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动人感人的文章。
一、动之以情: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写作感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告诫我们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自然就写不出感人的文章。中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式的,究其原因,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使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
1.激发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生活面和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各有所好,但总的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如果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就很有可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情绪,抓住引导契机至关重要。
2.丰富情感。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
3.培养美感。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学生对某事或者某种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往往是瑕瑜互见,良莠并存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以审美的情趣欣赏人生,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正确地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导之以情:采取多种方式,诱导写作激情。
作文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教学优势。
1.以情激情。“亲其师,信其道”,在写作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高涨的热情,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引导中,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演讲,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达着真挚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
2.以境激情。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利用一定载体来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避免捏造事实,千篇一律。上课时采用多种方式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景甚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观赏当地的文化景点,激发学生对文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考。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真实感情。
3.以事激情。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培育于真情实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白居易在《策林》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社会的能力,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如针对“北京奥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足球的失落”、“亚洲飞人刘翔”等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自然有感而发,写出来的文章少了以前的矫揉造作。
三、评之以情:搭建情感舞台,展现创作才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写成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
1.赏识性评讲,搭建师生沟通桥梁。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传导的语言、行为和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后,作出的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不管学生这篇习作质量如何,总有他自己觉得得意的地方,如果老师恰当地点出,适当加以鼓励,学生自然会为受到老师的欣赏和鼓励而兴奋。所以在评语中,以鼓励为主,以商榷为辅。
2.互助性点评,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一般来说,学生的鉴赏水平比写作水平高一些,首先肯定他们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评改的信心,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评判的标准,也就是遵循“欣赏为主,商榷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的同时,期待着自己被人家肯定,这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就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共享性展示,提供作品发表舞台。要使学生对写作保持长久的兴趣和热情,就要激发成就感。提供发表的园地、举行多样的展示活动更能直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评讲课上朗诵优秀作文,黑板报上刊登优秀作品,利用校刊发表学生习作,利用学校网络建立班级作品展,举办班级作文竞赛,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在作文刊物上投稿,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园地出现,获得各种嘉奖,自然会因成就感而信心百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何永康先生说:“如果说文章中有‘血液’流动的话,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多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真实的体验表达出来,文章中有了情感“血液”的流动,才会鲜活有生气,从而感人至深。
一、动之以情: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写作感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告诫我们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自然就写不出感人的文章。中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式的,究其原因,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使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
1.激发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生活面和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各有所好,但总的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如果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就很有可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情绪,抓住引导契机至关重要。
2.丰富情感。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
3.培养美感。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学生对某事或者某种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往往是瑕瑜互见,良莠并存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以审美的情趣欣赏人生,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正确地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导之以情:采取多种方式,诱导写作激情。
作文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教学优势。
1.以情激情。“亲其师,信其道”,在写作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高涨的热情,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引导中,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演讲,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达着真挚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
2.以境激情。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利用一定载体来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避免捏造事实,千篇一律。上课时采用多种方式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景甚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观赏当地的文化景点,激发学生对文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考。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真实感情。
3.以事激情。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培育于真情实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白居易在《策林》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社会的能力,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如针对“北京奥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足球的失落”、“亚洲飞人刘翔”等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自然有感而发,写出来的文章少了以前的矫揉造作。
三、评之以情:搭建情感舞台,展现创作才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写成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
1.赏识性评讲,搭建师生沟通桥梁。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传导的语言、行为和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后,作出的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不管学生这篇习作质量如何,总有他自己觉得得意的地方,如果老师恰当地点出,适当加以鼓励,学生自然会为受到老师的欣赏和鼓励而兴奋。所以在评语中,以鼓励为主,以商榷为辅。
2.互助性点评,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一般来说,学生的鉴赏水平比写作水平高一些,首先肯定他们的鉴赏能力,增强他们评改的信心,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评判的标准,也就是遵循“欣赏为主,商榷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的同时,期待着自己被人家肯定,这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就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共享性展示,提供作品发表舞台。要使学生对写作保持长久的兴趣和热情,就要激发成就感。提供发表的园地、举行多样的展示活动更能直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评讲课上朗诵优秀作文,黑板报上刊登优秀作品,利用校刊发表学生习作,利用学校网络建立班级作品展,举办班级作文竞赛,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在作文刊物上投稿,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园地出现,获得各种嘉奖,自然会因成就感而信心百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何永康先生说:“如果说文章中有‘血液’流动的话,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多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真实的体验表达出来,文章中有了情感“血液”的流动,才会鲜活有生气,从而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