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材料巧搭台 合作探究促生成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资源多种多样,使用哪类资源最能吸引学生呢?影视材料是个很好的选择。将影视作品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能营造活泼、有趣、互动的课堂氛围,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精心挑选影视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学习材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影视材料,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能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影视材料,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选取完影视材料后,就要精心创设情景,将影视材料与教材蕴含的知识内容无缝链接,设计有价值、开放性强的问题,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经济生活》中的“公司经营与发展”,强调“公司要诚信经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这时,教师应抓住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好时机,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借助马云、史玉柱、乔布斯等知名企业家的影响力,播放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青年创业中国强》栏目中的《马云为您揭晓商道的根本》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你对中国市场危机四伏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何看法?马云所揭晓的商道根本对你有什么启示?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将怎样处理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思考。又如《政治生活》中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其内容涉及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但由于学生容易对“说教式”的理论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主体意识与权利义务意识教育。
  二、合作探究影视材料
  人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求知和思辨是人的天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这种天性,顺应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得以充分释放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针对影视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而且要注意对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表扬、鼓励,引导学生挖掘影视材料的思想精华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唤醒学生的法治意识。以教授“公司经营与发展”时所选取的《马云为您揭晓商道的根本》影视材料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并反思中国市场危机四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原因与危害,再由各小组分享和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分析,并给予鼓励与表扬,从而向学生渗透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二步,以集體的形式,组织学生对上一环节争议性较大的问题进行“二次探究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如学生对食品安全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批评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指责无良商家的非法行为,但是也有个别学生说:“由于中国市场制度不完善,市场竞争缺乏公平性,完全依靠合法经营太难营利了,也不划算,因此只好选择‘特殊’的方法。”此时,教师要巧用教育智慧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可先不发表看法,让学生对以上的观点进行再讨论、再探究。有学生针对此观点反驳道:“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些公民素质低,没有法律意识,没有道德底线,才造成现在的各种市场乱象。市场制度不完善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做到诚信守法,还会发生如此多食品安全事件吗?”学生在对现实事件的思考和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此时是唤醒学生思想意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理解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坚守的基本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让学生明白,无论他们今后是企业家、政治家还是普通公民,都要做到诚信、遵纪守法,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第三步,教师评价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激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热情。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要侧重于对探究过程、小组团队合作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公平竞争意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从而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目的: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ore,C)蛋白,为HCV C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1.中华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购于中国科学研
目的:总结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自然转归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9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或住院的亚临床甲减患者20例,对上述患者测定FT3、FT4、TSH、TPOAb、TGAb,每3个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梳理知识结构、查缺补漏、总结概括主干方法、串联规律形成经验等。在复习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借助精准设问,有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
期刊
课堂追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把握好数学课堂追问的时机,在学生困惑时追问、在看似无疑时追问、在一题多解处追问、在出错地方追问、在意外时追问……问出智慧,问出高潮,问出精彩,问出真知,促进学生交流素养的培养。  一、典型案例与诊断  (一)交流不顺畅的教学片段举例  下面是“初中生数学交流素养培养方法”课题研讨会上研讨课《相似三角形
期刊
数学交流素养是在数学活动中接收信息和表达数学的综合能力,是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合作等方式提取并理解有效数学信息,用书面、口头形式进行合理推断、表达数学观点、反思与评价自己和他人观点的能力。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对学生的数学交流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数学交流”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共同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课
期刊