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色专业的建设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我国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之路。特色专业建设的落脚点是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区别于其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通过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按照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共同开发和创新课程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关键词:特色专业 课程体系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始建于1965年,在近50年的办学历程中,专业紧紧围绕广西农业产业和广西农垦主导产业开展办学。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是全国农业资源大省,2011年底,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97万hm2,年产量943.87万t,香蕉、荔枝、龙眼、火龙果、芒果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约为5万hm2,园艺产业已经成为广西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我院主管单位是广西农墾集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已初步建立甘蔗、水果、蔬菜、茶叶、剑麻、木薯等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生产基地。拥有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4家企业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为园艺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广西要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成为我国南亚热带农产品重要产区;在继续发展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生产的同时,着力加强加工储运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巩固和提高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广西农垦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培养亚热带园艺作物生产的高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创新课程体系成效在如下几方面。
1 强化专业建设改革,建立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近年来,依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产业链相关专业(食品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等)的教学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园艺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园艺产品加工与检测、园艺作物保护5个目标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13 hm2的南亚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亚热带果树、茶叶生产为主的教学农场;2000年获准成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244号鉴定站)。早在1984年就开设了每周1天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经过30年的探索,已形成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训课程模块构建、实训项目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一批亚热带园艺植物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现有农科基础实验室总面积3000 m2,设有植物生理等7个实验室,拥有亚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自治区示范基地;建立国家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与广西百色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广西农垦金光农场、广西农垦国有源头农场等12家单位建立紧密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 明确专业定位,培育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广西优质专业
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园艺技术专业定位: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广西农垦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需求,建成立足农垦,面向广西,面向园艺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设施园艺等岗位,培养具有适应岗位职业能力、精通现代设施园艺技术、善于生产组织和管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现代园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围绕广西农垦和地方重点发展的亚热带果树、茶叶、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学院理事会,校企共建园艺技术专业理事分会,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园艺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无公害食品芒果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模拟承包、生产项目教学;校企共建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中校”实习实训基地,与南宁艺巢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建立“校中厂”的实训基地。
3 “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及成效
3.1 构建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校企共同开发学院与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宁台湾花卉产业园区等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就“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与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宁台湾花卉产业园区等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就“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教材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保障、驱动、评价等机制及相关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校企合作双方真正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对园艺龙头企业的调研,根据毕业生的跟踪信息,引入无公害芒果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技术标准和高级果树园艺工、高级花卉园艺师、高级茶园园艺工等职业标准,由行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已经开展了《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亚热带果树生产技术》、《设施园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5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工学结合共享型课程资源库,搭建网上学习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园艺作物栽培的有机融合。成立由园艺专业带头人、园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确定了专业主要的就业岗位为园艺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等3大岗位和园艺产品加工与检测、园艺作物保护2大拓展岗位,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把典型工作任务整合7个行动领域,再将7个行动领域转化为7个学习领域。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2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设施条件得到完善
实践证明,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效果。
人才培养整体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也稳步上升,形成了进出两旺的良好势头。学生通过校内模拟承包一周期的园艺作物生产管理,提前实践,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看到了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了学习兴趣,主动规划好自己的职场生涯,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职业素养,激发了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施“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改善了专业实训场所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了智能化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和亚热带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实训基地,更加密切与园艺企业的合作,為培养现代园艺技术专门人才提供支撑。
3.3 课程建设成绩显着,实现了“双证书”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建成《植物组织培养》、《中国茶艺》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题及3门院级精品课程;出版规划教材6部;与广西农垦茶叶集团、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编写工学结合“农务信息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等教材4部。在部分课程中实施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引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学生通过相应课程学习与培训,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2005年开始,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证及职业资格证“双证书”的获取率达到100 %。校企合作充满生机,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场所和就业岗位,学生通过校外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生就业竞争力显着增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 %以上,通过历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满意率达到了98 %以上。
3.4 增强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得到巩固和深化
利用学校在科技、人才、信息方面的优势,更加密切与园艺企业的合作,与10家企业开展了课题合作研究,12名教师受聘为企业顾问和专家,专业教学团队和广西农垦茶业集团、
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等承担了科研课题 16 项,获自治区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成果奖励5项,其中荣获广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8项。选育出龙眼、芒果、茶叶等园艺植物新品种8个。主要起草了广西龙眼、荔枝、芒果、茶叶等4个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地方标准。此外,每年为社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约3000人次。何教授主持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广西优质、高产、抗病油梨新品种繁育与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800万元项目资助;由钟思强教授主持的大面积龙眼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在广西农垦新光、华山等9个农场累计推广2000多hm2,累计创利税4000多万元,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技术人才和栽培能手,大幅提高了垦区龙眼生产水平和知名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特色专业 课程体系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始建于1965年,在近50年的办学历程中,专业紧紧围绕广西农业产业和广西农垦主导产业开展办学。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是全国农业资源大省,2011年底,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97万hm2,年产量943.87万t,香蕉、荔枝、龙眼、火龙果、芒果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约为5万hm2,园艺产业已经成为广西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我院主管单位是广西农墾集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已初步建立甘蔗、水果、蔬菜、茶叶、剑麻、木薯等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生产基地。拥有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4家企业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为园艺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广西要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成为我国南亚热带农产品重要产区;在继续发展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生产的同时,着力加强加工储运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巩固和提高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广西农垦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培养亚热带园艺作物生产的高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创新课程体系成效在如下几方面。
1 强化专业建设改革,建立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近年来,依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产业链相关专业(食品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等)的教学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园艺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园艺产品加工与检测、园艺作物保护5个目标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13 hm2的南亚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亚热带果树、茶叶生产为主的教学农场;2000年获准成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244号鉴定站)。早在1984年就开设了每周1天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经过30年的探索,已形成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训课程模块构建、实训项目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一批亚热带园艺植物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现有农科基础实验室总面积3000 m2,设有植物生理等7个实验室,拥有亚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自治区示范基地;建立国家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与广西百色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广西农垦金光农场、广西农垦国有源头农场等12家单位建立紧密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 明确专业定位,培育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广西优质专业
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园艺技术专业定位: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广西农垦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需求,建成立足农垦,面向广西,面向园艺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设施园艺等岗位,培养具有适应岗位职业能力、精通现代设施园艺技术、善于生产组织和管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现代园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围绕广西农垦和地方重点发展的亚热带果树、茶叶、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学院理事会,校企共建园艺技术专业理事分会,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园艺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无公害食品芒果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模拟承包、生产项目教学;校企共建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中校”实习实训基地,与南宁艺巢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建立“校中厂”的实训基地。
3 “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及成效
3.1 构建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校企共同开发学院与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宁台湾花卉产业园区等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就“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与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宁台湾花卉产业园区等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就“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教材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保障、驱动、评价等机制及相关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校企合作双方真正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对园艺龙头企业的调研,根据毕业生的跟踪信息,引入无公害芒果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技术标准和高级果树园艺工、高级花卉园艺师、高级茶园园艺工等职业标准,由行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已经开展了《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亚热带果树生产技术》、《设施园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5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工学结合共享型课程资源库,搭建网上学习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园艺作物栽培的有机融合。成立由园艺专业带头人、园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确定了专业主要的就业岗位为园艺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等3大岗位和园艺产品加工与检测、园艺作物保护2大拓展岗位,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把典型工作任务整合7个行动领域,再将7个行动领域转化为7个学习领域。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2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设施条件得到完善
实践证明,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效果。
人才培养整体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也稳步上升,形成了进出两旺的良好势头。学生通过校内模拟承包一周期的园艺作物生产管理,提前实践,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看到了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了学习兴趣,主动规划好自己的职场生涯,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职业素养,激发了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施“模拟承包 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改善了专业实训场所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了智能化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和亚热带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实训基地,更加密切与园艺企业的合作,為培养现代园艺技术专门人才提供支撑。
3.3 课程建设成绩显着,实现了“双证书”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建成《植物组织培养》、《中国茶艺》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题及3门院级精品课程;出版规划教材6部;与广西农垦茶叶集团、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编写工学结合“农务信息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等教材4部。在部分课程中实施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引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学生通过相应课程学习与培训,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2005年开始,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证及职业资格证“双证书”的获取率达到100 %。校企合作充满生机,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场所和就业岗位,学生通过校外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生就业竞争力显着增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 %以上,通过历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满意率达到了98 %以上。
3.4 增强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得到巩固和深化
利用学校在科技、人才、信息方面的优势,更加密切与园艺企业的合作,与10家企业开展了课题合作研究,12名教师受聘为企业顾问和专家,专业教学团队和广西农垦茶业集团、
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等承担了科研课题 16 项,获自治区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成果奖励5项,其中荣获广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8项。选育出龙眼、芒果、茶叶等园艺植物新品种8个。主要起草了广西龙眼、荔枝、芒果、茶叶等4个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地方标准。此外,每年为社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约3000人次。何教授主持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广西优质、高产、抗病油梨新品种繁育与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800万元项目资助;由钟思强教授主持的大面积龙眼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在广西农垦新光、华山等9个农场累计推广2000多hm2,累计创利税4000多万元,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技术人才和栽培能手,大幅提高了垦区龙眼生产水平和知名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