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校企联合背景下,对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薄弱、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结合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提出了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推动课内与课外科技研究和应用,对于社会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 实践教学 校企联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13-02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1]笔者对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应用。此方法改变了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和项目,学生被动地解答问题并完成项目的封闭性做法,而是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提出明确的需求并给予各种参考思路,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项目,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充实、丰富、整理、提升和重构,具有独到的开放性思维开发作用,从而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流程描述
在校企联合背景下,形成人才与技术合作关系,校方依据实验教学课程与创新平台的学科、专业技术储备深入合作企业进行系统调研,获取企业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各项需求,整理出各学科专业的技术需求明细,根据双方论证认可形成在高校开放实验室可操作的系列专题创新项目,以此为实验室专业教师提出科研和实践教学的需求方向和研究题目;透过开放课程及创新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结合专业基础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选择项目驱动式实践课程,进入课程并学习各项与课程相关的技术学习和创作,根据课程的过程考核要求完成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所学习的技术进行一些技术的应用,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课外技术应用和创新资格审核,进入相关团队的课题项目,这些项目为指导教师的专题创作或者创新项目,具有很明确的技术需求和执行计划;进入课题需要进行各项更深的技术培训、应用和创作,其中的一些骨干学生成为项目开展的主要负责人,承担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规则进行过程节点管理方式,集中培训,明确整体和阶段计划与任务,定期研讨和汇报验收,按照项目任务书进行检验和验收项目工作;最后按照研究目标要求进行结题,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此项目结合大四毕业生毕业课题展开就成为了毕业论文课题,成为进入公司之前的前期技术培训和应用的实践内容。所研究的技术成果整理、发布、共享,就成为校企联合资源和成果共享的通道,培养的人才直接进入公司继续深化项目的内容,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的最佳形式;另外,对项目经验性的总结,汇总项目实施完成和未完成的研究工作,在专题技术研究上提供深度开发接口,为下一届学生提供清晰的研究思路,节省了很多重复性劳动,对于团队下一级学生的帮助不言而喻。以上描述可以用以下校企联合背景下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图1来说明。
二、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心实践教学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育创新基地实施,目前以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科研项目为主线,在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下进行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在完成具有明确需求的项目过程中,迅速提高逆向工程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专业实践能力。
1.学生培养机制
(1)指导老师的要求
指导老师要有能力独立地从事某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深入企业进行技术和人才调研,能够组织和带领学生承接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并以项目为主线组织实践和创新教学。
(2)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指导老师每学期负责指导20名左右学生,学生分在具体的项目组从事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长帮助确定其具体发展方向,以便因材施教。
2.指导老师指导下的逆向工程技术项目实验室
(1)逆向工程技术项目组的组织形式
实验室分若干个项目组,指导老师为总负责人,项目组组长分别由指导老师助手或骨干学生担任。项目组将紧跟逆向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把握逆向工程技术的研发动态,及时调整学习和创作内容。
(2)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项目
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项目大都来自市场需求、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或经典的课程设计。项目立项前需由课程负责人一同商议确定各阶段和层次题目,报中心相应管理机构审批,确保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并严格按照逆向工程技术实施流程标准完成。
(3)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教学研发方向
指导老师必须为所在实验室确定教学研发方向,确定研究项目,目前数字化设计及逆向工程技術基本确定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曲面重构、CAD模型重建以及后续的误差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
(4)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配置
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配备了INFINITE七自由度关节臂,可以进行点接触和激光扫描获取高精度的外形数据,配备了逆向软件Geomagic Studio和逆向造型软件Imageware。软硬件的配备,足以完成逆向工程的全程实施和应用。
3.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安排
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实践,选修课的内容及授课时间安排可灵活变化,使指导老师和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②学生的所有选修课程均围绕所实施的项目,由指导老师在实验室有目的地组织实施。③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的基础理论课程已经在一、二学年完成,因此实验室的课程都是应用和实践性课程。
4.立体式考核方式
实行课程考核和项目过程考核结合的方式考评学生项目驱动学习情况。
围绕实验室项目的课程考核形式突出知识的应用和理解,更多地采用实践考核和提交作品以及论文的形式进行,由指导老师评分。
项目考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项目评价对学生一学期来“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综合评分,包括考勤、学习态度、实施和创作能力、文档编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项目考核一般以项目答辩的形式进行。
三、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的框架主要特点和效果
1.“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环境具有强烈的实战性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场所是数字化实验室,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有明确的研发方向,确定分组并分配具体的创作任务,在团队合作中严格按照逆向工程技术工程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进行项目实施。
这样一种校企联合的运作机制,使学生面向实际,接受市场的考验,使参与逆向工程技术课程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真正实现了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2.“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对指导老师有很大挑战,使师生关系高度和谐。
在“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导老师有很大的挑战,在实施“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展情况,指导老师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面授、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真正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对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有相当大的提高,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项目安排课程教学
本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是围绕项目开发规划和实施的,项目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授的是项目开发中涉及的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知识,考核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这是真正的项目驱动,是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培养的学生是“懂理论、能应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4.培养效果
在该模式下,学生是主体、项目是主线、老师是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氛围达到了高度和谐与统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的学习创作实例和过程材料可以作证。中心与深圳比亚迪公司进行了两年多的尝试,从实验室毕业出去的学生到公司的表现和公司回馈的证明可以确定,这种培养模式目前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四、结束语
本文描述了校企联合背景下“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逆向工程技术实践课程为载体,开展以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研发为主线的系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并详细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突出优势、框架流程、主要特点及教学培养效果。从与深圳比亚迪公司联合培养的效果及作证材料证明,于今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 刚等.培养创造应用型人才的几点建议[A].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4:45~48
2 黄明和等.面向应用的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A].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6:687~691
3 魏所康.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1:152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 实践教学 校企联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13-02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1]笔者对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应用。此方法改变了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和项目,学生被动地解答问题并完成项目的封闭性做法,而是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提出明确的需求并给予各种参考思路,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项目,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充实、丰富、整理、提升和重构,具有独到的开放性思维开发作用,从而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流程描述
在校企联合背景下,形成人才与技术合作关系,校方依据实验教学课程与创新平台的学科、专业技术储备深入合作企业进行系统调研,获取企业在人才和技术上的各项需求,整理出各学科专业的技术需求明细,根据双方论证认可形成在高校开放实验室可操作的系列专题创新项目,以此为实验室专业教师提出科研和实践教学的需求方向和研究题目;透过开放课程及创新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结合专业基础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选择项目驱动式实践课程,进入课程并学习各项与课程相关的技术学习和创作,根据课程的过程考核要求完成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所学习的技术进行一些技术的应用,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课外技术应用和创新资格审核,进入相关团队的课题项目,这些项目为指导教师的专题创作或者创新项目,具有很明确的技术需求和执行计划;进入课题需要进行各项更深的技术培训、应用和创作,其中的一些骨干学生成为项目开展的主要负责人,承担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规则进行过程节点管理方式,集中培训,明确整体和阶段计划与任务,定期研讨和汇报验收,按照项目任务书进行检验和验收项目工作;最后按照研究目标要求进行结题,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此项目结合大四毕业生毕业课题展开就成为了毕业论文课题,成为进入公司之前的前期技术培训和应用的实践内容。所研究的技术成果整理、发布、共享,就成为校企联合资源和成果共享的通道,培养的人才直接进入公司继续深化项目的内容,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的最佳形式;另外,对项目经验性的总结,汇总项目实施完成和未完成的研究工作,在专题技术研究上提供深度开发接口,为下一届学生提供清晰的研究思路,节省了很多重复性劳动,对于团队下一级学生的帮助不言而喻。以上描述可以用以下校企联合背景下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流程图1来说明。
二、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心实践教学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育创新基地实施,目前以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科研项目为主线,在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下进行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在完成具有明确需求的项目过程中,迅速提高逆向工程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专业实践能力。
1.学生培养机制
(1)指导老师的要求
指导老师要有能力独立地从事某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深入企业进行技术和人才调研,能够组织和带领学生承接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并以项目为主线组织实践和创新教学。
(2)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指导老师每学期负责指导20名左右学生,学生分在具体的项目组从事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长帮助确定其具体发展方向,以便因材施教。
2.指导老师指导下的逆向工程技术项目实验室
(1)逆向工程技术项目组的组织形式
实验室分若干个项目组,指导老师为总负责人,项目组组长分别由指导老师助手或骨干学生担任。项目组将紧跟逆向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把握逆向工程技术的研发动态,及时调整学习和创作内容。
(2)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项目
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项目大都来自市场需求、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或经典的课程设计。项目立项前需由课程负责人一同商议确定各阶段和层次题目,报中心相应管理机构审批,确保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并严格按照逆向工程技术实施流程标准完成。
(3)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教学研发方向
指导老师必须为所在实验室确定教学研发方向,确定研究项目,目前数字化设计及逆向工程技術基本确定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曲面重构、CAD模型重建以及后续的误差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
(4)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的配置
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室配备了INFINITE七自由度关节臂,可以进行点接触和激光扫描获取高精度的外形数据,配备了逆向软件Geomagic Studio和逆向造型软件Imageware。软硬件的配备,足以完成逆向工程的全程实施和应用。
3.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安排
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实践,选修课的内容及授课时间安排可灵活变化,使指导老师和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②学生的所有选修课程均围绕所实施的项目,由指导老师在实验室有目的地组织实施。③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的基础理论课程已经在一、二学年完成,因此实验室的课程都是应用和实践性课程。
4.立体式考核方式
实行课程考核和项目过程考核结合的方式考评学生项目驱动学习情况。
围绕实验室项目的课程考核形式突出知识的应用和理解,更多地采用实践考核和提交作品以及论文的形式进行,由指导老师评分。
项目考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项目评价对学生一学期来“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综合评分,包括考勤、学习态度、实施和创作能力、文档编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项目考核一般以项目答辩的形式进行。
三、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的框架主要特点和效果
1.“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环境具有强烈的实战性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场所是数字化实验室,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有明确的研发方向,确定分组并分配具体的创作任务,在团队合作中严格按照逆向工程技术工程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进行项目实施。
这样一种校企联合的运作机制,使学生面向实际,接受市场的考验,使参与逆向工程技术课程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真正实现了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2.“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对指导老师有很大挑战,使师生关系高度和谐。
在“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导老师有很大的挑战,在实施“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展情况,指导老师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面授、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真正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对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有相当大的提高,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项目安排课程教学
本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是围绕项目开发规划和实施的,项目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授的是项目开发中涉及的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知识,考核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这是真正的项目驱动,是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培养的学生是“懂理论、能应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4.培养效果
在该模式下,学生是主体、项目是主线、老师是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氛围达到了高度和谐与统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的学习创作实例和过程材料可以作证。中心与深圳比亚迪公司进行了两年多的尝试,从实验室毕业出去的学生到公司的表现和公司回馈的证明可以确定,这种培养模式目前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四、结束语
本文描述了校企联合背景下“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逆向工程技术实践课程为载体,开展以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研发为主线的系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并详细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突出优势、框架流程、主要特点及教学培养效果。从与深圳比亚迪公司联合培养的效果及作证材料证明,于今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 刚等.培养创造应用型人才的几点建议[A].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4:45~48
2 黄明和等.面向应用的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A].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6:687~691
3 魏所康.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