气;还要摊米面黄儿,用小米面粉作原料,置大盆里加水,放热炕头上蒙盖后发酵,再搅成糊状。炭火上放铁鏊子或铝鏊子,抹浮油,舀两勺面糊浇上,轻轻摊开,十几秒后便成。一面儿显微黄,面上带着几百个均匀的小孔儿,另一面儿烙成了褐黄色,煞是好看又好吃。黄儿可以现吃,可以馏着吃,都很筋道。也可以先放闲房里的大瓮冻上,取出后稍微消一下冰再吃,那是又一种风味儿,绝不亚于现在年轻人们吃的冰沙味道!
然后便是,炸糕花子、炸馓子。糕花子是极有特色的。制作的原料是蒸熟的黄糕又揉进了少量白面,放热炕头施好。擀成薄片,刀切下一段,在中间切开细框,抖开晒干,然后折叠扭花儿干透,再用本地胡麻油炸熟,色泽金黄干脆可口。馓子是比较高档的东西,白面多加鸡蛋和起来,能不高档吗?那年代仅说白面就足够上讲究了吧!和面后,也是擀开切片儿再切成细框,胡麻油炸,色泽乳白带黄,类似于宁夏新疆地区人们炸的面馃子。有人爱吃糕花子的干脆,有人更爱吃馓子的酥香,各有千秋,但馓子多多少少还是比糕花子更贵族一些的。
再后是炸油馃子炸麻花麻叶。油馃子麻花麻叶都是用糖油水和的白面炸的,只是形状不一样。炸油馃子直接切成手指粗细长的短面块就可以下滚油锅。炸麻花先搓成一段面绳,再下锅滚油炸脆。炸麻叶先在二寸见方的面块中间用刀尖切一个口,把一头从孔面钻过去翻出来。大同方言骂人的话有翻鄙麻叶的,也许就打这儿来的。
多数人家要炸莲花豆儿,其实就是大豆泡好,去皮分开两瓣儿,滚油炸到干脆,撒少许盐为下酒佳佐。还有讲究人家会做一种炒琪。用小量花椒粉和面粉混合,鸡蛋与面拌匀,并加入2-3汤勺生油,搅拌后加入少量盐水和面,加水要分多次,每次少加,面要尽量和硬。和好后放热炕头施一段时间,擀成一指厚,切成指头大的块儿。干后在锅里加热沙炒熟,有时和泡好的大豆(蚕豆)混炒。孩子们装倒插子边走边吃。
正月里,相互串门儿的人多。客来了,女主人一定要拾一盘自家的糕花、麻花、麻叶、馓子、油馃子之类的东西,放炕上,再端来瓷茶壶和杯子,用刀刻下的砖茶沸水泡开。茶香和面果子的香一起交融弥漫,主人客人话语间笑声朗朗乡情殷殷……当然谈完衣着鞋帽之后,人们一定会评论谁家的麻花酥,谁家的糕花子脆,这话题会持续谈论一个正月也都不一定止。
今天,城市化的进程在加速,生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人们在过大年时,即使不一定能保留以上所有的传统,但咱们大同人,过年的气氛仍然是相当浓烈的。
一进腊月,全家人走进这家服装店走出那家鞋店,忙碌着为家人购置新衣新鞋袜。干果水果店顾客盈门,街头上卖春联、卖年画儿、卖红彤彤的布艺绳艺饰缀的摊位鳞次栉比,过往的行人和顾客们备足年货,满面喜气,吉祥吉祥!
喜庆的炭旺火,不一定家家户户都能垒一个,但至少小区里会有一个或两三个炭旺火,这个东西可以少,但绝对不可以没有。熊熊火苗冲天,大家围站共赏,是又一种的热烈欢庆。爆竹烟花是不可以随意燃放了,但“接神”的仪式肯定是有。初二款待女婿,拜年红包压岁钱,初二或初三“迎喜神”的习俗依然存在。到正月初八九时,四路各方的秧歌社火齐聚大同,长号唢呐,高跷挠搁,威风锣鼓,劲歌慢舞,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令人目不暇接心花怒放!尔后呢?尔后,只待正月十五元宵夜,万人空巷,齐聚古城墙。游古城墙,赏彩灯长龙炫烂。开启巨大铜火锅,四方宾朋做客大同,尝平城传统美食,品魏都古老文化。雪花纷飞之中,大铜火锅中沸汤浓浓蒸汽氤氲!接口彩接新喜接恒福,接安宁接祥瑞接健康,共迎佳年华!
追逐现代脚步,不弃古老遗韵。
行走于古朴的街巷,却不拒风华时尚。
用天然朴素的丝棉,焕发出新时代的美轮美奂与霸气,却不显张扬!
这便是古老隽永的魏都,这便是古老又不乏摩登的平城大同。古老濃郁的年味仍然弥漫在大同,也盼望永远留驻大同,是多么的美好!
总的说来,各个地方过大年的味道都比过去淡了不少。南方的大多城市过年的传统仪式感都逊于北方城市。庆幸的是北方城市中,并不算太大的平城大同,这里的年味儿依然很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虽不算富裕,而人们过大年的味道却相当浓厚。过了腊八后,便真正开始为大年做准备了,而且家家户户的程序几乎是一样的。
做新衣做新鞋,或者买新衣新鞋,单等二十六,剃头剃个激溜(大同方言指生龙活虎有精气神儿)。割肉剁馅儿,焯萝卜丝儿白菜丝儿,买鸡买鱼,买木耳买腐竹买调料,打醋打酱油打烧酒,烧猪肉炸丸子炸大鲤鱼做过油肉……
首先是蒸包子、蒸花馍,花馍上点缀几点红枣儿便加了许多喜气;还要摊米面黄儿,用小米面粉作原料,置大盆里加水,放热炕头上蒙盖后发酵,再搅成糊状。炭火上放铁鏊子或铝鏊子,抹浮油,舀两勺面糊浇上,轻轻摊开,十几秒后便成。一面儿显微黄,面上带着几百个均匀的小孔儿,另一面儿烙成了褐黄色,煞是好看又好吃。黄儿可以现吃,可以馏着吃,都很筋道。也可以先放闲房里的大瓮冻上,取出后稍微消一下冰再吃,那是又一种风味儿,绝不亚于现在年轻人们吃的冰沙味道!
然后便是,炸糕花子、炸馓子。糕花子是极有特色的。制作的原料是蒸熟的黄糕又揉进了少量白面,放热炕头施好。擀成薄片,刀切下一段,在中间切开细框,抖开晒干,然后折叠扭花儿干透,再用本地胡麻油炸熟,色泽金黄干脆可口。馓子是比较高档的东西,白面多加鸡蛋和起来,能不高档吗?那年代仅说白面就足够上讲究了吧!和面后,也是擀开切片儿再切成细框,胡麻油炸,色泽乳白带黄,类似于宁夏新疆地区人们炸的面馃子。有人爱吃糕花子的干脆,有人更爱吃馓子的酥香,各有千秋,但馓子多多少少还是比糕花子更贵族一些的。
再后是炸油馃子炸麻花麻叶。油馃子麻花麻叶都是用糖油水和的白面炸的,只是形状不一样。炸油馃子直接切成手指粗细长的短面块就可以下滚油锅。炸麻花先搓成一段面绳,再下锅滚油炸脆。炸麻叶先在二寸见方的面块中间用刀尖切一个口,把一头从孔面钻过去翻出来。大同方言骂人的话有翻鄙麻叶的,也许就打这儿来的。
多数人家要炸莲花豆儿,其实就是大豆泡好,去皮分开两瓣儿,滚油炸到干脆,撒少许盐为下酒佳佐。还有讲究人家会做一种炒琪。用小量花椒粉和面粉混合,鸡蛋与面拌匀,并加入2-3汤勺生油,搅拌后加入少量盐水和面,加水要分多次,每次少加,面要尽量和硬。和好后放热炕头施一段时间,擀成一指厚,切成指头大的块儿。干后在锅里加热沙炒熟,有时和泡好的大豆(蚕豆)混炒。孩子们装倒插子边走边吃。
正月里,相互串门儿的人多。客来了,女主人一定要拾一盘自家的糕花、麻花、麻叶、馓子、油馃子之类的东西,放炕上,再端来瓷茶壶和杯子,用刀刻下的砖茶沸水泡开。茶香和面果子的香一起交融弥漫,主人客人话语间笑声朗朗乡情殷殷……当然谈完衣着鞋帽之后,人们一定会评论谁家的麻花酥,谁家的糕花子脆,这话题会持续谈论一个正月也都不一定止。
今天,城市化的进程在加速,生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人们在过大年时,即使不一定能保留以上所有的传统,但咱们大同人,过年的气氛仍然是相当浓烈的。
一进腊月,全家人走进这家服装店走出那家鞋店,忙碌着为家人购置新衣新鞋袜。干果水果店顾客盈门,街头上卖春联、卖年画儿、卖红彤彤的布艺绳艺饰缀的摊位鳞次栉比,过往的行人和顾客们备足年货,满面喜气,吉祥吉祥!
喜庆的炭旺火,不一定家家户户都能垒一个,但至少小区里会有一个或两三个炭旺火,这个东西可以少,但绝对不可以没有。熊熊火苗冲天,大家围站共赏,是又一种的热烈欢庆。爆竹烟花是不可以随意燃放了,但“接神”的仪式肯定是有。初二款待女婿,拜年红包压岁钱,初二或初三“迎喜神”的习俗依然存在。到正月初八九时,四路各方的秧歌社火齐聚大同,长号唢呐,高跷挠搁,威风锣鼓,劲歌慢舞,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令人目不暇接心花怒放!尔后呢?尔后,只待正月十五元宵夜,万人空巷,齐聚古城墙。游古城墙,赏彩灯长龙炫烂。开启巨大铜火锅,四方宾朋做客大同,尝平城传统美食,品魏都古老文化。雪花纷飞之中,大铜火锅中沸汤浓浓蒸汽氤氲!接口彩接新喜接恒福,接安宁接祥瑞接健康,共迎佳年华!
追逐现代脚步,不弃古老遗韵。
行走于古朴的街巷,却不拒风华时尚。
用天然朴素的丝棉,焕发出新时代的美轮美奂与霸气,却不显张扬!
这便是古老隽永的魏都,这便是古老又不乏摩登的平城大同。古老濃郁的年味仍然弥漫在大同,也盼望永远留驻大同,是多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