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启蒙学习十分重要,由于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性质,小学语文的教学常借助于肢体语言来开展。肢体语言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这些具体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肢体语言的运用原则以及面部表情、手势及身体动作的重要意义做详细介绍。
一、把握小学语文肢体语言运用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有声教学,但是肢体语言作为有声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在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将肢体语言融合进教学活动中,需要遵照一定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发展规律,我们要时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行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需要严格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其特点在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思维也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过渡,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所以需要教师在运用肢体语言的时候要放慢速度,减小幅度,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老师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可以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增加趣味,但是要注意它是服务于有声教学的,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分清楚教学方式主次,以有声教学为主,借助于肢体语言将授课内容表达得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有声教学和肢体语言有机统一起来,让两者可以巧妙融合,实现和谐统一的局面,从而将授课效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优化小学语文肢体语言应用手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其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所以有时候对于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并不能够充分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音量大小的合理调节、语速的巧妙变化以及肢体语言的协调帮助,来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习《静夜思》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阅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古诗时,可以利用高昂的音调和欢快的节奏,但是在朗读“举头望明月”时语气应当是低沉的,语速应是缓慢的,并且可以同时作出低头的动作来配合朗诵。最后在朗读“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语调应最为低沉,语速应最为缓慢,并且在朗读的同时慢慢闭上双眼,低下头,创设忧伤思乡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绪和情怀。这样借助于肢体语言的朗读过程能将文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把握。
三、突出小学语文肢体语言情感表达
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自己的触觉感受到的事物感兴趣,并且可以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在灵活运用有声教学的同时,需要巧妙配合其身姿和手势来强化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要注意肢体语言与有声教学的和谐统一。另外,教学过程要以有声教学为主,不能让肢体语言喧宾夺主,要保证课堂环境的严肃认真。教师的肢体语言要细心琢磨,使动作美而优雅,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常用的肢体语言就是手势。手势一般的作用是模拟课文中所描述的形象,达到再现课文情境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借鉴以下肢体语言的运用情景:在朗读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时,教师的右手手掌自然张开,掌心向下,手逐渐平移并轻轻点动来展现“月落乌啼”之感。在读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特别是读到“夜半钟声”的时候,教师的手略微靠近右耳,轻柔点动,好像是耳畔响起了寂静夜空中的悠扬钟声,随着诗句内容的延展,手从远处划至胸前,来表示诗句“到客船”。这些手势都十分贴合诗句,切合诗句的意境,手势动作虽然简洁但是已经将诗句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手势的动作幅度也巧妙贴合了诗句的韵律,轻柔的点动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情绪,鲜明的节奏感更能有效将学生引入诗句的凄清寂寥的情境中,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诗句内容。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肢体语言的运用原则,保证肢体语言的科学合理性,将其与有声教学和谐统一起来。
田芹,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一、把握小学语文肢体语言运用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有声教学,但是肢体语言作为有声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在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将肢体语言融合进教学活动中,需要遵照一定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发展规律,我们要时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行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需要严格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其特点在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思维也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过渡,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所以需要教师在运用肢体语言的时候要放慢速度,减小幅度,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老师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可以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增加趣味,但是要注意它是服务于有声教学的,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分清楚教学方式主次,以有声教学为主,借助于肢体语言将授课内容表达得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有声教学和肢体语言有机统一起来,让两者可以巧妙融合,实现和谐统一的局面,从而将授课效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优化小学语文肢体语言应用手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其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所以有时候对于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并不能够充分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音量大小的合理调节、语速的巧妙变化以及肢体语言的协调帮助,来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习《静夜思》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阅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古诗时,可以利用高昂的音调和欢快的节奏,但是在朗读“举头望明月”时语气应当是低沉的,语速应是缓慢的,并且可以同时作出低头的动作来配合朗诵。最后在朗读“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语调应最为低沉,语速应最为缓慢,并且在朗读的同时慢慢闭上双眼,低下头,创设忧伤思乡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绪和情怀。这样借助于肢体语言的朗读过程能将文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把握。
三、突出小学语文肢体语言情感表达
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自己的触觉感受到的事物感兴趣,并且可以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在灵活运用有声教学的同时,需要巧妙配合其身姿和手势来强化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要注意肢体语言与有声教学的和谐统一。另外,教学过程要以有声教学为主,不能让肢体语言喧宾夺主,要保证课堂环境的严肃认真。教师的肢体语言要细心琢磨,使动作美而优雅,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常用的肢体语言就是手势。手势一般的作用是模拟课文中所描述的形象,达到再现课文情境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借鉴以下肢体语言的运用情景:在朗读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时,教师的右手手掌自然张开,掌心向下,手逐渐平移并轻轻点动来展现“月落乌啼”之感。在读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特别是读到“夜半钟声”的时候,教师的手略微靠近右耳,轻柔点动,好像是耳畔响起了寂静夜空中的悠扬钟声,随着诗句内容的延展,手从远处划至胸前,来表示诗句“到客船”。这些手势都十分贴合诗句,切合诗句的意境,手势动作虽然简洁但是已经将诗句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手势的动作幅度也巧妙贴合了诗句的韵律,轻柔的点动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情绪,鲜明的节奏感更能有效将学生引入诗句的凄清寂寥的情境中,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诗句内容。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肢体语言的运用原则,保证肢体语言的科学合理性,将其与有声教学和谐统一起来。
田芹,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