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提高课堂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一、前置学习——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1.利用导学隶,解决自主学习学什么的问题。课前发放导学案,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后能明确课时教学的基本内容,并解决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有疑惑的部分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帮其解决。因此,在预习后,学生对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是很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研读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准确、合理地设置预习目标。
2.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历史视野。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课堂中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内容,了解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不同看法、观点,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其视野。
3.利用参考资料,提升自主学习效果。学生手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资源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阅手头相关的参考资料,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小组合作——让自主学习富有实效
1.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智力发展存在差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个性气质各有千秋,这就造成了学习速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在分组时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既能体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性,又能照顾到各个小组内部的差异性,让组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优势,突出每个组员在小组中的地位,合作学习效果必将大大提高。
2.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自己不仅代表自己这个个体,而且还代表所在小组这个团体。每个小组成员都应为本组成员的成绩好坏担忧,都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自己所属的小集体尽一份力量。在课堂上,教师要开发学生的这种团队资源,激发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合作学习的效率。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两个思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打造高效课堂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问题探究——让自主学习彰显魅力
1.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解决探究难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探究学习中帮助其解决新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后哪些国家侵略过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它们是如何侵华的。学生以前对这些知识或多或少地了解过,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概括,就可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
2.利用课外资源,拓宽探究途径。课外资源就是学生在课堂以外获得历史知识的资源,这些资源或许是不准确、不完备甚至是错误的,但有时也可以机智地加以运用。我常常要求学生看中央电视台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也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播放一些视频资源,如《大国崛起》、《世界历史》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弥补探究不足。对于练习,一般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我们也会常常让学生对于做错的题目着重分析,但实际上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每次练习教师能做一个整体统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以使教师更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下一次练习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这些易错题进行练习,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挖掘来自学生的各种资源。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无疑让学生由聆听者转变为思考者,由信息的获得者转变为信息的发现者,从而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一、前置学习——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1.利用导学隶,解决自主学习学什么的问题。课前发放导学案,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后能明确课时教学的基本内容,并解决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有疑惑的部分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帮其解决。因此,在预习后,学生对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是很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研读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准确、合理地设置预习目标。
2.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历史视野。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课堂中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内容,了解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不同看法、观点,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其视野。
3.利用参考资料,提升自主学习效果。学生手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资源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阅手头相关的参考资料,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小组合作——让自主学习富有实效
1.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智力发展存在差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个性气质各有千秋,这就造成了学习速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在分组时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既能体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性,又能照顾到各个小组内部的差异性,让组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优势,突出每个组员在小组中的地位,合作学习效果必将大大提高。
2.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自己不仅代表自己这个个体,而且还代表所在小组这个团体。每个小组成员都应为本组成员的成绩好坏担忧,都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自己所属的小集体尽一份力量。在课堂上,教师要开发学生的这种团队资源,激发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合作学习的效率。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两个思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打造高效课堂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问题探究——让自主学习彰显魅力
1.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解决探究难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探究学习中帮助其解决新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后哪些国家侵略过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它们是如何侵华的。学生以前对这些知识或多或少地了解过,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概括,就可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
2.利用课外资源,拓宽探究途径。课外资源就是学生在课堂以外获得历史知识的资源,这些资源或许是不准确、不完备甚至是错误的,但有时也可以机智地加以运用。我常常要求学生看中央电视台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也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播放一些视频资源,如《大国崛起》、《世界历史》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弥补探究不足。对于练习,一般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我们也会常常让学生对于做错的题目着重分析,但实际上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每次练习教师能做一个整体统计,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以使教师更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下一次练习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这些易错题进行练习,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挖掘来自学生的各种资源。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无疑让学生由聆听者转变为思考者,由信息的获得者转变为信息的发现者,从而真正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